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及其思想.pps
《孔子、《论语》及其思想.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论语》及其思想.pps(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子.论语.思想,讨论几个问题,大时代背景孔子的生平思想及价值对节选讨论,一、孔子生活的时代,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1988年在巴黎召开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会议,议论的主题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会上有的学者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个建议是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由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提出来的,从而成为会议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知人论世西周封建领主制社会主要特点,土地归最高封建领主所有,以下各级领主对受封所得的土地只有占有权。农奴是社会的
2、主要生产者,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随土地一起分封或分授。在领主贵族中实行着严格的等级、宗法制度。敬神事人,实行礼治。礼乐在周代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出礼治的特点。,西周末至春秋,西周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期春秋前期大国争霸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期春秋末期,大夫专权,甚而家臣专权,就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乃至“陪臣执国命”(陪臣,就是大夫的家臣。)的时期。孔子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何谓“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3、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知人论世孔子的身世生平,孔子(前551或前552年-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知人论世孔子的身世生平,【生 平】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孔子生在鲁国。鲁
4、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3岁丧父:“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招收学生的教育家。私学的创设,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传统,促进了当时学术文化的下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知人论世孔子的身世生平,【谋求出路】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季氏逐昭公,昭公避难于齐。鲁定公初年,大夫季氏(桓子)专鲁国之权,其家臣阳虎又轻季氏,处于“陪臣执国命”的态势。定公八年(前502年),阳虎作乱失败,叛鲁奔齐(春秋)。,知人论世孔子的身世生平,孔子的政治策略:外交方面:主张诸侯平等,共尊周天子,反对大国恃强称霸。内政方面:
5、采取了不少申张鲁君势力、抑制操权大夫的所谓“张公室、抑私门”的措施。“堕(音灰)三都”,知人论世孔子的身世生平,【周游列国】其时约在定公十二年、十三年初之际(前497年)。卫国(宋国)陈国蔡国陈国卫国(大约在鲁哀公六年,前489)归鲁(鲁哀公十一年冬,前484年),春秋地图,知人论世孔子的身世生平,【归鲁后的孔子】不求做官 整理文献 维护周道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吾道穷矣!”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离开了人世。,孔子的思想及价值,【以论语为依据】1、思想核心:“仁”“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12.22)子曰:“入则
6、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1.6)第一,仁爱以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为根本内容。有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的思想及价值,第二,仁爱以维护贵族等级关系为主要原则。“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第三,即“忠恕”这个“一贯之道”。仁爱从积极的方面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论语雍正),消极地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论语卫灵公),第四,仁爱的最高、最广目标是广济博施、泛爱大众。,孔子的思想及价值,孔子“仁”的思想,既以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泛爱的成分。孔子“仁”的思想的两方面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孔子 及其 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