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加工复合复合材料与复合方法.ppt
《塑性加工复合复合材料与复合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性加工复合复合材料与复合方法.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塑性加工复合8.1 复合材料与复合方法1.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一定的复合工艺制造出来的一种新型材料。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着许多天然的复合材料。例如,树木和竹子是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复合体,动物骨骼则是由无机磷酸盐和蛋白质胶原复合而成的。人类很早就接触和使用了各种天然的复合材料,并且仿效自然界制造复合材料。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我国陕西半坡人就懂得将草梗合泥用以筑墙;而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漆器正是由麻纤维和土漆制作的人工复合材料,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现代复合材料的起源,一般公认为1942年,即美国Pittsburgh Plate Glass公司将玻
2、璃纤维织网含浸于芳基酯系非饱和聚酯树脂之中,然后将含浸网叠合起来,施以固化处理,意外地制得一种在性能上从未有过的高弹性率、高强度的树脂板,俗称玻璃钢。这一年中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复合材料首次被美国空军用于制造飞机构件。这一结果激发了世界规模的复合材料研究热潮,形成了复合材料的专门学科,并使得复合材料能在非常广泛的领域得以实际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复合材料定义为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和 认为复合材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元或相组成的混合物,并应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组元含量大于 5%;复合材料的性能显著不同于各组元的性能;通过各种方法混合而成。
3、,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剂两个组分构成:复合材料结构通常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而另一相是一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基体中的分散相,这种分散相的性能优越,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改善和和增强,称为增强剂(增强相、增强体)。增强剂(相)一般较基体硬,强度、模量较基体大,或具有其它特性。增强剂(相)可以是纤维状、颗粒状或弥散状。增强剂(相)与基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界面。,复合材料的突出优点之一就是性能的可设计性,它可以综合各种材料的优点,按需要复合成为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这使得人们对材料的研究将逐步摆脱过去单纯依靠经验的方法,向着按预定性能设计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复合材料的种类按分类方法的不同而异。结构材料
4、;功能材料。分散(掺和)强化型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或称接合型复合材料)、梯度复合材料(或称梯度功能材料)等。,按用途:,按组成:,(1)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 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材料(强化相)分散在另一种材料(基体)之中的一类复合材料,如图8-1所示。,按照基体材料的种类不同,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高分子基复合材料(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PMC)。若按强化材料的形态来分,又可分为颗粒(
5、粒子)弥散强化复合材料、晶须强化复合材料,纤维强化复合材料(FRM、FRC、FRP)三类。根据强化材料的尺寸,粒子强化复合材料可细分为纳米复合材料(强化粒子的尺寸为纳米级)与颗粒复合材料(强化粒子的尺寸在0.1m以上);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可细分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与非连续纤维(包括长纤维和短纤维)复合材料。,此外,按照强化材料(颗粒或纤维)是被直接加入基体之中,还是在基体中通过反应(化学反应)生成的,分散型复合材料又可分为掺入型与原生(In-situ)复合型。原生复合材料也称为自生复合材料或原位复合材料。例如,在粉末冶金成形过程中,利用高温下的内部反应来生成Al2O3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称为
6、内部氧化反应法):2Cu-Al+3CuO5Cu+Al2O3,(2)层状复合材料 层状复合材料是各组元材料自成一个或数个整体,组元之间以界面接合的方式复合成一体,因而也称为接合型复合材料。传统的包覆材料,如铝包钢线、复合钢板(多层复合板)以及减振板等是典型的层状复合材料,如图8-2所示。,按照构成复合材料组元的类型不同,层状复合材料又可细分为金属金属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多种,如图8-3所示。,图8-3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只要采取适当的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的温度或压力的作用下,或通过塑性变形将许多的金属或合金接合成一体,并可使其界面达到金属学的接合(也称冶金接合),各种金属或合金相互之间的可
7、能组合如表8-1所示。,(3)梯度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梯度复合材料中组元的含量沿着某一方向(例如厚度方向)产生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组元连续变化的称为连续梯度复合材料,非连续变化的称为非连续梯度复合材料,如图8-4所示。,组元梯度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材料性能的梯度化,赋予材料多种功能,以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需要。因此,梯度复合材料也称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als,FGM)。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疲劳性与可加工性(结构性),而陶瓷材料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内层为陶瓷、外层为金属的复合管可以满足燃气涡轮机、航天与航空飞行器发动机燃烧器等部
