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课件第三章 地应力测量.ppt
《岩石力学课件第三章 地应力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力学课件第三章 地应力测量.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岩石力学,辽宁科技大学,Rock Mechanics,2,第三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3,3.1 地应力成因及基本规律,4,基本概念地应力: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原岩应力或绝对应力。,5,一、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1、地应力是引起各种地下或露天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区别于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其他力学。2、传统的岩石工程的开挖设计和施工的经验类比法有局限性。小规模和地表的岩石工程,经验类比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大规模和深部的岩石工程,经验类比法有不足。,6,一、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3、地应力是岩石工程数值分析与计算的必要前提条件。4、地应力应用领域广泛。
2、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等。,7,一、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4、对地应力的传统认识有误。5、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可能通过数学计算或模型分析的方法来获得。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地应力的状态复杂多变。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应力测量。,8,二、地应力认识的历史,人们认识地应力还只是近百年的事,1912年瑞士地质学家海姆在大型越岭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海姆假设,9,二、地应力认识的历史,19
3、26年,苏联学者金尼克修正了海姆的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H乘以一个修正系数(侧压力系数)。他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认为:,金尼克假设,10,二、地应力认识的历史,朗金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应为H乘以一个修正系数(侧压力系数)。他根据松散介质理论,认为:,朗金假设,11,二、地应力认识的历史,地质学家李四光本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12,二、地应力认识的历史,哈斯特
4、地应力实测20世纪50年代,哈斯特最先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开展了地应力测量工作。哈斯特发现存在于地壳上部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其至更多;在某些地表处测得的最大水平应力高达7MPa,从根本上动摇了地应力是静水压力的理论和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13,三、地应力的成因,(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14,三、地应力的成因,(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15,三、地应力的成因,地幔热对流(碰撞、俯冲、海岸),16,三、地应力的成因,(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4)、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17,三、地应力的成因,(5)、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18,三、地应力的成因,(6)
5、、地质构造产生的应力场,19,三、地应力的成因,(7)、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20,三、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整体而言,地应力的变化是不大的。如我国的华北地区,地应力场的主导方向为北西到近于东西的主压应力。,21,三、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2、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垂直应力 随深度线性增加。平均密度约为27KN/m3,22,三、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h,max与v之比值一般为0.5
6、5.5,在很多情况下比值大于2。,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且趋近于1。霍克和布朗回归统计结果:,23,在深度不大的情况下,h,avv的值相当分散随着深度增加,该值的变化范围逐步缩小,并向1附近集中,这说明在地壳深部有可能出现静水压力状态的情况。,三、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24,三、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5、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也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6、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25,三、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7、地应力的分布规律还会受到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形
7、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26,四、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岩体中一点原岩应力状态示意图,测量原始地应力就是确定存在于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一点一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岩体中一点的三维应力状态可由选定坐标系中的 六个分量,来表示。,27,四、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方法分类:根据测量手段:构造法、变形法、电磁法、地震法、放射性法。根据测量原理: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应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x射线法、重力法。根据测量基本原理: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大类。,28,四、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
8、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如补偿应力、恢复应力、平衡应力,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扁千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均属直接测量法,其中水压致裂法目前的应用最为广泛,声发射法次之。,29,四、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间接测量法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如岩体中的变形或应变、岩体的密度、渗透性、吸水性、电阻、电容,弹性波传播速度等,然后由测得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套孔应力解除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发展较成熟的一种地应力间接测量方法。,30,第3.1节结束,谢
