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系列讲座 (2).ppt
《大学美育系列讲座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美育系列讲座 (2).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美育系列讲座,第一讲 美育与人生,课程说明和讲授计划,大学美育课程简介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审美教育(美育)是诸教育类型(如知识教育、技术教育、道德教育等)中最高层次的教育。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没
2、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课程的开设,对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都有重要意义。,本讲座分为六个部分:第一讲统领全篇,从“育人”的高度论述在高校进行美育的重要意义和途径;第二讲、第三讲主要阐述关于美与审美等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最后三讲着重讨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艺术审美以及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等问题。本讲座内容力求深入浅出,按照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规律逐次展开。,要求 1、按时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2、课程结束,独立完成一篇3000字的作业。,第一讲教师简介,蒋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美学博士,动漫学院讲师
3、,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和艺术美学。担任主要课程有美学原理、艺术欣赏、设计美学、设计史等。公开发表论文十五篇,主持校级课题一项。,一、人生的境界,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国学导师,王国维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
4、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山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人生的境界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
5、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女童遭2次碾压续:1名路人称后悔内疚睡不好觉,视频显示,林小姐带着女儿走过小悦悦身旁。,视频中,张某骑三轮车经过。,视频显示,绿衣男走到距离小悦悦3米处,往小悦悦这
6、边望了一眼后返回店铺。,李泓冰: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http:/2011年10月18日07:35人民网-人民日报,这是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此刻,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181,多么让人遍体生寒的数字!尽管有人曾因见义勇为被冤,尽管救人常不免带来某些“麻烦”,但是,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是在撕裂社会的良
7、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是陈阿姨的出现和奋力施救,让我们被冰冻的道德感有了一丝暖意。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桩个案里的悬殊比例,并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代表。陈贤妹并不孤独。我们完全可以举出另外的个案,像勇敢地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依然无悔的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还有合肥两位农妇以德报德的事例主动做好事让老婆婆搭“顺风车”的农妇刘士圣,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后主动担责,赔偿对方,而老婆婆的儿媳李孝香善良宽容,坚决拒收上万元补偿金。当然,更不用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举国相助和志愿者的驰
8、援在这些朴实的草根大众心中,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天经地义。他们是这个社会里沉默的、平凡的、但善良的大多数。,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181”的恶性事件,如此激愤于冷血路人的“旁观心态”,因为它太过异常和触目,将大众的道德神经触碰得疼痛难忍。这种疼痛感在网友们的愤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与陈贤妹的出手相救一样,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坚守,蛰伏在草根大众的心中,构成社会道德的主流。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价值判断,还是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间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我们一面对陈贤妹们
9、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须对冷血的路人报以严厉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
10、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美育系列讲座 2 大学 美育 系列 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