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课程设计:城市防灾场所设计.ppt
《建筑初步课程设计:城市防灾场所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初步课程设计:城市防灾场所设计.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设计2007.5 建筑初步课程设计,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实例告诉我们,1996年11月9日晚,南黄海发生地震时,上海有较强烈的震撼,成千上万的市民彷徨街头不知所措。唐山大地震期间,由于没有疏散避难空间的规划,北京市数百万人离开住宅避难,避难秩序相当混乱,仅中山公园、天坛公园和陶然亭公园就涌入17.4万人。大街小巷搭满了防震棚,造成城市生产、生活、交通较长时间无序,治安、消防管理也十分困难,严重干扰了首都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建设避难场所的意义,避难是灾害发生后人的第一行为,避难空间系统是城市应急救
2、灾空间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空间组成,其他救援活动所需的功能空间常常都以避难空间的设置为基础,或与避难空间相结合设置。,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紧急避难场所的作用,紧急避难场所一般认为灾害发生到灾后半日这段时间内发生的避难行为多为个人的自发性避难行为,此时的避难地多为面前道路和邻近的开放空间如空地、绿地、公园等。如2003年8月14日美国电力供应突然中断。在“911”事件重灾区纽约,断电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在停电后的短时间内,纽约市各摩天大楼人去楼空,数百万人从室内蜂拥至街道上,纽约金融区的不少人聚集在布鲁克林大桥,把那里作为临时的休息地和紧急避难地。,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纽
3、约市民聚集在布鲁克林大桥,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临时避难场所的作用,临时避难场所主要暂时收容无法直接进入安全避难场所(临时收容场所、中长期收容场所)的避难人员,并以等待救援的方式,经过引导进入安全的收容场所。,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临时避难场所的种类,临时收容场所灾后半日到灾后两周内的时间为第二阶段,如果灾害造成大规模建筑物损伤,则需要为灾民提供临时收容场所,目的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停留的处所(规模较小的,可专为一些避难困难者如老弱病残服务),待灾害稳定后,再进行必要的避难生活。中长期收容场所对于大的灾害,持续时间比较长,避难生活可能会持续长达数月的时间,避难
4、民众从最初需要的临时藏身发展到需要改善避难所的生活环境。这时政府应该提供拥有较完善的设施及可供庇护的场所。,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避难场所空间利用形式,开放空间主导型当灾害引起大规模房屋建筑倒塌或灾情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下,需要较多的开放空间进行露天避难,选择平坦开阔的地方设置人员避难区,主要依靠帐篷进行人员的掩蔽。如具有大面积绿地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水、电)的公园绿地;具有大型的空旷场地,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方便的城市广场;路旁的未使用的空地或大型绿化带,基础设施虽不甚完备,但面积较大的空旷场地。,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建筑空间主导型当灾情
5、趋于平稳或发生有毒污染、辐射、战争、气象灾害等不利于进行露天避难的情况,需利用建筑室内空间或地下空间进行避难。如中小学校,社区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2004年4月15日晚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事故发生后,有15万名群众被疏散并得到妥善安置。下图是作为临时避难所的重庆江北区第18中学体育馆。,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利用体育馆作为避难空间,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避难生活圈,避难生活圈的概念源自日本,当灾难发生时,人们会从不同方向向最近的避难场所集结,因此避难空间系统的形成会以避难所为中心,以一定距离的避难路径为半径,大约
6、形成一圆形范围,被称之为避难生活圈。避难生活圈基本自成体系,有相对独立的城市职能,一旦遇有灾情基本能防灾自救,各生活圈之间以宽阔的绿化防灾带相隔形成防灾空间网络,可以有效地防止灾情扩散。日本城市避难生活圈规划分为区域避难生活圈(如近畿生活圈)、地区避难生活圈(约10万人口生活范围)及社区防灾生活圈(约4-6万人)三个层次;台湾则是以县为范围,划设区域避难生活圈;以乡(镇、市)为范围,划设地区(3-4.5万人)避难生活圈;以相近村里或社区为范围、以中小学校为中心,划设邻里避难生活圈。,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台湾邻里避难生活圈,建筑初步课程设计 2007.05,市级、区级、社区级避难生
7、活圈,结合我国城市行政体制,在城市中可规划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种不同级别的避难生活圈。市级相对于城市所在的区域来说,市级避难生活圈涵盖整个城市范围,是区域避难的空间单元。区级相对于城市来说,区级避难生活圈相当于一个综合防灾分区的范围,半径为2-3km左右。社区级相对于每个综合防灾分区来说,是若干个社区级避难生活圈构成区级避难生活圈,它也是避难空间系统中最基本的空间单元。避难生活圈中的公园、停车场地、体育场地、行政办公机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医院、疗养院、宾馆等用地都自然成为城市的避灾场地,这些用地和周围道路、绿地系统、生态空间的联系和沟通,相互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疏散避灾系统,成为能有效地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初步 课程设计 城市防灾 场所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