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学整理.ppt
《建筑声学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声学整理.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 建筑声学ARCHITECTURAL ACOUSTICS,声学原理噪 声吸声材料与建筑隔声室内音质设计,第五章 声学原理,本章提要:物体围绕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振动,单位时间内往返运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Hz,频率在20-20,000HZ之间的振动称为声振动,其传播过程能引起人的听觉,形成声波,也称声音或声。理解声音的物理本质及其效果;学会运用声学及其测量的基本术语;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改变过程;理解声音对于人类听觉的影响;了解声音损耗的原因和机理。,5.1 声音的产生与描述5.1.1 声音的产生 任何物体发生振动时均会迫使周围的媒质发生相应振动,使该振动在媒质中由近及远地
2、传播,产生波动。,这种声振动在媒质(空气)中的传播称为声波,也称声音;产生声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描述声波的物理量 A 周期与频率物体完成一次完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T),单位为秒(S)。每秒钟完成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f),单位为赫兹(Hz)。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声波的周期与频率与声振动的周期与频率相同,它们是声波时间周期性的反映,即每经过 T 时间,空间就传播了一个完整的声波。B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所传播的距离,即在波动上任意两个最近距离的相同波相的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声音的波长(),单位为米(m)。C 声速单位时间内,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距离称为声速(c&u),单位为米/秒(m/s
3、)。声速的大小与媒质的物理特性有关:媒质不同,声速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空气中最慢。对于同种媒质,如果温度不同,其声速也不相同。空气传声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标准大气压下,声速 c0=331m/s。在常温下(即200c),c=340m/s。以上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c=/T=f,一些常见媒质中的声速,5.2 声波的特性5.2.1 声波的能量声强 声波具有能量,其大小即与声波的频率、波幅有关,又与时间与声波通过的面积有关。反映声波能量传播特性的物理量为声波强度,简称声强。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每单位面积上的声能。符号:I 单位:瓦/米2(W/
4、m2)表达式:I=(1/2)A22c 媒质的密度,单位kg/m3;=2f称为圆频率,单位Hz;A 波幅(同振幅),单位m;c 声速,单位m/s.其实质是声功率密度。,5.2.2 声波的反射与衍射 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度比其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时将有部分声波被反射回原媒质,这种现象称为声反射。声波反射定律:A.入射声波与反射声波分居法线的两侧;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声波的衍射A.衍射 如果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洞口)的尺寸较之波长为小,声波将会绕过障碍物而向其后的“阴影区”传播,使阴影区的声强不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声衍射。一般而言,波长越长(或障碍物尺寸越小),其衍射越显著。
5、声波的衍射B.声透射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其疏密相间的运动(振动)压力会推动障碍物内部也发生相应振动,进而带动另一侧的媒质发生振动,使声波透过障碍物而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声透射,其强度与障碍物的物理特性有关。C.声吸收 由于振动在障碍物中传播时会伴随有摩擦、碰撞等过程发生,导致部分声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而耗散,致使经过障碍物后的声能衰减,这种现象称为声吸收,其强度也与障碍物的物理性能有关。声反射、声透射与声吸收的关系:E0=E+E+E 声波的这三种性质的强弱,与障碍物(即材料)的性质有关。,5.2.3 声波的干涉与声驻波的形成 声波的干涉 当两列同频率、同振动方向且相位差恒定的声波在
6、同一媒质中传播时,会在相遇区域的某些固定点始终产生振动相长(彼此加强)的效果,而在另一些固定点始终产生振动相消(彼此减弱)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干涉,满足这种相干条件的声波称为相干声波。声驻波 如果两列相干声波的振幅相等,且传播方向相反(入射声波及其反射波在空间相遇就会出现这种的情况),则它们在空间的叠加便会生成驻波,称为声驻波。,5.3 声音大小的度量5.3.1 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 声波是由空气分子振动形成的疏密波,如果空气中不存在声波,则空气的压强即为大气压;如果空气中有声波传播,则声场中的空气将作周期性的疏密变化,使空气中的压强在大气压附近变化,相当于在原大气压的基础上,在附加了一个
