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临床生化.ppt
《实验诊断学临床生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临床生化.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生化检查,浙江大学附属一院陈燕,临床生物化学检查,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血浆蛋白质代谢检查:清蛋白测定(albumin,A):参考值:40-55g/L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降低临床意义:清蛋白合成不足(肝细胞损坏)、蛋白摄入不足(营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 征、烧伤等)、蛋白消耗增加(恶性映肿瘤、重症结核)、血液稀释球蛋白(globulin,G):参考值:20-30g/L,临床化学检查,蛋白质代谢检查 血清球蛋白增高临床意义:慢性肝病 M 球蛋白血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 性炎症和慢性感染(结核病、黑热病等)正常成人 A/G比值:1.5-2.5:1 A/G比值降低或倒转:血清蛋白电泳意义
2、:略,临床化学检查,肝病常用血清酶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其次是骨骼肌、肾、心肌等。在肝细胞中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半衰期47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骨骼肌和肾中。在肝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半衰期17h 在肝细胞等损伤时,这二种酶均升高。参考值:ALT 3-50U/L AST 3-40U/L,临床化学检查,临床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 毒性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肝癌、心肌梗死、皮肌炎等。急性重症肝炎病情恶化时:可出现黄疸加重,胆红素升高,但转氨酶却减低,即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不
3、佳。,临床化学检查,碱性磷酸酶测定(ALP):主要分布于肝、骨、肾、小肠和胎盘中,在肝中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 绒毛上,经胆汁排入肠道。在骨组织中由造骨细胞产生,临床化学检查,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病、ALP明显升高,ALP与ALT及胆红素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骨骼疾病:在骨组织中ALP由造骨细胞产生,成骨细胞瘤、佝偻病、纤维性骨炎等疾患时血ALP升高。生理性增高:儿童生长期、妊娠后期等。,临床化学检查,-谷氨酰转移酶测定(GGT或-GT):该酶主要分布在肾、肝、胰等,血清中主要来自肝胆系统。肝中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侧和整个胆管系统 增高
4、临床意义:胆道阻塞性疾病:胆 汁郁滞、肝癌明显增高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胰腺癌或炎、前列腺癌等轻度增高。,临床化学检查,1、氧化酶测定(MAO):该酶主要分布在个肝、肾、心、脑中,肝中MAO来源于线粒体中,其能促进结缔组织的成熟,参与胶原成熟最后阶段架桥形成,使胶原和弹性硬蛋白结合。MAO测定能反映肝纤维程度 2、脯氨酰羟化酶测定(PH)PH是胶原纤维合成酶,肝脏纤维化时胶原纤维合成亢进,在肝中及血清中活性均增高。,肝脏纤维化标志物检查,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P P):型胶原主要于肝纤维化早期增加,血液中的P P主要是肝纤维化早期的标志物。是敏感 的肝纤维化化学指标,诊断
5、阳性率为90%。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结缔组织的生物合成增加。肝癌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临床化学检查,甲胎蛋白测定(AFP)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阳性率为67.8%74.4%。50%的患者AFP300g/L,此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睾丸癌、妇女妊娠等均可增高。-L-岩藻糖苷酶(Fucosidase,AFU):存在于人体组织(肝、脑、肺、肾等)用于肝细胞癌和其它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肝癌时AFU明显增高。,临床化学检查,临床化学检查,肝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含有数百种:肝细胞内酶:ALT、AST、LDH 肝细胞合成酶:凝血酶 肝和某些组织合成的酶:ALP、-GT 与肝纤维组
6、织增生有关的酶:MAO、PIIIP 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临床生化检查,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假性黄疸:食物:进食过多的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橘等 药物:环孢霉素A、氯丙嗪 等 老年人:球结膜下脂肪堆积 黄疸病 因学分类: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临床化学检查,血清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正常代谢:红细胞-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尿胆原,大部分氧化为尿胆素随粪排出(称粪胆素),小部分由肠粘膜吸收经门脉到肝,其大部分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到肠内,小部分尿胆原经体循环由肾排
7、出。,临床化学检查,血清胆红素检测:总胆红素(STB):3.417.1mol/L,结合(CB):06.8mol/L 非结合(UCB)1.710.2mol/L 临床意义: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判断黄疸原因 及 判断黄疸型,临床化学检查,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临床化学检查,胆碱酯酶测定:一类为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分布于红细胞和脑灰质中,另一类为酰基胆碱酰基水解酶,又称血清胆碱酯酶,主要分布在肝、脑白质和血清中。临床意义 降低:有机磷中毒两种酶活性都可降低,一般以后一类酶活性降低为诊断依据。肝有合成胆碱酯酶的功能,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临床化学检查,内分泌与
8、代谢疾病实验室检查 血糖(Blood Sugar)健康成人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参考范围 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 生理功能:氧化提供组织能量、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转变为脂类和必需氨基酸 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糖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氨基酸、乳酸、甘油、丙酮 酸等非糖物质)单糖转化(半乳糖、果糖等 转变为葡萄糖),一,临床化学检查,糖的去路:在组织中氧化分解供能 在肝、肌肉等组织中合成糖原 转变为非糖物质(甘油、脂肪酸、氨基酸)转变为其它糖或糖类衍生物(核糖、氨基多糖等)血糖过高由尿排出,临床化学检查,血糖调节:肝是调节血糖主要器官。肌肉等
9、组织对糖有摄取和利用作用 神经调节 肾调节 激素调节:降糖激素:胰岛素 升糖激素:胰高糖素、糖皮质 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葡萄糖转运因子、生长抑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临床化学检查,耐糖现象:进糖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促糖合成肝糖原血糖降至空腹水平,称耐糖现象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但在短时内不能降至原有水平,此称为糖耐量减低。临床上可见于糖尿病、肥胖病、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IGT:FPG7.0,2hPG为7.811.1(mmol/L),临床化学检查,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
10、ose tolerance test,OGTT)试验方法:略 适应症: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又末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诊断妊娠糖尿病 等 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的分类:7.8mmol/L(140mg/dl)为正常,大于或等于7.8但小于11.1mmol/L(大于或等于140mg/dl但小于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一,临床化学检查,糖尿病诊断(1997,ADA):具有糖尿病症状,FPG大于或等于7.0mmol/L 或 OGT T 2h P G大于或等于11.1mmoI/L或任何时候的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I/L。临床症状不典型者,需重复检查一次,临床化学检查,血清胰岛素测定:参考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诊断 临床 生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7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