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体操猜谜:风调雨顺(打一人名).ppt
《思维体操猜谜:风调雨顺(打一人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体操猜谜:风调雨顺(打一人名).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维体操猜谜:风调雨顺(打一人名),指南录后序,文天祥,文化常识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
2、,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作者介绍,指南录是文天祥自由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
3、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音,(1)德祐(2)缙绅(3)纾祸(4)觇北(5)献谄(6)诟虏帅(7)贵酋(8)羁縻(9)二阃(10)渚洲(11)自刭(12)殆例(13)巡徼(14)檄文(15)毗陵(16)邂逅(17)余僇(18)愧怍(19)号呼靡及,yu,(jn),(sh),(chn),(chn),(gu),(qi),(j)(m),(kn),(zh),(jng),(di),(jio),(x),(p),(xi)(hu),(l),(zu),(ho)(m),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 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
4、高尚情操。第二部分:(第6 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探讨,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探讨,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
5、,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探讨,提问: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明确: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小结第1节段意:,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探讨,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探讨,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含垢忍辱地前往)?,明确:将以有为也,探讨,提问: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
6、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探讨,提问:“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明确:删去后并不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但此句是下文的纲,作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小结第2、3节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探讨,提问:第4段写了哪几层意思?,明确: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探讨,提问:能表达作者急切、紧
7、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明确: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小结第4节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探讨,提问: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呼”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维 体操 猜谜 风调雨顺 人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