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片的制备.ppt
《外延片的制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延片的制备.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外延片的制备,4.1硅外延工艺概述 定义:外延(epitaxy)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一片表面经过细致加工的单晶衬底上,沿其原来的结晶轴方向,生长一层导电类型、电阻率、厚度和晶格结构完整性都符合要求的新单晶层的过程。新生单晶层按衬底晶相延伸生长,并称此为外延层。长了外延层的衬底称为外延片。,同质外延:生长的外延层与衬底材料相同 异质外延:外延层在结构、性质上与衬底材料不 同 外延分类:气相外延(VPE)常用 液相外延(LPE)固相外延(SPE)熔融在结晶 分子束外延(MBE)超薄,4.2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外延时,通入含有一定硅源的氢气流,并流经被高频感应加热的硅片表面,当条件适当时便会在
2、其上外延成膜.,硅外延反应器,4.2.1 一般过程 H2还原SiCl4法的化学反应式为:在生长表面得到游离态的Si原子,析出的Si原子在高温下携带大量的热能,便沿着表面滑动(扩散)到适当位置,按照一定的晶向加接到晶格点阵上,并释放能量,固定成为晶格点阵的新成员。,外延生长包括下列连续步骤:1.反应剂质量从气相转移到生长层表面2.反应剂分子被吸附在生长层表面3.在生长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得到Si原子和其他副产物4.副产物分子脱离生长层表面的吸附5.解吸的副产物从生长表面转移到气相,随主流气体逸出反应室6.Si原子加接到晶格点阵上 其中1和5为物理扩散过程,2和4为吸附和解吸过程,3为表面化学反应
3、过程,在开管外延中,系统维持在较高的常压(0.1MPa)状态,俗称常压外延。吸附和解吸的速度相当快,因此,混合气氛中各组分在样品表面的吸附状况可看作一定。这时,外延层的生长速率将主要取决于质量传输和表面化学反应。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系统中进行的外延生长,称为低压外延。在这种情况下生长速率主要受混合气氛中各组分在样品表面的吸附及其表面化学反应控制。,4.2.2生长动力学 假设:反应器空间和基座的几何尺度比较起来可视为无限大,且温度均匀。既可以忽略反应器壁的边界效应,又可以认为反应室内气体的性质(如密度、扩散系数等)处处是一样的。速度附面层:在接近基座表面的一薄层流体中,速度有较大的变化,把这个速度分
4、布受到扰动的区域称为速度附面层 自由流体:速度附面层区域以外的流体,滞流层:因附面层里流体的速度滞慢于其外面的自由流体,故常将速度附面层称为滞流层 从附面层到其外流动区域速度的分布是连续变化的,如图,通常把附面层的厚度 规定为:在该处的流速已到达自由流体流速U0 的99%,其中U表示流体的流速。,在气体 生长层界面上的反应剂浓度和外延生长速率为:,4.2.3生长速率讨论表面反应控制 当 时,化学反应进行得慢,反应剂可以充分供给,因此在附面层中反应剂浓度几乎是分布均匀的;外延生长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所以,质量转移控制 当 时,在外延层表面上的化学反应进行得相当快,凡是转移到表面
5、上的反应剂分子瞬间就可以变成硅,因此表面上的反应剂几乎为零,外延生长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剂由气相转移到生长表面的快慢,所以,4.3 影响外延生长速率的因数反应剂浓度:为兼顾结晶的完美性和其他要求,反应剂浓度不宜太大。,温度:B区高温区(常选用),A区低温区 较高温度下,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较低温度下,速率随绝对温度的增加呈指数急增。,气体流速:气体流速大生长加快流量较小时,生长速率与流量的平方根成正比,生长速率还与反应腔横截面形状和衬底取向有关:矩形腔的均匀性较圆形腔好。晶面间的共价键数目越多,生长速率越慢。,4.4系统与工艺流程系统示意图,工艺流程 a.把干净的硅片装入反应室 2-4min
6、 b.N2预冲洗 260L/min 4min c.H2预冲洗 260L/min 5min(吹入惰性气体并充入氢气,如使用低压 外延也需抽真空)d.升温1 850C 5min e.升温2 1170C 5min(加热到氢气烘烤温度,以去除氧化层,该步骤能去除50-100埃的二氧化硅层),f.HCl腐蚀 10L/min 10min(刻蚀表面的硅层)g.HCl排空 1.3L/min 1min(吹气去除系统中的掺杂剂和HCl)h.冷却到淀积的温度,引入硅原料和 掺杂剂以淀积所要的薄膜 10min,h.H2冲洗 260L/min 1min(去除硅原料和掺杂剂)i.降温 6min(冷却到室温)j.N2冲洗
7、3-5min(吹走氢气)k.取出硅片,4.5 外延中的掺杂及其杂质再分布4.5.1 掺杂原理 外延层中的杂质原子是在外延生长时加入到晶格点阵中去的。因而掺杂的动力学原理和外延生长相似。最终的杂质浓度将涉及反应剂和掺杂剂两者的化学动力学性质以及温度,气流等多种因素。,4.5.2掺杂剂氢化物:PH3,AsH3,B2H6氯化物:POCl3,AsCl3 和硅外延生长相似,混合气氛中的掺杂剂通过扩散向生长表面输运,在表面附近PH3被分解出游离态的磷原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析出来的磷原子加入到硅晶体的晶格点阵,并离化成带正电的施主离子,随着外延生长的进行继续向衬底深处扩散。,外延过程中的杂质再分布 掺入外
8、延层中的杂质一般与衬底杂质不同,即使相同,浓度也不一样。同型杂质 异型杂质,硅外延工艺在高温下进行,因此杂质的再扩散不可忽视。一方面,由外部掺入到外延层中的杂质继续向衬底深处扩散;另一方面,衬底中的杂质又不断地向生长着的外延层扩散。总的扩散浓度是它们各自扩散的共同结果。同一导电类型的杂质取正号,相反类型的杂质取负号,4.6 自掺杂效应4.6.1自掺杂效应及其来源 在外延生长期间,衬底杂质将不断扩散并从其表面蒸发出来,这种蒸发效应主要发生在生长初期,而后由于外延层的有效阻挡杂质将难以逸出,生长速率越慢,杂质能逸出表面的有效时间就越长。,对于发生在衬底背面的蒸发效应,由于它与加热基座直接接触,温度
9、较高,蒸发将更甚,这种蒸发效应在整个淀积过程中都存在,特别在生长的后期,成为主要的蒸发源。,杂质从衬底片正面和背面的蒸发,不仅发生在生长期间,而且还发生在外延层正式开始生长之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如等待升温,气流稳定期间等,广义讲,这种蒸发是由于对样品进行预烘焙引起的。,如果进行气相腐蚀,随着硅的去除,大量的杂质被释放出来,也会使积蓄在附面层里的杂质大大增加。这样从样品表面蒸发和腐蚀出来的杂质进入气相中,将起着掺杂剂的作用,重新进入外延层。,除此之外,加热基座、外延系统和输入气体中沾污的杂质也会进入外延层中。外延层中的杂质除了人为的掺入以外,还存在着衬底和其它杂质非人为地掺入,统称为自掺杂效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延 制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