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大家好!,四川省10年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培训教材,主 讲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理 事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 员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 员 全国气象行业雷电防护委员会 委 员全国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甲级资质证 评审员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 E E E)会 员国际电信联盟(ITU-T)G5专委会(中国区)委 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国际科学研究院 客座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人才专家库 专 家通信学会建筑智能化(通信工程)专业委员会 专 家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 总工程师刘寿先 高级
2、工程师,检测执行的规范及标准,1、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2、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3、GB50343-2004建筑物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4、IEC6230514 系列防雷标准5、相关行业标准,防雷区的划分,根据雷电威胁程度,定义了如下的雷电防护区(LPZ):1、建筑物外部区域 2、建筑物内部区域,建筑物外部区域,1、LPZO 该区域中,威胁来自于未衰减的雷电电磁场。内部系统可能遭遇全部或部分雷电浪涌电流。2、LPZ0又分为:1)LPZ0A 受直接雷击和全部雷电电磁场威胁的区域。该区域的内部系统可能受到全部或部分雷电浪涌电流的影响。2)LP
3、Z0B 直接雷击的防护区域,但该区域的威胁仍是全部雷电电磁场。该区域的内部系统可能受到部分雷电浪涌电流的影响。,建筑物内部区域,1 LPZ1 由于分流和边界处SPD的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限制的区域。该区域的空间屏蔽可以衰减雷电电磁场。2 LPZ2n 由于分流和边界处附加SPD的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进一步限制的区域。该区域的附加空间屏蔽可以进一步衰减雷电电磁场。3 防雷区域的序数愈大,电磁环境参数愈低。被保护的对象应置于电磁特性与该对象耐受能力相兼容的LPZ内,使损害(物理损害、过电压使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减小。,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
4、电防护区(LPZ)。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区(LPZ)划分示意图,建筑物雷击损害源及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区(LPZ)划分的关系见示意图,检测项目,以下检测项目内容应按检测程序中对首次检测和后续检测的规定来选取。a)建筑物的防雷分类;b)接闪器;c)引下线;d)接地装置;e)防雷区的划分;f)电磁屏蔽;g)等电位连接;h)电涌保护器(SPD);i)其他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应按GB50057中第二章和附录一的规定对建筑物进行防雷分类,见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附录A.1(规范性附录)。2)在设有电子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
5、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将其划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接闪器要求,接闪器:接闪针、接闪带、接闪网、接闪线,1)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螺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5kg)的垂直拉力。,3接闪器的检查,3)首次检测时应检查避雷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标准GB/T 21431-20
6、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表1的规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风帽、放散管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和表中的规定。,4)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或测高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然后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5)首次检测时应测量接闪器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6(规范性附录)的规定。6)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7)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高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高度以上时,防侧击保护措施应符
7、合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表和表中的规定。8)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屋顶女儿墙内或防水层内、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高层建筑物不应利用建筑物内钢筋做为暗敷避雷带。,引下线,1、引下线的布置:引下线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它金属构件敷设。引下线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2、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
8、接。3、对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的具体要求。见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4(规范性附录)。,引下线的检查,1、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的垂直拉力。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利用建筑物内钢筋做为暗敷引下线的检查方法正在考虑中。2、首次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3、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引下线的尺寸规格。检查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引下线与附近其他
9、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4、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条的规定。,接地装置,1共用接地系统的要求1)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接地装置有独立接地要求外,其他建筑物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线(PE)等与外部防雷装置连接构成共用接地系统。2)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2独立接地的要求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物及与其有
