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吸收.ppt
《二章吸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吸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吸 收,一、定义 1.吸收: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传质过程。(1)形成溶液溶剂或吸收剂S:吸收所用液体(2)溶质或吸收质A:能溶解的气体组分(3)惰性气体或载体B:不能溶解的气体组分 2.解吸:使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传质过程,该过程既可使溶剂再生,又可使溶质回收。二、分类 物理吸收,H2O吸收CO2化学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单组分吸收,H2O吸收乙醇多组分吸收,液态烃吸收气态烃等温吸收,H2O吸收丙酮非等温吸收,H2O吸收SO3低浓度吸收高浓度吸收三、用途 1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物质,用硫酸吸收焦炉气中的氨。2除去有害成分以净化气体,用铜氨液吸收合成气中的C
2、O。3制取液体产品,用H2O吸收SO3制取H2SO4。,形成溶液,四、吸收与精馏的区别 1精馏在混合物系内部产生两相,而吸收则是从混合物系外界引入另一相。2精馏可直接获得较纯的组分,而吸收不能直接获得较纯的组分。3精馏中进行双向传质,而吸收中进行单向传质。,第一节 气液相平衡2-1-1 气体的溶解度一、定义 1溶解度: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记为CA、x、X。2平衡分压: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记为p*、y*、Y*。二、溶解度的特性 由相律 得 所以物系的自由度为3。当总压不太高时,可忽略总压对溶解度的影响,所以 溶解度曲线:表示该函数的曲线。(图2-2、图
3、2-3、图2-4)溶解度特性:T,CA p*,CA所以:低温高压有利吸收 高温低压有利解吸,2-1-2 亨利定律,一、亨利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不太高)下,稀溶液中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成正比,即:式中 p*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N/m2;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E亨利系数,kN/m2;或式中 CA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H溶解度系数,kmol/(mkN);或式中 y*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摩尔分率;m相平衡常数。二、摩尔比1定义:,2、摩尔比表示的亨利定律 由 得 代入 得 所以 所以()当 x0.05时,X0.053 所以 三、亨利定律各系数间的关
4、系1.m和E的关系由 得 又由分压定律 得 所以,2.H和E的关系设 MA溶质的摩尔质量,kg/kmol;MS溶剂的摩尔质量,kg/kmol;L溶液的密度,kg/m3;mA溶质在液相中的质量浓度,kg/m3;mS溶剂在液相中的质量浓度,kg/m3;CS溶剂的摩尔浓度,kmol/m3。则 所以 代入 得 又 得 对稀溶液,所以,2-1-3 吸收剂的选择,溶解度大选择性好蒸汽压低,挥发损失小稳定性好,不易变质易于再生粘度低,功耗小无毒、无腐蚀、不易燃、不发泡、冰点低、价廉易得,第二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2-2-1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一、分子扩散:由流体分子的微观运动传递质量的过程。二、菲克定律:
5、在双组分混合流体中的任何一点,某组分沿任一方向的分子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扩散的质量)与该组分在该方向上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即 式中 JA组分A的分子扩散通量,kmol/(m2s);CA组分A的摩尔浓度,kmol/m3;z扩散方向上的距离,m;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4;DAB组分A在组分B中的分子扩散系数,m2/s。,一、分子扩散系数的特性 如图所设,当抽掉隔板后,气体A就会向右扩散,气体B就会向左扩散。由菲克定律,得 设压力不太高,则在容器中的任何一点,由 得 而 微分上式,得 同样由C=Constant,得在任何一点的任何方向上,有 所以 上述结论也适用于
6、液体。,2-2-2 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二、等分子反向扩散如图所设,且设如图实验装置中的两个容器为无限大,则抽掉隔板并经过一个不稳定扩散后,有(1)由于1、2截面上的不随时间而变,所以在联通管中的分子扩散是稳定的。(2)由于联通管中任何一点C=Constant,所以在联通管中任何一点的任何方向上有,即联通管中的分子扩散是等分子反向扩散。定义:传质速率: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质量,由于在联通管中除浓度差引起的分子扩散外,没有其他原因引起质量的传递,所以联通管中的传质速率就等于分子扩散通量,即由,得 微分上式,得 所以 定积分上式,得 所以 所以 又由 得 所以 pA与z成线性关系,且
7、pA随z减小。显然,上述结论完全适用于组分B。三、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份的扩散 将上述实验装置中右边容器改盛溶剂。设气液相界面只允许A分子通过,且溶剂不挥发。则抽掉隔板并经过一个不稳定扩散后,由于1,i截面上的pA,pB不随时间而变,所以联通管中的传质是稳定的。,定义:总体流动通量: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由于流体的总体流动沿流体的流动方向传递的A和B的总质量,N,kmol/(m2s)。由于在联通管中除了浓度差引起的分子扩散外,流体的总体流动也引起质量的传递,所以联通管中的传质速率就等于分子扩散通量与总体流动引起的传质速率之和,即 由气液相界面不允许B分子通过,得。所以 由 得 所以 所以(
8、分子扩散也是等分子反向扩散)且 所以,将 代入上式得 定积分上式,得 所以 由 得 所以 令 对数平均分压所以 由,得,对比 知 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的作用。又由,知 对传质的作用就象顺水行舟,水流加大了船的速度一样。所以 称 为漂流因数。又由 得 所以pA与z成非线性关系,且随pA的减小,也减小,所以pA随z向下弯曲。由,知pB随z向上弯曲。,2-2-3 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将上述实验装置中的气液界面移至1截面,则仿效气相中的一组分通过另一静止组分的分子扩散,得 由于对液体的分子运动规律远不及对气体研究得充分,因此,只能仿效气相中的分子扩散速率方程写出液相中的相应方程。,2-2-4 扩散系数
9、,一、气相扩散系数,(低压下)由上式,得 二、液相扩散系数(非电解质稀溶液),2-2-5 对流传质,一、涡流扩散(对流):由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传递质量的过程。二、对流传质:湍流流体中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两种传质作用之和,即 式中。三、传质方式和浓度分布 1层流 分子扩散 线性 层流底层 分子扩散 近似线性 2湍流 过渡流区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非线性 湍流主体区 涡流扩散为主 近似水平线四、有效膜:层流底层浓度分布线延线一湍流主体区浓度分布线延线交点与相界面的距离,zG,zL,m。五、对流传质速率方程1气膜传质速率方程 设有效膜的流体按层流流动,则有效膜内的传质方式为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份的扩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吸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7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