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二版第1章.ppt
《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二版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二版第1章.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1.1 引言 1.2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5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1.1 引 言,电子计算机是由各种电子器件组成的,能够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算术运算、逻辑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等领域。计算机早期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科学计算。非常复杂的数学方程的求解。手工计算非常费时间,有时甚至无法完成。对此难题,计算机可以发挥其强大的威力。,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中,一般用高级语言编程 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比较容易和方便,易学易用。与其在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领域的应
2、用相比较,还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它没有很强的实时性要求第二,在科学计算中,需要输入计算机的数据,一般不是从某种物理现场实时采集的,不需要有专用的完成数据采集任务的输入设备;同样,计算的结果,一般也不完成对外界的控制功能,不需要有专门的输出设备与其它系统相连。,在数据(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应用领域的应用对系统的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程序更精练,运行起来更快(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要用专门的输入设备将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用专门的输出设备输出处理结果或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专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和编程控制(称为接口),为此,必须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计算机的逻辑组成、工作原
3、理、与外界的接口技术以及直接依赖于计算机逻辑结构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编程方法等需要进一步的学习。,1.2 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密切相关的。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各国正加紧研制和开发第五代“非冯诺依曼”计算机和第六代“神经”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是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方面是由于军事、空间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计算机,另一方面
4、,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微型计算机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芯片,它是将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片硅片上制成的集成电路。这样的芯片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是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组成的计算机。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发展极快,几乎每两年微处理器的集成度翻一番,每24年更新换代一次,现已进入第五代。,1.第一代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1971年研制成功的4004(4位CPU)及
5、1972年推出的低档8位CPU 8008指令系统比较简单,运算能力差,速度慢(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1020s)。软件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及简单的汇编语言编写。,2 第二代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以Intel公司、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产品为代表的三大系列微处理器。典型产品有1974年Intel公司生产的8080 CPU,Zilog 公司生产的Z80 CPU、Motorola公司生产的MC6800 CPU以及Intel 公司1976年推出的8085CPU。它们均为8位微处理器,具有16位地址总线。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为12s。指令系统相对比较完善,已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中断、存储器直接存
6、取(DMA)功能。微机系统已经配有单用户操作系统,可使用汇编语言及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编写程序。,3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典型产品是1978年Intel公司生产的8086 CPU、Zilog公司的Z8000 CPU和Motorola公司的MC6800 CPU。它们均为16位微处理器,具有20位地址总线。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多级中断系统、多处理机系统、段式存储器管理以及硬件乘除法器等。准16位的8088CPU,其指令系统与8086完全兼容,CPU内部结构仍为16位,但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的。,1982年,Intel公司在8086基础上研制出性能更优越的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286。它具
7、有24位地址总线,并具有多任务系统所必须的任务切换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以及各种保护功能。以80286为CPU组成IBM PC/AT高档16位微型计算机。,4第四代32位高档微处理器 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其地址总线也为32位。80386有两种结构:80386SX和80386DX。80386SX内部结构位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采用80287作为协处理器,指令系统与80286兼容。80386DX内部结构、外部数据总线皆为32位,采用80387作为协处理器。1990年,Intel公司在80386基础上研制出新一代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486,其地址总线
8、仍然为32位。它相当于把80386、80387及8KB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性能比80386有较大提高。,1993年Intel公司推出的Pentium(奔腾,Intel 586)也属于32位CPU。Pentium微处理器数据总线为64位,地址总线为36位,有两条超标量流水线,两个并行执行单元及双高速缓冲存储器,工作频率有50MHz、66MHz、133MHz、和166MHz等。,5.第五代64位高档微处理器Intel公司在2005年推出第一款64位CPU,Pentium 4 6XX,高端产品P4EE,随后又发布了64位的Celeron D CPU系列芯片。双核CPU,多核
9、CPU。,微型机 系统,硬件,软件,微型计算机,外围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电路,1.3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电源和辅助电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3.1 基于总线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到目前为止,计算机仍沿用1940年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体系结构。其基本设计思想为: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程序和数据事先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总线,是计算机中各功能部件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是带状的扁平电缆线,也可以
10、是印刷电路板上的一层极薄的金属连线。所有的信息都通过总线传送。根据所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作用不同,总线可分为三类: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访问时,传送由CPU提供的要访问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息,以便选中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是单向总线。,数据总线DB(Data Bus):从存储器取指令或读写操作数,对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时,指令码或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送往CPU或由CPU送出,是双向总线。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各种控制或状态信息通过控制总线由CPU送往有关部件,或者从有关部件送往CPU。CB中每根线的传送方向是一定的,图
11、1.2中CB作为一个整体,用双向表示。,微处理器,1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用来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以及移位循环等操作。,2.控制器 控制器又称控制单元CU(Control Unit),是全机的指挥控制中心。它负责把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全机发出取数、执行、存数等控制命令,以保证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1)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用来存放从存储器取出的将要执行的指令码。,(2)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 Decoder):用来对指令寄存器IR中的指令操作码字段(指令中用
12、来说明指令功能的字段)进行译码,以确定该指令应执行什么操作。(3)可编程逻辑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用来产生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要的各种微操作控制信号,并经过控制总线CB送往有关部件,从而使计算机完成相应的操作。,3.内部寄存器,1)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有时也被称为指令指针IP(Instruction Pointer)。它被用来存放下一条要执行指令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第一条指令所在的存储单元地址送入PC。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内容,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13、(PC自动加1;或遇到跳转指令时,从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字段得到后继指令的地址)。,2)地址寄存器AR(Address Register):地址寄存器用来存放正要取出的指令的地址或操作数的地址。由于在内存单元和CPU之间存在着操作速度上的差异,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的读/写操作完成为止。在取指令时,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送到AR,根据此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在读/写操作数时,将操作数地址通过内部数据总线送到AR,再根据此地址与存储器传送操作数。,3)数据缓冲寄存器DR(Data Register)数据缓冲寄存器用来暂时存放指令或数据。数据缓冲寄存器DR是CPU和内存、
14、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中转站,用来补偿CPU和内存、外围设备之间在操作速度上存在的差异。,4)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从存储器取出的将要执行的指令码,以便指令译码器对其操作码字段进行译码,产生执行该指令所需的微操作命令。,5)累加器A(Accumulator)累加器是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寄存器。在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时,它用来存放一个操作数,而运算结果通常又放回累加器,其中原有信息随即被破坏。显然,CPU中至少应有一个累加器。目前CPU中通常有很多个累加器。当使用多个累加器时,就变成了通用寄存器堆结构,其中任何一个既可存放目的操作数,也可以放源操作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型计算机 原理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