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ppt
《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用微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 0.1%的钢常用合金元素:铌、钒、钛特点:与碳、氮形成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 这些化合物在高温下溶解,在低温下析出作用:加热时阻碍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 在轧制过程中抑制再结晶及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在低温时起到析出强化的作用,钢的成分 常规轧制 控制轧制%s N/mm2 FATT s N/mm2 FATT0.14C+1.3Mn 313.9+10 372.7-100.14C+0.034Nb 392.4+50 441.3-500.14C+0.08V 421.8+40 451.1-250.14C+0.004Nb 490.3-70+0.06V,
2、微量合金元素需要控轧工艺 控轧工艺也需要微量合金元素,6.1 微合金元素在热轧中的溶解和析出6.1.1 轧前加热过程中的溶解1铌在奥氏体中的溶解 C%、T加 铌的溶解度增加 6 锰促进铌向奥氏体中固溶2钒在奥氏体中的溶解 T加、Mn%钒的溶解度增加 每增加 1%锰可使钒增加 30%溶解量 研究表明,钒的碳化物在 900时就全部固溶于奥氏体中 了,其溶解度要比 Nb(CN)大得多。3钛在奥氏体中的溶解 与铌类似,6,6.1.2 控制轧制过程中微量元素碳氮化合物的析出以 Nb(CN)为例研究析出状态1各阶段中Nb(CN)的析出状态出炉前的Nb(CN)质点状态 含铌钢加热到 1200均热 2 小时,
3、90%以上的铌固溶到奥氏体中,没固溶的Nb(CN)质点粗大,大约在 1000 左右,对轧后奥氏体晶粒的再结晶不起作用。将钢加热到 1260,保温 30 min,Nb(CN)全部溶解,出炉后冷却到轧制前Nb(CN)的析出状态 未变形的奥氏体中Nb(CN)析出很慢,析出极少,与出炉前相差无几。即使析出,Nb(CN)质点也很大,可达1000300,其大小与析出温度有关。,变形奥氏体中Nb(CN)的析出状态变形中析出动态析出过程 变形速度很低时才能 发生变形后析出静态析出过程变形使钢中铌的析出大大加快变形量越大、变形后停留时间越长析出量越多,Nb(CN)析出需要孕育期,变形量越大、固溶体过饱和程度越高
4、,轧后到弥散相开始析出的停留时间越短,并且析出速度越高。高温轧制时,由于发生动态再结晶,变形产生的位错和畸变能消失,碳氮化物没有显著析出,析出速度不大。低温轧制时,奥氏体不发生再结晶,晶内缺陷增多,形变诱导析出,大大促进了碳氮化物的析出,析出速度增加。,Nb(CN)质点的析出部位及大小与变形温度有关:高温轧制后(再结晶区轧制),Nb(CN)质点沿奥氏体晶界析出,而在晶内析出量很少,颗粒直径在200 左右。低温轧制后(未再结晶区轧制),Nb(CN)质点在晶界上也在晶内和亚晶界上析出,颗粒细小,直径50100 控制轧制就是应用这种微细的Nb(CN)质点固定亚晶界,阻止奥氏体晶粒再结晶,达到细化晶粒
5、的目的。,在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过程中和在铁素体内Nb(CN)的析出状态当AF相变发生后,微量元素达到高度过饱和,产生快速析出。析出地点:AF转变的相界面 呈细小点状成排排 列称为相间沉淀 6冷却速度大,析出温度低,相间沉淀排间距小,析出质点小。析出时间长,质点长大。1,6,如铌钢 830析出,经 5 min后,质点为300 800析出,经 1 小时后,质点为50 100 720析出,质点只有40 80,相变后剩余在铁素体中的固溶铌将在铁素体中继续析出。研究表明,碳氮化物在钢中的沉淀方式有:有规则分布 列状相间沉淀无规则分布 位错线上沉淀和基体沉淀两者共存在于各个铁素体晶粒中,后者是主要的和多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金 元素 控制 轧制 中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