9、谢!,31,3.2 地应力的直接测量法,32,一、扁千斤顶法,1、安装二个测量柱并测量距离;2、开挖扁槽;3、安放扁千斤顶,加压至测柱距离恢复,读数计算。,33,一、扁千斤顶法,从原理上来讲,扁千斤顶法只是一种一维应力测量方法,一个扁槽的测量只能确定测点处垂直于扁千斤顶方向的应力分量。若想确定该测点的六个应力分量就必须在该点沿不同方向切割六个扁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测试方法特点,34,一、扁千斤顶法,1、测量只能在巷道、峒室或其他开挖体表面附近的岩体中进行,测量的是一种受开挖扰动的次生应力场,而非原岩应力场。2、测量原理是基于岩石为完全线弹性的假设,对于非线性岩体,其加载和卸载路径的应力应变
10、关系是不同的,测得的平衡应力并不等于扁槽开挖前岩体中的应力;3、由于开挖的影响,各种开挖体表面的岩体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都会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测试方法评述,35,二、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刚性包体应力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钢、铜合金或其他硬质金属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在其中心部位有一个压力传感元件。测量时首先在测点打一钻孔,然后将该圆柱挤压进钻孔中,以使圆柱和钻孔壁保持紧密接触,就像焊接在孔壁上。,36,二、刚性包体应力计法,理论分析表明:位于一个无限体中的刚性包体,当周围岩体中的应力发生变化时,在刚性包体中会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应力场,该应力场的大小和岩体中的应力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
11、关系。设在岩体中的x方向有一个应力变化x,那么在刚性包体中的x方向会产生应力x:,37,二、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当EE5时,xx的比值将趋向于常数1.5。即当刚性包体的弹性模量超过岩体的弹性模量5倍之后,在岩体中任何方位的应力变化会在包体中相同方位引起1.5倍的应力,因此只要测量出刚性包体中的应力变化就可知道岩体中的应力变化。为了保证刚性包体应力计能有效工作,包体材料的弹性模量要尽可能大,至少要超过岩体弹性模量的5倍。,38,二、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刚性包体应力计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因而可用于对现场应力变化进行长期监测,然而通常只能测量垂直于钻孔平面的单向或双向应力变化情况,而不能用于测量原岩应力。
12、,39,三、水压致裂法,水压致裂法在20世纪5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油田钻井中制造人工裂隙来提高石油的产量。哈伯特和威利斯在实践中发现了岩体致裂水压和原岩应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被费尔赫斯特和海姆森应用于地应力测量。,40,三、水压致裂法,一个位于无限体中的钻孔受到无穷远处二维应力场(1,2)的作用,离开钻孔端部一定距离的部位处于平面应变状态,钻孔周围岩体的应力可由弹性力学理论求得。,41,三、水压致裂法,钻孔周围岩体内应力(Kirsch.G-基尔斯解),42,三、水压致裂法,钻孔周边(r=R)的应力:,钻孔周边应力的最小值(0时):,43,三、水压致裂法,水压致裂系统是将钻孔某段封隔起来,并向该
13、段钻孔注入高压水。,44,三、水压致裂法,水压超过321和岩石抗拉强度t之和后,在0处,也即l所在方位将发生孔壁开裂,设钻孔壁发生初始开裂时的水压为Pi,则有:,45,三、水压致裂法,如果继续向封闭段注入高压水,使裂隙进一步扩展,当裂隙深度达到3倍钻孔直径时,此处已接近原岩应力状态,停止加压,保持压力恒定,将该恒定压力记为Ps,Ps应和原岩应力2相平衡,即:,只要测出t、Pi、Ps,1和2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全部确定,46,三、水压致裂法,钻孔中存在裂隙水时,如封隔段处的裂隙水压力为P0,则:,前式计算需知道封隔段岩石的抗拉强度,往往很困难。为此在水压致裂试验中增加一个环节,开始裂隙产生后,将水压
14、卸除,使裂隙闭合,然后再重新向封隔段加压,使裂隙重新打开,记裂隙重开时的压力为Pr,则有:,47,三、水压致裂法,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系统示意图1记录仪;2、高压泵;3流量计;4压力计;5高压钢管;6高压胶管;7压力表;8泵;9封隔器;10压裂段,48,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步骤,1、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并将钻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钻孔直径与所选用的封隔器的直径相一致,有38mm,5lmm,76mm,9lmm,110mm,130mm等几种,封隔器一般是充压膨胀式的,充压可用液体,也可用气体。,49,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步骤,2、向二个封隔器的隔离段注射高压水,不断加大水压,直至孔壁出
15、现开裂,获得初始开裂压力Pi;然后继续施加水压以扩张裂隙,当裂隙扩张至3倍直径深度时,关闭高水压系统,保持水压恒定,此时的应力称为关闭压力,记为Ps;然后卸压使裂隙闭合。,50,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步骤,在整个加压过程中,同时记录压力时间曲线图和流量时间曲线图。,使用适当的方法从压力时间曲线图可以确定Pi、Ps值;从流量时间曲线图可以判断裂隙扩展的深度。,51,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步骤,3、重新向密封段注射高压水,使裂隙重新打开并记下裂隙重开时的压力Pr和随后的恒定关闭压力Ps。这种卸压重新加压的过程重复23次,以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Pr和Ps同样由压力时间曲线和流量时间曲线确定。4、将封隔
16、器完全卸压,连同加压管等全部设备从钻孔中取出。,52,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步骤,5、测量水压致裂裂隙和钻孔试验段天然节理、裂隙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测量可以采用井下摄影机、井下电视、井下光学望远镜或印模器。前三种方法代价昂贵,操作复杂。使用印模器则比较简便,实用。,53,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方法评述,水压致裂法只能确定垂直于钻孔平面内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从原理上讲是一种二维应力测量方法。水压致裂法认为开裂发生在钻孔壁切向应力最小的部位,即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这是基于岩石为连续、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假设,水压致裂法较为适用于完整的脆性岩石中。,54,三、水压致裂法,测量方法评述,水压致裂法
17、的突出优点是能测量深部应力,已见报道的最大测深为5000m,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这种方法可用来测量深部地壳的构造应力场。对于某些工程,如露天边坡工程,由于没有现成的地下井巷、隧道、峒室等可用来接近应力测量点,或者在地下工程的前期阶段,需要估计该工程区域的地应力场,也只有使用水压致裂法才是最经济实用的。,55,四、声发射法,材料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其内部贮存的应变能快速释放产生弹性波,发生声响,称为声发射。1950年,德国人凯泽(JKaiser)发现多晶金属的应力从其历史最高水平释放后,再重新加载,当应力未达到先前最大应力值时,很少有声发射产生,而当应力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后,则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力学课件第三章 地应力测量 岩石 力学 课件 第三 应力 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7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