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单向板、双向板设计例题.ppt
《建筑施工单向板、双向板设计例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单向板、双向板设计例题.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例题,某多层工业建筑的楼盖平面如图10.19。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试对该楼盖进行设计。有关资料如下: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8kN/m2。材料:混凝土为C20,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其它钢筋用HPB235。,双向板例题,(1)结构平面布置和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0.20所示,即主梁跨度为6m,次梁跨度为4.5m,板跨度为2.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以使其弯矩图形较为平缓。确定板厚:工业房屋楼面要求h70mm,并且对于连续板还要求hl/40=50mm,考虑到可变荷
2、载较大和振动荷载的影响,取h=80mm。确定次梁的截面尺寸:h=l/18l/12=250375mm,考虑活荷载较大,取h=400mm,b=(1/31/2)h200mm。确定主梁的截面尺寸:h=(1/151/10)l=400600mm,取h=600mm,b=(1/31/2)h=200300mm,取b=250mm。,(2)板的设计 荷载的计算恒荷载标准值:2.74kN/m2活荷载标准值:8.00kN/m2恒荷载设计值:1.22.74=3.29kN/m2活荷载设计值:81.3=10.4kN/m2荷载总设计值为:10.4+3.29=13.69kN/m2,板的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200mm400mm,板在
3、墙上的支承长度取120mm,板厚为80mm,板的跨长如图10.21所示。计算跨度:边跨:l0=ln+h/2=1820mm中间跨:l0=ln=1800mm。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10.22所示。,弯矩设计值由式(10.11)知,板中各截面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M=(g+q)l02其中弯矩系数可由表查得,所以M1=-MB=4.12kNmM2=2.77kNmMC=-3.17kNm 配筋的计算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为h0=h-20=60mm,fc=9.6kN/mm2,1=1,fy=210kN/mm2。板的配筋计算见表10.5。,(3)次梁的设计次梁
4、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进行。荷载的计算根据结构平面布置,次梁所承受的荷载范围的宽度为相邻两次梁间中心线间的距离,即2m,所以荷载设计值如下:恒荷载设计值:g=8.76kN/m活荷载设计值:q=10.42=20.8kN/m荷载总设计值:g+q=29.56kN/m,计算简图主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取为240mm,次梁的跨度图如图10.23。计算跨度可以根据表10.4得:边跨:l0=ln+b/2=4375mm或l0=1.025ln=4361mm取小值,故l04360mm。中间跨:l0=ln=4250mm。次梁的计算简图如图10.24所示。由于次梁跨差小于
5、10%,故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的计算计算弯矩设计值,计算公式为:M=(g+q)l02由表查得弯矩系数则:M1=51.08kNmMB=-M1=-51.08kNmM2=33.37kNmMC=-38.14kNm,计算剪力设计值,计算公式为:V=(g+q)ln由表查得剪力系数,则:VA=0.4529.564.255=56.6kNVB左=0.629.564.255=75.47kNVB右=0.5529.564.25=69.10kNVC=0.5529.564.25=69.10kN,配筋的计算计算受力主筋:在次梁支座处,次梁的计算截面为200mm400mm的矩形截面。在次梁的跨中处,次梁按T形截面考虑,翼
6、缘宽度bf为:bf=1453mm或bf=2200mm1453mm故翼缘宽度应取为bf=1453mm。次梁各截面考虑布置一排钢筋,故h0=h-35=365mm。次梁中受力主筋采用HRB335,fy=300N/mm2。次梁各截面的配筋计算如表10.6所示,箍筋的计算:验算截面尺寸:hw=h0-hf=365-80=285mm因为hw/b=1.4254且0.25cfcbh0=175.2kNVmax=VB左=75.47kN所以截面尺寸符合要求。计算所需的箍筋:采用6的双肢箍筋,并以B支座左侧进行计算。s=281.6mm,考虑弯矩调幅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应在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所得的箍筋面积增大20%,现调
7、整箍筋间距:s=0.8281.6=225.3mm取箍筋间距s=180mm,沿梁全长均匀配置。验算配箍率下限值:配箍率下限值为min=1.2610实际配箍率sv=Asv/bs=1.5710 1.2610满足要求。,-3,-3,-3,(4)主梁的设计主梁的内力按弹性理论的方法计算。荷载主梁主要承受次梁传来的荷载和主梁的自重以及粉刷层重,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粉刷层重也简化为集中荷载,作用于与次梁传来的荷载相同的位置。荷载总设计值:G+Q=141.6kN 计算简图主梁为两端支承于砖墙上,中间支承于柱顶的三跨连续梁,主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370mm,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计算跨度的确
8、定:主梁的跨长如图10.25所示。边跨:l0=6060mm或l0=6022mm,取小值,l0=6022mm中跨:l0=l=6000mm计算简图如图10.26所示。跨差小于10%,故可按附表计算内力。内力的计算及内力包络图A.弯矩设计值计算公式:M=k1Gl0+k2Ql0计算结果见表10.7。,B.剪力设计值计算公式:V=k3G+k4Q计算结果见表10.8。C.内力包络图弯矩包络图:边跨的控制弯矩有跨内最大弯矩Mmax、跨内最小弯矩Mmin、B支座最大负弯矩-MBmax,它们分别对应的荷载组合是:+、+、+。在同一基线上分别绘制这三组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在荷载组合+作用下:此时MA=0,MB=
9、-77.04+(-74.83)=-151.87kNm,以这两个支座弯矩值的连线为基线,叠加边跨在集中荷载G+Q=141.6kN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图,则第一个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1/3(G+Q)l01-1/3MB=233.62kNm第二个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1/3(G+Q)l01-2/3MB183kNm至此,可以绘出边跨在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弯矩图,同样也可以绘制边跨分别在+作用下和在+作用下的弯矩图。,中跨的控制弯矩有跨内最大弯矩Mmax,跨内最小弯矩Mmin,B支座最大负弯矩-MBmax,C支座最大负弯矩-MCmax。它们分别对应的荷载组合是:+、+、+和+。在同一基线上分别绘制在这些荷载组合
10、作用下的弯矩图,即可得到中跨的弯矩包络图。所计算的跨内最大弯矩与表10.7中的跨内最大弯矩稍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计算跨度并不是完全等跨所致。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如图10.27所示。,剪力包络图:根据表10.8,在荷载组合+时,VAmax=116.24kN,至第一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116.24-141.6=-25.36kN,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25.95-141.6=-166.96kN;同样可以计算在荷载组合+作用下各处的剪力值。据此即可绘制剪力包络图,如图10.28所示。配筋的计算A.受力主筋。主梁支座按矩形截面设计,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跨内按T形截面设计,翼缘宽度如下确定:,
11、主梁考虑内支座处布置两排钢筋,跨中布置一排钢筋,因此跨中h0=h-35=600-35=565mm,支座截面h0=h-70=530mm。hf/h0=0.140.1,所以翼缘宽度取下两式最小值:bf=l0/3=2000mmbf=b+sn=4750mm即取bf=2000mm。考虑主梁支座宽度的影响,B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MB=223.7kNm,跨内截面处:M=233.621fcbfhf(h0-hf/2)=806.4kNm因此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配筋的具体计算见表10.9。B.箍筋与弯起钢筋:验算截面尺寸:hw=h0-80=530-80=450mmhw/b=1.84所以0.25cfcbh0=3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施工 单向 双向 设计 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