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及规范.ppt
《建筑设计原理及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原理及规范.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设计原理及规范,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 2006.12.,前 言,本课程使用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第一分册设计前期 场地与建筑设计 2006年版本课程针对一注建筑设计知识考试,但不包含建筑史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内容。对于规范中有关场地、设备、建筑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将在其他课程中讨论。本课程可作为建筑设计作图课的辅助。本课程有关的指定参考书5本,标准及规范约20本,建筑设计资料集10本以及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有关文件2件。,建筑设计知识考试采用选答题填涂答题卡方式。考试时间3.5小时,共160道题,本课程涉及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3/5,即100道左右。初次参加
2、考试的请注意答题技巧:1.仔细审题,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2.先易后难,勿在难题前逗留;3.用排除法,最后猜答,不放过每一题。复习考试要抓住重点:1量大面广,常见多发,安全卫生,应知应会。2因人而异,缺什么补什么。无建筑学学历者,注意补充基本理论;少实践经验者,注意规范规定。,试题样张,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构图原理,教材起自第59页本部分内容涉及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参考书为张文忠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复习时要重在理解,不必死记硬背。具有建筑学本科学历,掌握了理性的建筑设计方法的人,复习时本章可以不作重点。历年考题中,本部分内容约占8%。主要包括建筑功能空间与流线
3、组织、建筑形式与色彩、建筑技术与经济等。,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三者的关系。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几个主要方面。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分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
4、。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建筑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条件是建筑功能适用性的基本因素。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形式美的规律多样统一的法则形式美的若干基本范畴: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公共建筑的技术问题从略,第二节 住宅设计原理和规范,教材起自第63页本章内容把住宅设计原理和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三部分综合起来讨论。重点在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工程量大面广,是建筑师执业的重要方面。历年考题中此部分内容约占8%。,住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套型设计概念 家庭人口构成:户人口规模、户代际数、家庭人口结构。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
5、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居住空间。我国现行住宅层数划分的规定:低层 13层,多层 46层,中高层 79层(应设电梯),高层 1030层(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每套必须独门独户,并应有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12m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应妥善安排洗、切、烧功能,设备布置要符合操作流程,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m;厨房净宽,
6、单面布置设备时不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时两排设备净距不小于0.9m。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并至少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使用面积不小于3.0m2。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卧室、起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4m,其局部(不超过1/3使用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住宅套外共用部分设计楼梯和电梯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6层及6层以下时,一侧设栏杆可不小于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m。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高度16m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12层及12层以上住宅应设不少于2台电梯,其中一台宜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走廊和出入口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
7、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室内外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及扶手。,附建公共用房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车间、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住宅与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室内环境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卧室、起居室、厨房侧面采光的窗地面积比值不应小于1/7。卧室、起居室应有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不得已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筑功能效果和社会劳动消耗两部分。
8、建筑功能效果是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方面的总和。社会劳动消耗是为取得建筑功能所付出的全部劳动量。按照经济效果的基本概念,住宅建筑技术经济效果是以建筑功能效果与社会劳动消耗(即造价)之比来衡量的。建筑功能效果指标中各项一级指标及权重值:平面空间布局0.35:空间分配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联系方便,私密性好。平面指标 0.20厨卫 0.15物理性能 0.10安全性 0.10:疏散、防火、防盗、防坠落、防触电。建筑艺术 0.10,第三节 民用建筑等级划分及设计深度规定,教材起自第69页民用建筑等级划分按照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规定,我国目前将各类民用建筑工程按复杂程度划分为:特、一、二、
9、三、四、五,共六个等级,设计收费标准随等级高低而不同。注册建筑师条例参照这个标准进一步规定,一级注册建筑师可以设计各个等级的民用建筑,二级注册建筑师只能设计三级以下的民用建筑。三级工程:中级、中型公建、715层有电梯的住宅或框架结构建筑。规模不超过1万平方米,高度不超过15层的一般共建和住宅是二级注册建筑师有资格承担的上限。,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各阶段设计深度要求,是建筑师从事设计工作时应当熟悉并认真执行的。注册建筑师在民用建筑项目的设计中,常负责总图和建筑两个专业的设计工作,并任设计总负责人,故应在全面了解本规定的基础上,重点了解总图和建筑两个专业的
10、设计深度要求。历年考题中此部分内容不到3%。,第四节 建筑设计新概念,教材起自第85页节能建筑和太阳能建筑以节能为核心技术的节能建筑,其根本特征是,一方面加强维护结构的绝热性能,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利用太阳能。以供暖为主的太阳能建筑可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两大类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特点是,将建筑物全部或一部分既作为集热器又作为储热器和散热器,无需管道和风机、水泵。,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主要含义节能与少、无污染;节约用地,开发地上、地下空间;生态平衡;其他含义还可包括立体绿化、智能运行、保护地方特色等等;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
11、任务。提高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建立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行为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建筑师必须关注的课题。历年考试中,此部分内容约占8%10%,第五节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教材起自第93页。此部分教材已全部更新。现行版本号为:GB50352-2005。考试大纲将通则列为场地设计规范,大家不要误解。历年试题中,此部分内容约占5%8%。基本规定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1类 5年 临时性建筑;2类 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类 50年,普通建筑;4类 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我国的建筑气候划分为7个大区20个小区,具有不同的建筑基本要求。,建筑物设计平面布
12、置基本原则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规定。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平面布置宜具有一定灵活性。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层高和室内净高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板、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结构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门建筑设计规范的