7、随时间而变化的附加压强,这个附加压强成为声压(P),单位:Pa(帕)。有效声压:声振动随时间变化,声压也随时间而变化,当声压变化呈周期性时,其大小常用周期内声压作用力的方均根值来表示,这样的声压称为有效声压。表达式:P=Pm/2 基准声压(闻阈或声压下限 P0)对大多数听力正常的人而言,频率为1,000赫兹的声音对听觉的感受最灵敏,在这样的频率下,声压为210-5 Pa 的声音恰好能听见(低于此的声音则听不见),这样的声压称为闻阈。痛阈(声压上限)声压超过 20Pa,会使耳朵感到疼痛,这一声压称为痛阈(声压上限)。,声压级 人对声音的感觉并不与声压大小成正比(即声压增加1倍,但人感觉的声音大小
8、却并未比原来的声音增强1倍),而是与声压的对数成正比,所以声学中常用声压与基准声压的比的对数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其值称为声压级(Lp)。表达式:Lp=20lg P/P0 P0 基准声压:210-5 Pa 此时,闻阈的声压级为 0dB,痛阈的声压级为 120dB;每当声压增加 1 倍时,声压级就增加 6dB。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的物理实质为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因此:当几个声音叠加在一起时:P总2=P1 2 P2 2 P3 2 Pn 2 几个声压相等的声音叠加,其P总2=nP2 Lp=20lg nP2/P0=20lg P/P010lg n 所以,当两个声压相等的声音叠加时,其声压级仅比单个声音的声压级高
9、出约 3dB。两两合成法A.计算两个声波的声级差;B.利用对数修正值找出修正量;C.将修正量加到较高的声压级上,即为所求。,一些常见声音的声压与声压级,5.3.2 声功率级与声强级 声功率与声功率级A.声功率 单位时间内声源所辐射的声能称为声功率(W),单位瓦(W)。自然界中感知的声功率范围在 10-12W 到 108W 之间。B.声功率级 声功率W与基准声功率W0(=10-12W)之比的对数称为声功率级(Lw),单位dB(分贝)。Lw=10lg W/W0 几种常见声源的声功率及其声功率级,声强与声强级A.声强 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声能称为声强(I),单位瓦/米2(W/m
10、2),其实质为面声功率密度。I=W/4r2B.声强级 声强I与基准声强I0(=10-12W/m 2)之比的对数称为声强级(LI),单位dB(分贝)。LI=10lg I/I0 几种常见声音的声强及其声强级,5.3.3 响度与响度级 响度 描述声音响与不响的量称为响度(N),单位宋(sone)。主观感知的声音大小由频率(或声强)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等响曲线 响度级 以等响曲线图中对应于1000Hz的音频垂直线与等响曲线交点对应的声压级为等响曲线的级别,这样的级成为响度级(LN),单位方(phon)。等响曲线图 注意:(1)低声压级区的等响曲线斜率(变化)较大,说明在低声压级区,每单位声压级引起的响度
11、变化要比中、高声压级区大;而在同等声压级上,中、高频声则要比低频声响一些。(2)高声压级区的等响曲线较为平直,说明声压级相同的各频率声差不多响,即在这样的区域,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主要由声压级数决定。,第六章 噪 声,本章提要:噪声通常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本章中,我们 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 了解噪声的评价方法;学习环境噪声的控制。,6.1 噪声及其危害6.1.1 噪声的概念 通常将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有妨碍的嘈杂声统称为噪声,也称噪音。分类 依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机械噪声、交通噪声、电磁噪声。根据噪声的性质,可分为:背景噪声、干扰噪声、环境噪声。背景噪声是指听者周
12、围的噪声。干扰噪声是指外界噪声或是由房间围护结构传递的来自建筑物其它部分的噪声,其大小与建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技术均有一定的关系。环境噪声是指某种环境中所有噪声的总和。6.1.2 噪声的危害 损害听力 听觉疲劳:在强噪声作用下,人的听力变得迟钝,引起听阈上移,即。噪声性耳聋:在 85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长期工作,则听觉疲劳难以恢复,致使听觉器官发生质变,造成耳聋,即。暴震性耳聋:如果人们在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突然受到140dB以上的强噪声声作用,则可立即引起鼓膜破裂,造成一次性耳聋,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40dB以上的噪声即可干扰人们的正常睡眠。影响健康 影响幼儿发育成长 损伤建筑
13、物及仪器设备,6.2 噪声的评价6.2.1 评价噪声的物理量 A声级 是一种对所有声音频率加权求平均的频率综合声级,可由仪器直接读出。通常用LPN表示,单位贝(B)或分贝(dB)。A声级表示的声音与人们的主观感受有很好的相关性。等效声级 实际存在的噪声往往是围绕其平均值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噪声起伏。为了能够给随时而变的噪声提供一个按声能计算的单值评价量,引入等效声级的概念 若某一稳定状态的A声级与现场测得的某一时段内的起伏噪声的效果相同,这一稳定的声级就称为该时段内的等效声级,用LEq表示,单位分贝(dB)。语言干扰级 由于人们交谈的声能大部分位于800Hz附近的频率周围,所以可用语言干扰级
