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吕洁-建筑热湿环境.ppt
《建筑环境学-吕洁-建筑热湿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学-吕洁-建筑热湿环境.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4 冷负荷与热负荷,5 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室内热湿环境,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外扰中的辐射热,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外扰中的湿量,内扰中的湿量,内扰中的热量,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某时刻的得热(Heat Gain,HG):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由于围护结构本身存在的热惯性,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与外扰之间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的关系,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一、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
2、的太阳辐射热,1.不透明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围护结构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2.半透明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过,玻璃对可见光和波长为3um以下的短波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有效的阻止长波红外线辐射。,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将具有低发射率、高红外反射率的金属(铝、铜、银、锡等),使用真空沉积技术,在玻璃表面沉积一层极薄的金属涂层,这样就制成了 Low-e(Low-emissivity)玻璃。对太阳辐射有高透和低透不同性能。,低透low-e玻璃,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空气半透明薄层界面的反射百分比射线单程通过半透明薄层的吸收百分比,阳光从
3、空气入射进入玻璃薄层,由于分界面的反射作用,只有(1-r)的辐射能进入玻璃层;经玻璃的吸收作用,剩余的(1-r)(1-a0)的辐射能才能抵达第二个分界面;,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阳光照射到半透明薄层时,半透明薄层对太阳辐射的总反射率、吸收率和透过率是阳光在半透明薄层内进行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无穷次反复之后的无穷多项之和。,半透明薄层的总吸收率为:,半透明薄层的总反射率为:,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半透明薄层的总透过率为:,两层半透明薄层的总透过率为:,两层半透明薄层的总反射率为:,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第一、二层半透明薄层的总吸收率分别为:,空气-半透明薄层界面的反射百分比
4、r与射线的入射角和波长有关,其关系式为:,其中i1和i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性质,即与两种介质的折射指数n有关,其关系式为:,空气的平均折射指数n=1.0;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玻璃的平均折射指数n=1.526。,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可近似认为玻璃对长波辐射不透明;半透明薄层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过率都随入射角改变。,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tz(Solar-air temperature),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5、tz的表达式:,在一般空调负荷计算中不考虑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则:,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Think,tz 与有效天空温度Tsky、室外空气温度tair相同吗?与什么因素有关?人们常说的“体感温度”是什么?,tz:综合表达了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的一个综合热作用,是考虑了室外空气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加热作用、及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将三者对外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Tsky:是天空有效辐射温度(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而具有一定温度,会向地面发出长波辐射),该值与
6、天空气象条件有关。,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tair: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气温对任何朝向的外墙和屋顶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太阳辐射热的影响不同,加上外表面材料和颜色及室外风速的差异,则各朝向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就不同了。平屋顶tz最大,其次是西墙,炎热地区须重视屋顶和东西墙的隔热。,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计算白天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时可忽略长波辐射;夜间由于没有太阳辐射,不可忽略建筑物的长波辐射;对于垂直表面近似取Qlw=0;对于水平面,取Qlw/out=3.54.0。,结构外表面采用浅色平滑的粉刷和饰面材料,以减少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屋顶或墙面外侧设置遮阳设施;结构外表
7、面采用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率小而长波发射率大材料。,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降低tz的办法:,三、夜间辐射(有效辐射、长波辐射Qlw、天空辐射),一、通过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潜热得热:主要来自于围护结构的湿传递。,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温度的波动幅度与外扰波动幅度之间存在衰减和延迟的关系。围护结构热容量愈大,蓄热能力愈大,愈滞后,波幅衰减愈大。,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墙体、屋顶等建筑构件的传热过程,可看作非均质板壁的一维不稳定导热过程。,该式描述了围护结构内温度分布情况,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当同一空间的各内表面之间温
8、差不大的情况下,室内各表面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存在较大温差时室内各表面之间的长波辐射不可忽略;内表面温度是导热、对流、辐射和蓄热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室外温度有所变化时,围护结构外表面、围护结构本身各部位和内表面的温度变化比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时间上有所滞后。距外表面距离越远,滞后的时间就越长。,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该式描述了围护结构内表面传到室内空气的热量,即: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实际传入室内的热量。,内表面辐射如何影响板壁的传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气象和室内气温对板壁传热量的影响比较确定,容易求
9、得 内表面辐射对传热量的影响较复杂,涉及角系数和各表面温度,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的得热:,实际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与通过围护结构得热的差值:,二、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得热,通过玻璃窗形成的围护结构得热,热交换形式:导热,1.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因玻璃薄,导热系数大,惰性小,传热近似按稳态传热计算:,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Think,包括哪几种传热方式?影响因素有哪些?,2.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照到窗玻璃表面的阳光,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玻璃窗的种类与热工性能,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我国 民用建筑:常用:铝
