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ppt
《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 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发展规划处 伍德勤2012年10月,引子:几个概念,1、“课程”与“课程模块”?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围绕培养目标所开课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具体的某一门课。课程改革既包括广义的“课程”改革,也包括狭义的“课程”改革。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综合课程(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大学比中小学更有条件实施)、隐性(潜在)课程。模块化课程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包容性。,课程模块:,大模块: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类型设置大的教学板块:公共素质模
2、块、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核心素质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满足不同岗位需要)。中模块:围绕培养某一能力或某一思想而构建的课程群(如3、5门课程)。如专业外语的综合交际能力(只上专业外语课不够,还要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文字翻译能力)。小模块:应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的教学单元,相当于狭义的“课程”。它是教学的抓手。它已成为教育思维的基本概念,不易改变。但作为基本教学单元的“课程”可以采取模块化教学。,2、“模块化课程”与“模块化教学”?模块化课程:指按照模块进行编排组合的课程群(中模块)和采取模块化教学的单一课程(小模块)。模块化教学: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以特定的思想、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的组合
3、,即由多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可采取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板块组合而成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组合,可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合等。我校对模块内容的描述一般分三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注意:某一思想、能力的培养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就能实现,但一般需要“中模块”(几门课程)的教学才能实现,甚至需要“大模块”的整合效应才能实现。(人是有情感的动物),3、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个性化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知识输出,用理论、经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由一到多(一个专业对应多个岗位;一个岗位或岗位群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4、。创新型人才特点:创新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学科壁垒、改变知识结构、引进新的方法、迈向新的领域;而个性是创新的心理基础和条件(不能人云亦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之一:培养复合型人才、个性化人才。,一、模块化课程市场的基本特征 市场一般是指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具有开放、竞争、有序等特点。模块化课程市场是指学校以模块化课程作为基本单元的“商品”,以学分作为交换的“货币”,让教学双方自由地进行“买卖”的场所。教师作为卖方开发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商品”模块化课程(小模块或中模块),学生作为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买”。(即蔡院长说“模块组合池”,如果学生能从池中自选就是市场)
5、,学校要以开放的胸怀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模块化课程市场的发展,并按“市场”的规则进行管理。学校的课程市场越发达,学生选择的余地越大,就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越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模块化课程市场模型图,模块化课程是根据人才规格(专业规格或岗位规格)中的某一素质要素来构建所需的教学内容板块和教学方式。一般应以小模块(单一课程)和中模块(围绕某一能力或素质培养的课程群)为单位推入课程市场。,二、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的意义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学生的需要,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诸多的课程模块的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结构图,学生所选的模块组合不同,其素质结构也不同。就是同一专业
6、的学生,由于所选学的模块不同其素质结构也不同。从而既能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又能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既能满足社会极其丰富的岗位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1、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让用人单位满意。,众所周知,今天的大学毕业生非专业就业的现象比较严重。据麦可斯公司调查:200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为70%,而三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为68%,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9和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率分别为67%和69%,而历史学、法学、农学、理学等本科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平均不到60%,有的不到50%。,我校某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情况:,就整体而
7、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才供需双方质与量的矛盾或错位。这也是市场经济的特点。要解决量的矛盾,就必须依靠精准的人才需求预测。但这很难做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问题已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可以低位就业;可以非专业就业(辅修二专业、继续教育是趋势)。,至少35%的学生非专业就业,就某一所学校和学生个体而言,非专业就业也与毕业生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志向有关。,就接受非专业就业的岗位来说,要么该岗位专业性不强,要么确实找不到专业人才(这与大学的专业设置跟不上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关,如随着社会城市化、老年化的到来,社区服务、老年服务的专业建设严重滞后,近年这一行业吸纳了很多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非专业就业
8、。还有公务员考试:文凭“公务员专业”。)问题:“非专业就业”如何反映专业的教育质量?,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供需双方在“质”的方面的错位。导致这种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工作岗位与学校设置的专业不匹配。也就是,社会是按岗位建立人才的规格体系,而学校往往是按专业构建人才的规格体系,社会的工作岗位非常多,而学校的专业又特别的少。,我国,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9月)则将原来的635种专业调整为506种(讨论稿曾减至443种),专业数还有所减少。但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德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是采取“大订单式”与“小订单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所谓“大订单式”
9、培养就是国家根据用人单位(企业和行业)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来设计针对性越来越强的专业和培养方案。从网上查到,十年前(2002年)德国大学可选专业数量就达到了近9500个。年初我到德国学习时,听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德国各类大学共设专业约15000个。,尽管我国减少专业门数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特色,但学生毕业后到具体的用人单位往往还需接受上岗前的真正的“专业培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培养专业人才(而且有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这是用人单位对现在的大学生不太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要像德国那样设置那么多的专业很难。按照我们的思维,专业太多会导致专业之间的差异缩小,而专业之间的差异越小又让人
10、觉得是“专业性不强”,但专业设置太多又增加了专业建设的难度,并给管理带来困难。所以,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强化专业”与“弱化专业”两种声音并存的局面。,如果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概念的束缚,通过建设大量的模块化课程并形成了模块化课程市场,那么,课程市场内的不同模块化课程的组合就可衍生出千千万万个“专业”或直接对应社会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岗位。这样的人才类型不仅能满足社会千千万万种岗位的需要,也容易造就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另外,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还可为订单式培养搭建平台。,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符合企业需要的模块课程,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署合同让学生选修企业要求的若干课程模块,经考核
11、合格,学生毕业即可进入签协议的企业工作。此乃一举多得。,2、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让学生(家长)满意。,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很多学生想学的专业选不上,不想学的专业偏偏“被”学习。更可气的是,不想学的专业偏偏“被”学习后又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入学选择专业的计划性和被动性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的专业困境也越来越突出。尽管各个学校都想了很多办法尽可能的缓解这一矛盾,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从而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不管是从民主的原则出发,还是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强迫学生在美好的大学时代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立 模块化 课程 市场 满足 应用 创新 人才培养 需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