13、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建筑物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设置规定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的安装检修需要确定。当宾馆、住宅等建筑上部有管线较多的房间,下部为大空间房间或转换为其他功能用房而管线需要转换时,宜在上下部之间设置设备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超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厕所、浴室不
14、应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卫生设备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们比例;楼地面应防滑,楼地面略低于走道,并有0.5%的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男女公用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视线措施。厕所隔间平面最小尺寸:外开门0.91.2m,内开门0.91.4m。单例隔间至对面墙或小便器外沿及双侧隔间之间的净距,内开门时1.1m,外开门时1.3m。,台阶和坡道台阶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 级,当高差不足二级时,应按坡道设置;人流密集的场
15、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 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坡道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临空高度在24m 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 及24m 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 高度内不宜留空;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
16、距不应大于0.11m;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的场所,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间距也不应大于0.11m。,注意:栏杆高度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 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楼梯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
17、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 级,亦不应少于3 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 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 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楼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 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 时,
18、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中心0.25 m 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电梯电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高层公共建筑及12 层及12 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台;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4 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24 台;电梯不应在转角处帖邻布置;,电梯侯梯厅的深度不得小于1.50m;侯梯厅深度:单台住宅电梯B,多台住宅电梯单侧排列B*;单台公共建筑电梯1.5B,多台公共建筑电梯单侧排
19、列1.5B*,当电梯为4 台时应2.40 m;多台公共建筑电梯双侧排列相对电梯B*之和并4.50 m;单台病床电梯1.5B 多台病床电梯单侧排列1.5B*多台病床电梯双侧排列相对电梯B*之和 注:B 为轿厢深度,B*为电梯群中最大轿厢深度;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否 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不得计作安全出口;出入口畅通区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畅通区有密集人流穿行时,其宽度应加大;扶手带中心线与平等墙面或楼板开口边缘间的距离、相邻平行交叉设置时两梯(道)之间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0.50m,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障碍物引起人
20、员伤害;自动扶梯的梯级、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空,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30m;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不应超过30,当提升高度不超6m,额定速度不超过0.50m/s 时,倾斜角允许增至35;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不应超过12;,门窗设置的规定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临空的窗台低于0.80 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8m;天窗应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并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住宅窗台低于0.90 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安
21、全玻璃;旋转门、电动门、卷帘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第六节 各类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教材起自第99页,部分规范有更新。本节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的民用建筑类型专用设计规范。以居住区和厂前区常见的建筑类型为主,重点在满足各种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侧重于强制性的规范条文。由于辅导课设有城市规划和场地设计专题,本课程仅讨论规范对建筑物设计的规定。历年试题中,此部分内容约占5%。注意有关安全卫生的规定,要特别注意各类型建筑物设计的强制性条文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22、39-87)楼梯除设有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2m时,必须采用安全措施。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及推拉门。幼儿经常使用的通道及卫生间地面均应为防滑地面。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在距地0.61.2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不应设门槛和弹簧门。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m,内侧不应设支撑,垂直杆件净距不大于0.11m。幼儿经常接触的1.3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所有墙角、窗台口竖边等棱角处必须做成小圆角。,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课桌椅排距,小学不宜小于0.85m,中学不宜
23、小于0.9m。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m,最后排课桌前沿与黑板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m,中学不宜大于8.5m。教室后部应设不小于0.6m的横向走道。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并不得分层设置,其出入口应分开设置,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儿童、老人专用活动房间应布置在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置适于儿童和老人使用的卫生间。观众厅规模超过300座时,座席排列、安全疏散、视线及声学设计应符合剧场设计要求。规模小于300座时,地面可不升起,舞台空间
24、高度可与观众厅相同,并注意语言清晰度要求。舞厅应设存衣间、吸烟室及贮藏间,其活动面积按每人2m2计,应具有单独开放的条件及直接对外的出入口。美术书法教室宜为北向侧窗或天窗采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图书馆宜独立建造。当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必须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m,坡度不应大于45,并应采取防滑措施。300座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25、视点选择规定: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台口线中心台面处;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m。视线升高设计规定: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镜框式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6m,且不应大于1.1m。短排法每排座位排列数,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2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11座。,观众厅纵走道坡度大于1/10时应做防滑处理,坡度大于1/6时应做成高度不大于0.2m的台阶。楼座前排栏杆和楼层包厢栏杆高度不应遮挡视线,不应大于0.85m,并应采取措施保证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设计 原理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