10、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条的规定。2)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防雷接地装置独立设置时,地中距离应符合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条和表条的规定。,3)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应符合标准GB/T 21431-2008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表、表和表条的规定。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有关标准规定的设计要求值参见表2。5)人工接地体材料要求见标准GB/T 21431-2008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中的规定。,接地装置的检测,1检查1)首次检测时应查
11、看隐蔽工程纪录;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4)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5)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净距是否大于5m。6)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的跟踪检测正在考虑中。,2、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1)为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GB/T 21431-2008标准条规定的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或条规定的独立接地要求,首次检测时应使用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2)如测得阻值不大于1,则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为各自为独立接地。注:接地网完
12、整性测试可参见GB/T 17949.1的8.3节。,3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1)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和使用接地电阻表法,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2)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本标准附录B(规范性附录)的规定进行换算。,3)三极法的三极是指图1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极C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为dGC=(45)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4)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
13、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表2 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5)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定值UG和I代入RG=UG/I中去,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RG。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极离被 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及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6)在测量工频接地电阻时,如dGC取(45)D值有困难,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2D值,而dGP取D值;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
14、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7)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值测量时,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4、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值测量时,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a)电极布置图;(b)原理接线图 G被测接地装置;P测量用的电压极;C测量用的电流极;E 测量用的工频电源;A交流电流表;V交流电压表;D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图1 三极法的原理接线图,5、高层建筑的检测,G级连接线长度一般小于5m。当检测高层建筑物时,需要加长G级连接线,应将实测的接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后填入表格。加长线阻值,可用本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加长线线电阻检测。检
15、测加长线线电阻时应放直,回头检测线电阻,不能挽圈,打结,打纽,打绞。,用本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加长线线电阻检测,测量AB两点的线电阻。,加长线,检测时的总电阻减去线电阻,就是实测电阻。,高层建筑的检测示意图,屏蔽装置的检测,1、自然屏蔽体: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等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以形成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体。2、当设备耐磁场强度的指标低于预计的雷击磁场强度时,应在自然屏蔽体的基础上增设人工屏蔽装置。,3、为减小电子信息系统内的电磁感应效应产生的浪涌,当自然屏蔽体达不到设备屏蔽要求时,宜采用机房屏蔽、设备屏蔽、线缆屏蔽和线
16、缆合理布设措施,这些措施应综合使用。4、对于重要的敏感电子信息系统,当建筑物自然金属部件构成的大空间屏蔽不能满足机房设备电磁环境要求时,应采用磁导率较高的细密金属网格或金属板对机房实施六面屏蔽。机房的门应采用无窗密闭铁门并接地,机房窗户的开孔应采用金属网格屏蔽。金属屏蔽网、金属屏蔽板应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网络连接。机房屏蔽不能满足个别设备屏蔽要求时,可用封闭的金属网箱或金属板箱对被保护设备实行屏蔽。,5、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其设备应安置在高级别雷电防护区内,并与LPZ屏蔽层及结构柱有一定的安全距离。6、屏蔽结构可分为网型和板型两种。网型屏蔽是采用金属网或板拉网构成的焊
17、接固定式或装配式金属屏蔽,如利用建筑物内钢筋组成的法拉弟笼或专门设置的网型屏蔽室。板型屏蔽是采用金属板或金属薄片构成金属屏蔽,板型屏蔽效果比网型屏蔽较好。,7、屏蔽材料宜选用铜材、钢材或铝材。选用板材时,其厚度宜为0.3mm0.5mm间。选用网材时,应考虑网材目数和增设网材层数。在门、窗的屏蔽中,可采用钢网或屏蔽玻璃。,电磁屏蔽的检测方法,1、计算建筑物利用钢筋或专门的屏蔽装置的屏蔽效率。可按电磁场屏蔽的计算方法,计算屏蔽效率和磁场强度。见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C。2、用仪器检测电磁屏蔽效率。可使用交直流高斯计,在机房内任一点测试,并取最大值。参见
1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附录C。,3、用毫欧表检查屏蔽网格、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宜大于0.03。用卡尺测量屏蔽材料规格尺寸是否符合标准GB/T 21431-2008,条的规定。,等电位连接,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T 21431-2008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表的规定。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T 21431-2008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表中的规定,1等电位连接的基本要求,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