10、合金框或塑钢框配单层或双层普通透明玻璃,双层玻璃间为空气夹层北方地区:多装有两层单玻窗。商用建筑:采用有色玻璃或反射镀膜玻璃。发达国家 寒冷地区的住宅:多装有充惰性气体的双玻窗 商用建筑:多采用高绝热性能的low-e玻璃窗。,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玻璃窗的种类与热工性能,不同结构的窗有着不同的热工性能气体夹层和玻璃本身均有热容,但较墙体小。,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透过单位面积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玻璃吸收太阳辐射造成的房间得热:注意:玻璃吸热后会向内、外两侧散热 总得热:HGsolarHGglass,+HGglass,a,通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得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
11、递与得热,标准太阳得热量SSG(Standard Solar heat Gain):,以某种类型和厚度的玻璃作为标准透光材料,其在无遮挡条件下的太阳得热量。,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遮阳方式,现有遮阳方式 内遮阳:普通窗帘、百页窗帘 外遮阳:挑檐、可调控百页、遮阳蓬 窗玻璃间遮阳:夹在双层玻璃间的百页窗帘,百页可调控 我国目前常见遮阳方式 内遮阳:窗帘 外遮阳:屋檐、遮雨檐、遮阳蓬,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通风双层玻璃窗,内置百页,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内百页,无通风,有通风,外遮阳和内遮阳有何区别?,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透过玻璃窗的实际太阳辐射得
12、热量采用对标准玻璃的太阳得热量进行修正的方法计算:,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得热量:,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得热量与实际传热量之间同样有差别,其原因是:玻璃两侧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差不同玻璃不仅通过对流散热,还通过长波辐射散热玻璃吸热后内部温度分布和内表面温度会有显著变化室内存在辐射热源时对总传热量有影响,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得热量的其他计算方法(自学),一般情况:忽略透过围护结构的水蒸气;恒温恒湿或低温环境:考虑通过围护结构的水蒸气渗透,三、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压力的高
13、侧向低侧转移。,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围护结构内部水蒸气凝结或冻结现象当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该断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在此断面会有水蒸气凝结;当该断面温度零度,出现冻结现象。,后果导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增大;加大围护结构传热量;加速围护结构的损坏。,预防措施围护结构尽量采用外保温层;内保温时应设置隔汽层。,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式中H0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m2 hPa/g;dm任一分层的厚度,m;m任一分层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g/(mhPa),m=1,2,3,n。,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内部冷凝的检验:,根据室内外空气温湿度确定水蒸
14、汽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水蒸汽分压力,做“P”分布线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确定各层温度,做“Ps”分布线根据“P”线和“Ps”线相交与否来判定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例】检验外墙结构是否会产生内部冷凝。已知室内空气温度=16,相对湿度=60%,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4,平均相对湿度=50%。,【解】(1)计算各分层的热阻和水蒸汽渗透阻,R=0.461,H=2517.13,(2)计算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ti=16时,Ps=1817.2Pa,te=4时,Ps=437.3Pa,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
15、(3)计算围护结构内部各层的温度和水蒸汽分压力,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冷凝区,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冷凝条件取决于,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冷凝的补救措施,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保温和隔热的区别:,评价指标不同,传热过程不同,构造措施不同:由多孔轻质保温材料构成的轻型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好,隔热性能较差。,保温层设置方式,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外保温的优点:有效切断热桥,防结露容重大的材料层设室内一侧,间歇供热时对室内气温有一定调节作用,提高热稳定性提高外墙内表面温度,改善热舒适环境对主体起保护作用符合防潮设计原则旧楼改造不影响住户比内保
16、温厚度小(含湿率小,温度梯度大)外保温的缺点:造价高,施工技术要求严,使用环境苛刻,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内保温的优点:易施工和维修,造价低,对材料性能要求不高内保温的缺点:不适于湿度大地区或潮湿房间条件受热桥传热加强的影响,需增加保温层厚度才能达到相应节能效果,造价升高内侧悬挂固定物件困难需在保温层低温侧设吸湿空气层,在保温层高温侧设隔气层(塑料薄膜、防水卷材、铝箔等),夹芯保温的特点: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要求高,热桥处因温差增大易结露,耗热量增大,空气层在围护结构中有多种应用:吸声、防潮、去湿、集热、通风等,厉害着呢!,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得热,一、室内产热产湿量,室内热
17、湿源,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室内显热热源包括照明、电器设备、人员 显热热源散热的形式 辐射:进入墙体内表面、空调辐射板、透过玻璃窗到室外、其它室内物体表面(家具、人体等);对流:直接进入空气。显热热源辐射散热的波长特征 可见光和近红外线:灯具、高温热源(电炉等)长波辐射:人体、常温设备,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室内湿源包括人员、水面、产湿设备 散湿形式:直接进入空气 得热往往考虑围护结构和家具的蓄热,“得湿”一般不考虑“蓄湿”湿源与空气进行质交换同时一般伴随显热交换 有热源湿表面:水分被加热蒸发,向空气加入了显热和潜热,显热交换量取
18、决于水表面积 无热源湿表面:等焓过程,室内空气的显热转化为潜热 蒸汽源:可仅考虑潜热交换,1.设备与照明的散热,影响因素,室内设备,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这并不意味着计算的简单,你得确定使用时间.,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2.人体的散热散湿(第4章):与代谢率有关,3.室内湿源,(a)孔口出流:流速较高,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b)渗流:流速缓慢,流道断面细小而复杂,流动处于层流区:,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二、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决定空气渗透量的因素,空调房间,风压造成空气渗透的估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环境学 吕洁 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