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儿脑瘫头颅影像学改变.ppt
《常见小儿脑瘫头颅影像学改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小儿脑瘫头颅影像学改变.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小儿脑瘫头颅影像学改变,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省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刘振寰 教授,小儿脑瘫的定义,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诊断条件: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2006全国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小儿脑瘫的流行病学,患病率:在美国脑瘫患儿有55万,在日本脑瘫患病率1.5,丹麦2.08,挪威2.34,我国报告的脑瘫患病率为1.
2、8-6。脑瘫是小儿麻痹症被控制后的主要运动残疾。,1997-1998年对黑龙江等六省(区)1-6岁小儿调查,脑瘫患者病率1.92。脑瘫患儿男孩略多于女孩。其中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多胎、多产和母亲年龄大于40岁以上者,小儿脑瘫的患病率显着增高,城乡差别不明显,随着社会发展,发达国家重症脑瘫越来越多,手足徐动型越来越少。,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 1.大脑锥体系损伤 2.大脑椎体外系损伤 3.小脑损伤,二、小儿脑瘫的CT/MRI检查 1.皮层发育障碍 2.髓质发育障碍 3.脑室发育畸形 4.中线结构发育畸形 5.小脑发育畸形与损伤 6.脑干损伤、丘脑损伤及发育障碍,一、小儿脑瘫的脑损
3、伤/脑发育畸形类型,锥体系 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主要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系主要由中央前回的锥体细胞的轴突所组成。这些纤维下行经内囊、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等结构,其中中途终于脑干者称为皮质脑干束,继续下降进入脊髓者称为皮质脊髓束。因此锥体系统(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两部分。锥体束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神经元,称为上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神经元,称为下运动神经元。,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锥体系损伤-痉挛型脑瘫,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脑室旁白质软化症,脑室扩大,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及外侧壁轮廓不
4、规则;脑室周围白质数量减少,主要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皮质沟深而明显,向内伸展。,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脑室旁白质软化症、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左侧大脑半球脑软化萎缩并脑室穿通畸形。,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 1.大脑锥体系损伤 2.大脑椎体外系损伤 3.小脑损伤,二、小儿脑瘫的CT/MRI检查 1.皮层发育障碍 2.髓质发育障碍 3.脑室发育畸形 4.中线结构发育畸形 5.小脑发育畸形与损伤 6.脑干损伤、丘脑损伤及发育障碍,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椎体外系广义概念:包括锥体系以外的所有运动神经核和运动神经传导束。狭义
5、概念:锥体外系包括基底节(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脑脚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Luys核、网状结构)两大部分。功能:1.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2.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3.担负半自动的刻板动作及反射性动作(摆臂等协调动作、表情运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锥体外系损伤-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锥体系与椎体外系对比 1.锥体系: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锥体系的皮层起源主要是大脑皮层4区,10%20%的纤维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锥体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
6、协调性。2.锥体外系: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一切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系。主要作用是调节肌紧张,配合锥体系协调随意运动,维持机体姿势平衡。,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苍白球异常信号,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 1.大脑锥体系损伤 2.大脑椎体外系损伤 3.小脑损伤,二、小儿脑瘫的CT/MRI检查 1.皮层发育障碍 2.髓质发育障碍 3.脑室发育畸形 4.中线结构发育畸形 5.小脑发育畸形与损伤 6.脑干损伤、丘脑损伤及发育障碍,一、小儿脑瘫的脑损伤/脑发育畸形类型,小脑 小脑主要结构是小脑两半球,小脑蚓部以及两半球白质中的4对神经核。小脑
7、的传入信息来自大脑皮质、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小脑半球(新小脑)接受大脑皮质的信息。小脑蚓部(旧小脑)接受来自脊髓和周围神经有关全身肌腱、关节传来的本体感觉信息。顶核(古小脑)是躯干前庭结构的延伸,接受来自前庭器官和下橄榄核的冲动。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震颤是小脑病变的主要体征。各有关肌肉在动作的速度、幅度、力量、动作方向等方面需密切配合,这种协调就是小脑的功能。,小脑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定位:小脑半球(新小脑)病变:主要影响四肢的精细运动。小脑蚓部(古小脑及旧小脑)病变:主要是身体中轴(躯 干和四肢)的共济失调。弥漫性小脑病变(小脑半球和蚓部同时受损):慢性小脑 弥漫性变性时,躯干共济失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小儿 脑瘫 头颅 影像 改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7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