19、应符合GB/T 21431-2008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表和表的规定。4)信息技术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T 21431-2008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A.5的规定。5)等电位连接导线和连接到接地装置的导体的最小截面要求见GB/T 21431-2008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A.10。,等电位连接的检查和测试,1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查与测试 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 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
20、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如已实观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3 低压配电线路埋地引入和连接的检查与测试 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如全线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有困难,应检查电缆埋地长度和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的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4 第一类和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接地一次,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5 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
21、查和测试 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6 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等连接物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时,检查是否有跨接的金属线,并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7 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由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8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和检查和测试 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区
22、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9 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查和测试 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均应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10 信息技术设备等电位连接的检查测试 检查信息技术设备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如采用S型连接,应检查信息技术设备的所有金属组件,除在接地基准点ERP)处外,是否达到规定的绝缘要求。11 过渡电阻值一般不应超过0.03。,电涌保护器(SPD
23、)的检查测试,1、基本要求1)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2)原则上SPD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时,SPD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线路的金属保护层或屏蔽层宜首先于防雷区交界处进行等电位连接。,2低压配电系统对SPD的要求1)电源SPD的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w),且必须加上20%的安全裕量,即1.2UpUw。如SPD与被保护设备非常接近,在SPD两端的引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降(U)在使用限压型SPD时应与SPD的Up相加考虑,在使用开关型SPD时应在Up与U中选取较大的一个值
24、来考虑。Uw值可参见表4。U可设定为1kV/m。,2)当被保护设备的Uw与Up(U)的关系满足检测国标条规定时,被保护设备前端可只加一级SPD,否则应增加SPD2乃至SPD3,直至满足检测国标条规定为止。3)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涌时的最大箝压和有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4)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Uc值应符合本标准表3的规定。5)SPD两端的连线应符合检测国标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表中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要求,SPD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5m。SPD应安装牢固。,3 电源SPD的布置,1)在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
25、的SPD应选用符合I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Iimp值可按GB50057规定的方法选取。当难于计算时,可按IEC60364-5-534的规定,当建筑物已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或与其有电气连接的相邻建筑物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时,每一相线和中性线对PE之间SPD的冲击电流Iimp值不应小于12.5kA;采用3+1形式时,中性线与PE线间不宜小于50kA(10/350s)。,2)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可选用经或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40kA(8/20s)。3)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SPD,可选用经或级分类试验的
26、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值不宜小于10kA(8/20s),同时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注:无论是安装一级或二级,乃至三至四级SPD,均应符合GB/T 21431-2008标准 条和条的规定。,4)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产厂试验数据采用;若无此试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若小于10m应加装退耦元件。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若小于5m应加装退耦元件。注:对将放电间隙和压敏电阻组合在一起的新型SPD,若这两者之间的配合已有措施,并通过检测后,可不用退耦元件。,5)安装在电路上的SPD,其前端应有过电流保护器。如
27、使用熔丝,其与主电路上的熔丝电流比宜为1:1.6。若SPD有内置脱离器则可不重复加装。6)SPD应有通过声、光报警或遥信功能的状态指示器,以显示SPD的劣化状态。7)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4电源SPD的检查,1)用NPE环路电阻测试仪。测试从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之间的阻值,确认线路为TN-C或TN-C-S或TN-S或TT或IT系统。,2)检查并记录各级SPD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和安装工艺(连接导体的材质和导线截面,连接导线的色标,连接牢固程度)。3)对SPD进行外观检查:SP