14、来评价噪声对语言掩蔽的影响。倍频带中心频率500Hz、1000Hz、2000Hz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成为语言干扰级,符号SIL,单位分贝(dB)。交谈效果与距离和语言声级大小的关系,噪声评价数(NR)为了评价噪声的可接受性,以保护听力和保证语言,避免噪声干扰,国际标准组织(ISO)提出了一组噪声评价曲线,称为NR线。噪声评价数 图中每一条曲线与1000Hz倍频谱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声压级数分别称为该曲线多对应的噪声评价数,也称NR数。利用噪声评价数可以评价环境现场某些频率的噪声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便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方法:(1)测量出个倍频带的声压级;(2)将各倍频带与代表指定评价数的曲线
15、的交点所对应的声压级进行比较,超出部分则是需要降低降低的噪声量。部分房间的允许噪声评价数N,6.2.2 环境噪声的立法与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8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效声级LeqdB),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11339-89)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LeqdB),一类区域指港区内的住宅、文教、医院、机关所在地以及船舶流量为每小时60艘以下的江河两岸地区;二类区域指船舶流量为每小时60艘以上的江河两岸地区。,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各类厂界噪声标准(LeqdB),一类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二类标准适用
16、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三类标准适用工业区;四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住宅室内噪声允许值(Db(A)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LeqdB),表中一、二、三级分别对应于安静有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及无特殊要求的情况。,学校建筑室内噪声允许值 学校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表中: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指语言教室、录音室、阅览室等;一般教室指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等;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指健身房、舞蹈教室、教师休息室及办公室等。,6.3 环境噪声的控制6.3.1 控制噪声的措施 降低声源噪声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A.合理规划城市布局(1)城市人口的控制(2)土地功能区域的合理规划 即在城
17、市规划时,将城市中的重噪声区(如重工业类厂、锯木厂、织布厂等),中 等强度噪声区以及低噪声区合理分区布局。通用原则:重工业、重噪声单位置于城市外围;轻工业等噪声较少的单位可靠进居 民区布置。B.植树绿化,设置屏障,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及剖面A.应将强噪声设备与一般噪声设备分开,以便能集中进行隔声处理;B.临界居住建筑应尽量将厨房、卫生间、走廊等布置在朝向道路的一侧;C.水箱供水管切忌通过卧室;D.尽量采用跌层式(复式)楼层,减少分户楼板撞击声的干扰。,6.3.2 控制噪声的实施步骤 调查噪声现状,确定噪声声级(需用仪器测量噪声声级),并了解产生噪声的原因及周围环境的情况。确定噪声的允许标准及所需降
18、低的声压级,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各频带所达到的噪声值,并与“标准”对照,以确定所需降低的声压级。选择控制噪声的具体办法:A.在总体及平剖面上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约可降噪10-40dB);B.用吸声材料进行隔声处理(约可降噪8-10dB);C.对建筑构件进行隔声处理(约可降噪10-50dB);D.对声源进行消声处理(约可降噪10-50dB)。,第七章 吸声材料与建筑隔声,本章提要:本章通过吸声与隔声材料的介绍,进一步:理解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的原理,特性及用途,7.1 吸声原理与吸声参量7.1.1 吸声原理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与各种各样的材料相遇,这时,便会有一部分声能在材料内部被吸收,使空间传播的
19、声能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吸声,能够吸纳声能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一般而言,坚硬、光滑、结构致密的材料(如大理石、水磨石等)吸声能力差;而粗糙、松软、多孔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等)吸声能力好。7.1.2 吸声参量 吸声系数 声波射入材料表面时,将有部分声波被反射,部分声波被吸收,被吸收的声能与总入射声能之比称为吸声系数()。表达式:=吸收声能/入射声能=E吸/E入,一些常见材料的吸声系数,吸声量 材料吸声的量与其吸声系数成正比,吸声系数越大,则其吸声量越大;材料吸声的量与其面积s成正比,面积s越大,材料的吸声量越大。表达式:A=S,一些常见材料的吸声系数,注意:上表给出的仅仅是的平均值,事实上,材
