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节世界物质和人实践活动.ppt
《二章节世界物质和人实践活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节世界物质和人实践活动.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和人的实践活动,班级:02级日语翻译七班,学号:022084055,姓名:杜明昕,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一.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案例分析:19世纪末物理学革命*1897年英国汤姆生证明电子的存在*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一种未知射线,命 名为X射线*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铀元素放射性,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哲学的物质范畴主要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两重性:1.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2.带有自发性猜测的物质观难以解释物质形态的性质。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范畴:(1)世界的本质是原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2
2、)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既不可分割,又不可 相互转化。*存在局限性:(1)把在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原子在量上的不同。(2)把人对原子这一层的认识当作对物质最终层次的认识。(3)把统一的物质世界割裂开来,不能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 物质统一性。,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哲学的物质范畴主要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指出物质是各种事物的总和。2.列宁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
3、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四.列宁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物质形态理论有联系和区别。,精髓,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的唯一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唯物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一).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标志着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范畴。(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4、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没有的。,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在本质上,不运动、不变化,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三).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四).静止的含义: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五)静止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指某物体没有进行特定形式的运动,如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的机械运动。二.指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六).肯定相对静止的重要意
5、义: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多样性。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八).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两种错误倾向:一.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相对主义诡辩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人连一次都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方可方不
6、可,方不可方可。”,庄子,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时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的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二).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和不可逆性。(三).空间的含义: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四).空间的特点:三维性。*(五).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物质的运动如果离开时间和空间,运动是不存在的。二.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六).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一.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二.时间和空间两者的具体形态
7、,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一节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四.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的含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规律的特点:一.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二.规律具有层次性:客观规律因其所起作用的范围和层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第二节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人类世界的物质性(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 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世界。既是人类世界产生的自然界,又是人类活动 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社会的统 一体。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
8、界的关系:第一.两者是统一的,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基础。第二.两者是有区别的。自在世界是独立人的活动的自然界,其运动是自发的。人类世界是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觉的。(二).人类世界的辨证关系 1.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是被人“加工”了的自然,因此自然界被社会所制约。自然不仅具有客观 实在性,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成为社会的自然。2.人类世界中的社会:人类社会的运动也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基础,社会的目的要借助自然 的过程才能实现,所有社会受自然的制约,成为自然的社会。3.实践在人类世界中的导向作用: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都是实践的产物。所以实践在人 类世界的运动中具有导向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节 世界 物质 实践 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7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