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王柏群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
《外科学总论王柏群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总论王柏群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赣南医学院麻醉系 叶军明,一、概论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ICU来源于麻醉恢复室和休克治疗室。ICU的特点是疑难重危病例集中、监测细致、治疗积极且针对性强、护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ICU是现代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ICU的结构组成:SICU、CCU、RCUICU的设备:多功能监测仪、心输出量测定仪、肺计量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潮气末CO2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呼吸器、氧治疗用具、除颤器、输液泵和各种急救用具。ICU的人员组成: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
2、士长、护士。ICU的收治对象:1、治疗评分系统TISS;2、APACHE 评分系统。,(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各类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治疗,常用呼吸功能监测参数,氧治疗,氧治疗是通过吸入不同浓度的氧,使吸入氧浓度(FiO2)和肺泡气的氧分压(PAO2)升高,以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达到缓解或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1、高流量系统:文图里(Ventui)面罩,高流量吸氧时FiO2的调节,2、低流量系统: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带贮气囊面罩吸氧,低流量吸氧时FiO2的调节,(三)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呼吸衰竭:当呼吸功能受损而不能维持动脉血气在正常范围。换气功能衰竭
3、:由于肺部病变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PaO270mmHg,PaCO2正常或偏低,如ARDS。通气功能衰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PaCO250mmHg,同时PH7.30,合并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者。,1、机械通气适应症,1、长时间休克患者2、术后恢复期病人:过度肥胖者,严重感染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胸腹部手术,明显代谢紊乱者3、酸性物质误吸综合征4、恶病质。预防性机械通气,1、心肺复苏后期治疗2、通气功能不全或衰竭3、换气功能衰竭4、呼吸机械功能失调或丧失5、非特异性衰弱者,不能代偿呼吸做功的增加。治疗性机械通气,2、常用通气模式,(1)控制通气(CMV)(2)辅助/控
4、制通气(A/CMV)(3)间歇指令通气(IMV)(4)压力支持通气(PSV)(5)呼气末正压(PEEP),3、呼吸器的调置:,通气模式 潮气量(VT)(ml/kg)呼吸频率(RR)(bpm)吸入氧浓度(FiO2)吸/呼时间比(I:E)吸气时间(秒)吸气停顿时间(秒)PEEP(cmH2O)(kPa),IMV,A/CMV 1015 812 0.41.0 1:1.52.0 12 00.6 25(0.20.5),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均可称为“复苏”,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均属于广义复苏的范畴。复苏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
5、心脏按压、氧疗、电除颤、电复律、心脏起搏、体内或体外反搏、辅助循环、降温、血液透析、输血输液以及各种药物的应用等等。,通常所说的“复苏”是狭义的,即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指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由于脑复苏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而且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仅有心跳、呼吸而无脑功能的人,对社会及家庭都是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现在认为复苏的重点从一开始就应放在对脑的保护,故把心肺复苏扩大到心肺脑复苏(CPCR)。,心跳骤停的类型,心跳骤停的类型,心跳骤停的类型,心肺脑复苏的阶段与步骤,二基础生命支持(初期复苏),措
6、施:开放气道面罩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一)呼吸道通畅(仰头抬颏法),(二)人工呼吸,(三)人工循环(1、胸部按压术),操作步骤,操作步骤,机制,(2、除颤),三后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是在BLS基础上,应用药物、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恢复并保持自主呼吸和循环。包括:给药和输液(Drugandfluids),心电监测(ECG)、心室纤颤治疗(Fibrillationtreatment);机械通气;循环支持。,(一)呼吸道的管理,1、口咽和鼻咽通气道;2、喉罩;3、气管插管;4、气管切开。,(二)呼吸器的应用,(三)监测,1、心电监测;2、PaO2;3、PaCO2;4、血压;5、尿量;6
7、、CVP;7、肝肾功能及水电平衡等。,(四)药物治疗,心脏按压为心脏复苏提供了基础。除反射性心脏停搏外,经及时按压多可复跳,其他多需配合药物应用或/和电击除颤才能复跳。CPR给药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心肌血灌流量(MBF)、脑血流量(CBF)和提高脑灌注压(CPP)和心肌灌注压(MPP)。减轻酸血症或电解质失衡。提高室颤(VF)阈或心肌张力,为除颤创造条件,防止VF复发。,常用药物,常用药物,1、肾上腺素:就心脏复苏而言,该药被公认为是最有效且被广泛使用的首选药物。推荐标准剂量为1mg(0.02mg/kg)静注,若初量无效,每3-5分钟可重复注射1次,直至心搏恢复。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主张采用1
8、、3、5的即所谓“中等剂量”模式,即首先1mgiv,隔3分钟后无效,第二次3mg,再无效,3分钟后5mgiv。当心搏恢复后,静脉持续滴入肾上腺素以提高和维持动脉压和心排血量。,常用药物,关于肾上腺素在CPR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激动外周性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从而提高主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使心脑灌注压升高;兴奋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上的受体,增加心脑的血流量。此外,肾上腺素虽有导致心室纤颤的副作用,但它也可促使心肌细颤转变成粗颤,从而增加电除颤的成功率。,常用药物,最近国内外有报告,在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者体内血管升压素水平高于未复苏者,提示在CPR期间给予外源性血管升压素可能有益,并
9、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证实,在CPR期间给予外源性升压素可明显改善生命器官血流,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脑复苏的效果如何,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常用药物,2、碳酸氢钠:心跳呼吸停止必然导致乳酸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致使血PH明显降低,在心脏按压过程中,低灌流状态,使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剧,酸中毒使室颤阈值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机体对心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反应差,只有纠正酸中毒,除颤才能成功。因此,积极合理地应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无疑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有意义。但在应用碳酸氢钠的前提是保证有效的通气。,常用药物,碳酸氢钠首次静注量1mmol/kg,然后根据动脉血PH及BE值,酌情追加。不合理的应用大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学 总论 王柏群 第八 重症 监测 治疗 复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