28、D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4)测量多级SPD之间的距离和SPD两端引线的长度,应符合检测国标和条的规定。5)检查SPD是否具有状态指示器。如有,则需确认状态指示是否与生产厂说明相一致。,6)检查安装在电路上的SPD限压元件前端是否有脱离器。如SPD生产厂标称其产品有内置脱离器,则应按检测国标中条要求进行测试。如SPD无内置脱离器,则检查是否有外置脱离器,并按检测国标中条的规定检查安装在SPD前端的熔丝与安装在主电路上熔丝的电流比。,7)检查安装在配电系统中的SPD的 Uc值应符合检测国标表3的规定。8)检查在LPZ0和LPZ1区交界处总配电
29、盘上安装的是否为I级分类试验的SPD,检查每一种保护模式中安装的SPD Iimp(10/350s)值是否达到检测国标第条的规定要求。检查在LPZ1以后各防雷区交界处安装在每一对线上的SPD In值(8/20 s)是否达到了检测国标第条和第条的规定要求。检测SPD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9)检测在电信和信号网络上安装的SPD是否符合检测国标条的规定,检查SPD安装工艺和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5 电源SPD的测试,1)SPD运行期间,会因长时间工作或因处在恶劣环境中而老化,也可能因受雷击电涌而引起性能下降、失效等故障。因此需定期进行
30、测试。如测试结果表明SPD劣化,或状态指示指出SPD失效,应及时更换。,2)限制电压的测试,a)用仪器测出的SPD实测限制电压与生产厂标称值比较,当误差大于20%时,可判定SPD失效。b)表5示出不同类型的SPD对应的试验项目。,c)用8/20s冲击电流测量残压:(1)将可插拔式SPD的模块拔下测试,如果不是可插拔式SPD,在现场可能将SPD两端电源断掉时将SPD两端连线拆除,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2)流峰值选择为SPD标称值In的0.1和0.2倍。(3)在SPD上分别施加上述电流峰值的冲击电流(8/20s)正负极性各进行一次。(4)在四次冲击测试中,相邻冲击的间隔时间应足以使试品
31、冷却至环境温度,一般不应小于5min。(5)记录每次冲击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或使用仪器直接读残压值。,(6)残压值为四次直接读取数据的平均值,或根据记录的电压和电流示波绘制的“放电电流-残压绝对值”曲线对应电流范围内残压最高值。d)用1.2/50s冲击电压测量放电电压:(1)本测试仅适用于含开关型元件的SPD,将SPD两端连线拆除,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2)以每个冲击电压幅值对SPD施加四次冲击,其中正负极性各二次。,(3)每次冲击的间隔时间应足以试品冷却至环境温度,一般不应小于5min。(4)冲击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值设定在生产厂标称值Uc 起,以10%的幅度递增,直至放电发生。(5)
32、记录实测开关型SPD放电电压值。e)用混合波测限制电压(1)本试验仅适用于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如果SPD为可插拔式则应将可插拔模块拔下测试,如果不是可插拔式,可将SPD两端连线拆除,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2)用开路电压U0c 波形为1.2/50s,短路电流ISC波形为8/20s的混合波发生器产生冲击对SPD进行测试。(3)为避免SPD过冲,混合波发生器的开路电压U0c可设置为生产厂标称的U0c的0.2倍和0.5倍。(4)在SPD上分别进行上述U0c值的正负极性冲击各一次。(5)相邻两次冲击的时间间隔应足以使试品冷却至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5min。(6)从上述四次试验中取其中最大值为实
33、测限制电压。,限制电压测试项目,3)SPD 绝缘电阻的测试,SPD的绝缘部分应具有足够大的绝缘电阻,其测试应在型式试验中进行。对SPD现场测试应为静态测试,仅对SPD输入和输出端子间进行测量,可以用500V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正负极性各测试一次,测量的值应在稳定之后或施加电压1min后读取。合格判定标准为不小于50M。,4)SPD内置脱离器的测试,如SPD内置脱离器,应区别装置设置情况而测试。如系热脱扣装置,其测试在型式试验中进行,不对其进行现场测试。如系热熔丝、热熔线圈或热敏电阻等限流元件,应用万用表在其两端测试是否导通,如不导通则需更换或对其可恢复限流元件手动复位。,5)泄漏电流I1e
34、的测试,1)除放电间隙外,SPD在并联接入电网后都会有微安级的电流通过,如果此值偏大,说明SPD性能劣化,应及时更换。可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泄漏电流测试表对限压型SPD的I1e值进行静态试验。规定在0.75Ures(1mA)下测试。2)首先应取下可插拔式SPD的模块或将线路上两端连线拆除,多组SPD应按图2所示连接逐一进行测试。测试仪器使用方法见仪器使用说明书。,图2 多组SPD逐一测试示意图,合格判定:当实测值大于生产厂标称的最大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如生产厂未标定出I1e值时,一般不应大于20A。,6)直流参考电压Ures(1mA)的测试,(1)本试验仅适用于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为
35、限压元件且无其它并联元件的SPD。主要测量在MOV通过1mA直流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值。(2)将SPD的可插拔模块取下测试,或将不可插拔式SPD两端连线拆除,按测试仪器说明书连接进行测试。如SPD为一件多组并联,应用图2所示方法测试,SPD上有其他并联元件时,测试时不对其接通。,(3)将测试仪器的输出电压值按仪器使用说明及试品的标称值选定,并逐渐提高,直至测到通过1mA直流时的压敏电压。(4)对内部带有滤波或限流元件的SPD,应不带滤波器或限流元件进行测试。,5)合格判定:当Ures(1mA)值不低于交流电路中U0值 1.86倍时,在直流电路中为直流电压1.33至1.6倍时,在脉冲电路中为脉冲
36、初始峰值电压1.4至2.0倍时,可判定为合格。也可与生产厂提供的允许公差范围表对比判定。7 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在考虑中。,6 电信和信号网络SPD的布置,1)连接于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其电压保护水平Up和通过的电流Ip应低于被保护的信息技术设备(ITE)的耐受水平。,2)在LPZ0A与LPZ1区或LPZ0B与LPZ1区交界处应选用Iimp值为0.5kA2.5kA(10/350s;或10/250s的SPD;或4kV(10/700s)的SPD;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应选用Uoc值为0.5kV10kV(1.2/50s)的SPD或0.25kA5kA(8/20s)的SPD
37、;在LPZ2区与LPZ3区交界处应选用0.5kV1kV(1.2/50s)的SPD或0.25kA 0.5kA(8/20s)的SPD。,3)网络入口处通信系统的SPD,尚应满足系统传输特性,如比特差错率(BER)、带宽、频率、允许的最大衰减和阻抗等。对用户的IT系统,应满足BER、近端交扰(NEXT)、允许的最大衰减和阻抗等。对有线电视系统,应满足带宽、回波损耗、450Hz时允许最大衰减和阻抗等特性参数,应满足检测国标条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适用于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检测中一般情况的处理,1防雷装置电气通路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检测:当引下线暗敷且未设断接卡而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时,可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
38、不断开的情况下对防雷装置电气通路和工频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是:,1)、当被测建筑物是用多根暗敷引下线接至接地装置时,应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所规定的引下线间距(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在建筑物顶面敷设的避雷带上选择检测点,每一检测点作为待测接地极G,由G将连接导线引至接地电阻仪,然后按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测试。,2)、当接地极G和电流极C之间的距离大于40m时,电位极P的位置可插在G、C连线中间附近,其距离误差允许范围为10m,此时仅考虑仪表的灵敏度。当G和C之间的距离小于40m时,则应将电位极P插于G 与C的中间位置。,3)、三极(G、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应垂直于地网,