20、料的吸声系数除了与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有 关外,还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即同一材料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其吸声系数不同,材料吸 声系数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吸声频率特性。,7.2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吸声系数大于零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由吸声材料制成的吸声部件称为吸声结构。7.2.1 多孔吸声材料 具有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间隙和连续气泡的材料称为多孔吸声材料。麻、棉及玻璃棉、无机纤维等都是较好的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高频吸声性能。吸声原理 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的空气振动由于存在摩擦和空气粘滞阻力以及孔壁、纤维与空气间的热交换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
21、消耗。多孔材料吸声的先决条件:声波能够容易地进入微孔内。影响吸声性能的因素A.材料的空气流阻 空气稳定流过材料时,材料两边的静压差与空气流动速度之比称为材料的空气流阻。一般而言,空气粘性越大,材料越密实、越厚,其流阻越大,透气性能就越差,吸声性能就越差;但流阻也不能过小,否则,克服摩擦力、粘滞力使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就会太低。从吸声效率来讲,多孔材料存在着最佳的空气热阻。,B.材料的孔隙率 材料中的孔隙(空气)体积与材料体积之比称为材料的孔隙率。对多孔材料而言,其值一般均大于70%。C.材料的厚度 一般而言,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材料厚度达到某一值后,再增加厚度,对材料的
22、吸声效果影响并不显著了,所以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厚度。从吸声效率来讲,多孔材料存在着最佳的空气热阻。D.材料的容重 材料重量与体积之比称为材料的容重。一般而言,容重的大小与材料的孔隙率有关容重增大,材料的孔隙率变小,空气流阻增大,材料对低频声吸收效果升高,对高频声的吸收效果下降。但容重也存在最佳值,其大小随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E.材料表面的饰面处理F.材料的吸湿,7.2.2 吸声结构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穿孔板吸声结构 薄膜吸声结构 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的极薄的膜,如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统称为薄膜材料,它们与其后的空气层形成的共振系统统称为薄膜吸声结构,用以吸收共振频率附近的入射声能
23、。周边固定于龙骨上的胶合板、石膏板、石棉水泥板、金属板等薄板与其背后的空气也常常构成薄板共振结构。薄膜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通常在200-1000Hz之间,最大吸声系数为0.3-0.4,一般常用来吸收中频范围的声能。其他吸声结构A.空间吸声体B.帘幕C.洞口D.人和家具E.吸声尖劈mm钢丝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框子,在框架上粘缝布类罩面材料,内填棉状多孔材料。,7.2.3 吸声材料的选择 吸声材料除吸声外的其它主要特性,7.3 建筑物中的吸声减噪 在建筑物室内壁面布置吸声材料,那么,当噪声碰到这些吸声材料时,便有一部分的噪声能被吸收,使反射噪声减弱,达到减噪的目的,这样的方法称为吸声减噪。7.4 建
24、筑隔声7.4.1 声波在围护结构中的传播 由空气直接传播 由围护结构的振动传播 由固体撞击或振动直接传播7.4.2 声音的透射与隔绝 透射 直接透射:声音从声源(如汽车、飞机等)和听闻地点间的墙壁或屋顶直接透射入听闻地(室内)的现象。间接透射:室内发出的声音,沿着围护结构的相连接部件间接传向听闻地点的现象。隔声及其性能表示 将声音隔绝于围护结构之外,或将强烈的声源封闭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的过程称为隔声或称为声音的隔绝。,A.隔声量 入射声分贝数与透射声分贝之差称为围护结构的隔声量(R)。表达式:R=L入-L透 考虑到隔声性能与透射性能(透射系数=E/E0)的关系,围护结构(墙壁)的隔声量 R 也常
25、采用其透射系数的倒数的对数来定义,即 R=10lg1/(dB)越小,R越大,构件的隔声性能越好。B.隔声频率特性曲线 隔声量是随着声音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反映这一特性,常以隔声的分贝数为纵坐标,以频率的赫兹为横坐标,按1/3倍频程谱的17个中心频率标于坐标轴上,将计算或测量所得的各频率对应的分贝数标于图中,并将相关的点连接起来,得一系列曲线,称为隔声频率特征曲线。优点:能更为直观、全面地反映隔声构件在各频率范围内的隔声状况。缺点:应用繁杂,不便比较。,C.平均隔声量 墙板隔声量的平均值称为隔声量,它是各种频率对隔声作用总和的近似。一般情况下,可用500Hz对应的隔声量来代替。优点:使用简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声学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