急性白血病本科第八版.ppt
《急性白血病本科第八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白血病本科第八版.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 血 病,第一节概述,定义(definition),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HSC)恶性克隆性疾病。源于恶性克隆的白血病细胞由于过度增殖;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白血病细胞大量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正常造血受抑临床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一系列症群,造血系统某一系列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白血病细胞大量累积,器官和组织浸润,正常造血受抑,白 血 病,白血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leukemia),发病率:2.76/10万(13亿35880)我国ALCL,AML ALL CML CLL男性女性病种随年龄呈不均匀分
2、布与亚洲接近,低于欧美死亡率:第6位(男性)、第8位(女性)第1位(儿童),【发病情况】,病毒因素,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易位,白血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其他,第二节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 造血祖细胞增殖失调控、分化停滞、凋亡受阻异常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积聚 抑制骨髓正常造血 广泛浸润各脏器 贫血、出血、感染 脏器浸润表现,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FAB分型法(1985,法、美、英协作组)MICM分型髓系和淋巴系肿瘤分类法(2001,WHO),【分型】,FAB分型,AL,ANLL(AML),ALL,M0(minimall
3、y differentiated AML)M1(AML without maturation)M2(AML with maturation)M3(APL)M4(AMML)M5(AMoL)M6(EL)M7(AMeL),L1L2L3,M1,M6,M7,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有核红细胞,原始巨核细胞,90%,10%,M2,M3,M4M4a M4b,M5,30-89%,10%,30%,粒系增生为主,单核增生为主,20%,20%,80%,50%,3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M0:原始细胞30%,POX 3%,MPO(+),CD33/CD13(+)淋巴系抗原阴性,但有时CD
4、7(+),TDT(+),注:以上各系细胞百分比均为非红系分类NEC(非红系细胞)原始细胞数/(1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100,20,原始细胞30%或20%同时血片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类型 细胞大小 胞浆 核型 L1 小细胞为主 较少 规则 L2 大细胞为主 较多 不规则 常见凹陷、折叠 L3 大细胞为主 较多 较规则 有空泡,MICM分型,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FAB分类,是现代白血病分类的基础,以形态观察和组化染色方
5、法结合进行分类,形态观察不同观察者及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重复性仅为6070,结合组化染色其重复性也只能提高至多89%。因此,尚有相当部分白血病细胞难以区别或未能分类。对细胞识别能力有限,并且主观性较强。,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特征的方法称为免疫分型。不同造血细胞,在不同的分化成熟阶段,其免疫学标志有所不同。免疫学分型大大提高了白血病分类的准确性。细胞膜表面的分化抗体国际统一用CD表示髓系单抗:CD33、CD13、CD14、HLADRB淋巴单抗:CD19(全B)、CD20、CD10、HLA-DRT淋巴单抗:CD2、CD7、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通过染色体高分辨技术或分子
6、生物学 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白血病的方法,运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相关基因,有利于探讨发病机制、判断预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WHO分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WHO分类1、前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1)t(9;22)(q34;q11)BCR/ABL(2)11q23 MLL重组(3)t(1;19)(q23;p13)E2A/PBX1(4)t(12;21)(p12;q22)ETV/CBF2、前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Burkitts细胞白血病(L3),【临床表现】,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感染,出血,浸润,贫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7、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感 染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出现低热或高热,伴有畏寒、出汗高热往往提示继发感染,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脓肿亦常见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菌有所上升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可发生病毒感染,偶见卡氏肺孢子虫病,发热原因:瘤性发热、功能性粒细胞减少(主要为中性粒 细胞减少),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二),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一),感染,常见病菌:G()菌为主,大 肠 杆 菌,绿 脓 杆 菌,念 珠 菌,曲 霉 菌,出血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出血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8、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APL易并发DIC,呈全身广泛性出血多数AL死于出血,其中多数为颅内出血,出血原因: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 小板减少、凝血异常、感染,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二),出血:可见于皮肤粘膜、鼻腔、齿龈、阴道、眼底、消化道、泌尿道、颅内,皮肤淤斑,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三),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呈进行性发展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尤其是继发于MDS者,贫血原因:红细胞生成受抑、出血,【临床表现】,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浸润症状,(一)淋巴结、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ALL多见,一般无痛、无粘连,纵隔淋巴 结肿大常见于T细胞ALL,轻、中度肝脾肿大(二)
9、骨骼和关节 常有胸骨下段压痛,儿童多见关节、骨骼疼痛,骨髓坏 死出现骨骼剧痛(三)眼部 绿色瘤粒细胞白血病,常累及骨膜,眼眶部位常见(四)口腔和皮肤 牙龈增生、肿胀;皮肤蓝灰色斑丘疹 M4和M5,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儿童常见 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最常见部位 ALL最常见,其次为M4、M5和M2(六)睾丸 无痛性肿大,白血病髓外复发的第二常见部位,多见于 ALL(七)其它 肺、心、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均可受累,粒细胞肉瘤(绿色瘤),皮肤,皮肤浸润可见局部隆起,变硬、呈紫红色、类似皮下结节非浸润性皮肤损害包括斑丘疹,多形红斑,Sweet综合症,
10、牙龈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和关节的浸润,胸骨压痛较为特异骨、关节疼痛,多见于儿童,易误诊 多见于急淋骨髓坏死时剧痛,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急淋最常见多发于缓解期白血病复发的根源蛛网膜、硬脑膜浸润多见脑实质、颅神经浸,一、血象二、骨髓象三、细胞化学四、免疫学检查五、染色体和基因改变六、血液生化改变,【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血象WBC:多数,也有正常或 WBC100109/L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WBC1.0109/L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多数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RBC: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PLT:减少,约5060109/L,晚期极度减少(21
11、09/L),【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二、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和幼稚细胞 少量成熟细胞“裂孔”现象白血病细胞是形态异常的原始及幼稚细胞Auer小体见于ANLL,不见于ALL,有助于二者鉴别正常粒系、红系及巨核系细胞10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20%(WHO分类)30%(FAB分类),【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急性髓系白血病(M0-M7)的细胞形态学图片:,0,Auer小体,L1,L3,L2,三、细胞化学,【实验室和辅助检查】,POX染色,AML,POX,ALL,PAS,M5,非特异性酯酶,M5,非特异性酯酶,NaF抑制,四、免疫学检查,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抗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白血病 本科 第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