39、应避免平行布置。4)、当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面积不小于250mm250mm的钢板连接,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5)、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杂散电流、高频干扰等因素,使接地电阻表出现读数不稳定时,可将G极连线改成屏蔽线(屏蔽层下端应单独接地),或选用能够改变测试频率、采用具有选频放大器或窄带滤波器的接地电阻表检测,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6)、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7)、首次检测时,在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可通过查阅防雷装置工程竣工图纸,施工安装技术记录等资料,将接地装置的形式、材料、规格、焊接、埋
40、设深度、位置等资料填入防雷装置原始记录表。,其他检测项目,1测量信息技术设备电源输入端的零地电压,在TN-S系统中,中性线(N)与保护线(PE)间的电位差不宜大于2V。2测量信息技术设备接地网络的电位,其值不宜大于2V。3应采用静电电位测试仪检测信息系统机房地板、胶轮推车、台面、机架、桌椅等静电电位,其值一级机房不应大于100V,二级机房不应大于200V,三级机房不应大于1000V。,4应采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检测信息系统设备间地板、台面、机柜面板、桌椅、墙面等的表面耗 散性材料电阻率,一般情况下宜在1051011之间。5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的最小净距,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的距离
41、要求应符合GB/T50312中表和表的规定。,6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可按照GB/T17949.1规定的方法进行,见附录D(规范性附录)。7电源质量检测:在信息设备对配电质量要求较高时,应检测供电电源稳态电压偏移率、稳态频率偏移率和电压波形畸变等,参见本标准附录E(资料性附录)。,检测作业要求,1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2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雷雨天应停止检测,攀高危险作业必须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3检测仪器,应在检定合格有效使用期内使用。4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
42、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5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6在检测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时,严禁带火种、无线电通讯设备;严禁吸烟,不应穿化纤服装,禁止穿钉子鞋,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重大事故。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7检测油气库、化学、农药仓库的防雷装置时,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必要时可向被检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的申请。,8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和电器设备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在检测SPD时应将其两端连接线拆开,拆开时
43、应切断电源。,测量仪器要求,测量和测试仪器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介绍部分检测仪器参见标准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附录F(资料性附录)。,检测周期,1对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宜每半年检测一次。2其他场所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检测程序,1 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仪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保证其在计量合证有效期内和能正常使用。2 对受检测单位的首次检测应全面检测本标准4中所列中的全部检测项目。,3 对受检单位的后续检测,在受检单位防雷装置无较大变化时,可不进行本标准中a)和b)中的接闪器保护范围、及e)和f)项的检测项目。,4 首次检测单位,应先通过
44、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位的防雷装置的基本情况,在与受检单位协商制定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5 现场检测进行时可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将检测结果填入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原始记录表。部分检测业务表格式样参见本标准附录G(资料性附录)6 对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检测数据整理,1检测结果的记录1)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2)首次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后续检测时应进行补充或修改。,2 检测结果的判定 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将经计算
45、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3防雷装置检测报告1)检测报告由检测员按检测国标8.1条和8.2条的内容填写、检测员和校核员签字后,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应加盖检测单位公章。2)检测报告一式二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文字和计算机存档两种形式。,谢 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理 事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 员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 员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 委 员全国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甲级资质证 评审员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 E E E)会 员国际电信联盟(ITU-T)G5专业委员会(中国区)委 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特聘教授国际科学研究院 客座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人才专家库 专 家通信学会建筑智能化(通信工程)专业委员会 专 家中光高科产业发展集团 总工程师,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天宇路19号电话:(028)87848573 传 真:(028)87843532手机:小灵通:(028)80897850E-mail:Lsx573126com 邮 编:611731,刘 寿 先 高级工程师,电子名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