8、件既需要耐高温、耐腐蚀。又需要作为结构材料的可加工性这样的综合性能要求。,由于金属与陶瓷之间热膨胀系数通常相差很大,直接将陶瓷与金属复合在一起的双层管,其耐热冲击、热疲劳性能差,使用时陶瓷层容易产生裂纹、剥落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是陶瓷与金属在成分上实现梯度化,即沿着管材壁厚方向由内表面层百分之百的陶瓷连续过渡到外表面层百分之百的金属。成分连续梯度化的管材,其成形在方法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如图8-5所示的属于非连续梯度材料的金属与陶瓷的多层复合化(在陶瓷与金属层之间加上若干层陶瓷与金属混合物的过渡层)因而受到重视,有可能较早地达到实用化。,2.复合材料的性能 复合材料共同的特点是:可综合
9、发挥各组成材料的优点,使一种材料可具有多种性能;可按照需要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可一次性制成所需形状的产品,避免多次加工工序。在进行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或者使用复合材料时,需要知道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组元材料的性能及组成比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复合准则(Rule Of Mixtures,常简称为ROM)。用于复合材料的弹性系数、强度、导电导热等性能设计的准则,主要有简单复合准则和基于弹性理论的复合准则,这里介绍简单复合准则。,作为简单估计,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组元的体积含量成正比,存在如下一般关系:,式中,Pc只代表复合材料的性能指标,Pi代表各组元的性能指标,Vi代表各组元的体积含量,N代表组元的
10、数目,n为实验参数。大量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n的取值满足1n1的关系。上式称为简单复合准则。,当n=1,且复合材料由基体和一种强化相组成时(N=2)。上式成为如下形式:,式中,下标c代表复合材料,m代表基体,r代表强化相。显然,组元的体积分数满足关系Vm=1Vr。该式也称为经典复合准则,它是在研究单向纤维强化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时总结得出的,故又称为并列模型,如图8-6(a)所示。,当n=1时,若N=2,则成为 或 这种模型称为串列模型,如图8-6(b)所示。,当n=0时,若N=2,则成为常数恒等式。为此,用下述对数关系来描述n=0时的性能关系:,或,简单复合准则的适用范围因复合材料的
11、种类不同而异。对于层状复合材料,采用并列模型和串列模型来预测各种性能,一般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分散强化型复合材料,如下表所示,对应于不同的n,所适用的对象(复合材料)不同,可预报的性能也不同,但均可用于弹性模量的预报。这是因为弹性模量是一种组织结构不敏感的材料特性,受应力应变状态、变形履历、温度条件等的影响较小。,3.复合方法 复合材料因种类不同其制备与加工方法各异。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分散强化型金属复合材料),直接利用塑性加工的方法进行成形,然后进行烧结固化,或采用铸造、粉末冶金等方法制备毛坯,然后采用锻造、轧制、挤压等方法进行二次加工的复合材料占绝大部分。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主要采用爆
12、炸焊接或扩散焊接后进行塑性加工,或利用塑性加工直接复合成形。,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主要的复合方法有如下一些:颗粒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 主要有粉末冶金法、铸造法、喷射共沉积法、预制件渗浸法等;晶须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 主要有粉末冶金法、铸造法、预制件渗浸法等;纤维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 主要有粉末冶金法、扩散结合法、预制件渗浸法、两相合金复合法等;,层状复合材料 一般分为机械结合法与冶金结合法两大类。其中典型的机械接合法主要有镶套(包括热装和冷压入)、液压扩管(胀形)、冷拉拔等方法;而典型的冶金接合法主要包括:(a)爆炸成形,或爆炸成形后进行轧制;(b)扩散热处理;(c)轧制成形,包括热轧,冷轧+扩散
13、热处理,液态轧制复合;(d)挤压成形,包括复合坯料热挤压、温静液挤压、热挤压包覆等;(e)粉末塑性加工,或粉末塑性加工后烧结;(f)摩擦焊接;(g)复合铸造,包插包覆铸造、反向凝固、双流铸造、双结晶器铸造。,某些方法所成形的层状复合材料因成形条件而异,其界面结合状态介于上述两种情形之间。例如,带张力挤压复合(参见图8-30)、冷轧与温轧(轧后无扩散热处理的情形)。以下介绍采用塑性加工进行复合的主要方法。,8.2 轧制复合 轧制复合法主要用于双金属板以及减振钢板、铝-塑复合板的成形。轧制复合时,按照坯料是否加热,可分为热轧复合、冷轧复合和温轧复合三种。此外还有一种利用爆炸成形进行接合(焊接),然
14、后进行轧制成形的方法。下面讨论:双金属复合板 减振钢板 铝塑复合板,1.双金属复合板 双金属板的轧制复合成形原理如图8-7所示,不同的金属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通过变形接合(焊合)成一体。可用于轧制成形的复合板的种类很多,例如,表8-l所示的一些金属和合金的组合。,热轧复合冷轧、温轧复合爆炸焊接-轧制成形法,(1)热轧复合 先将金属板的接合面仔细清洗干净。为了提高界面的接合强度,还可对接合面进行打磨,提高其粗度。轧制坯的制备主要有如图8-8所示的两种方式,其中图(a)为单一复合坯的情形;图(b)为组合型复合坯的情形。,单一复合坯适合于两种金属在变形抗力、厚度尺寸相差不太大的情形;组合型复合坯
15、适合于复合层与基体板材在厚度或变形抗力上相差较大的情形。在保持内部为真空的条件下将组合坯的四周焊合成一体。为了便于在复合后将上下复合板分开,需在两组复合坯之间涂覆耐热化合物,以防止轧制时产生焊合。然后对复合坯进行加热轧制,直至所需厚度。当界面较清洁时,一般只需百分之几的压下率即可实现有效接合,获得高性能的复合界面。热轧复合法的缺点在于:当被复合的材料为铝、钛等活性金属时,易在界面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坯料的长度受限制,轧制后切头剪边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对成品率影响较大。,(2)冷轧、温轧复合 冷轧复合时界面接合较困难。但由于无加热所带来的界面氧化,不易在界面生成化合物,无需真空焊接等坯料前处
16、理工艺措施,因而金属组合的自由度大,适应面广。冷轧复合的一般方法如下,轧制前先将接合面的油脂、氧化物除去,然后将被复合的材料叠在一起进行轧制。为了获得较好的界面接合,轧制压下率通常需要在70以上。由于冷轧复合的前处理与轧制均较容易实现连续作业,故可使用卷状坯料(板卷),以提高生产率与成品率。但冷轧复合时的界面几乎没有扩散效果,要达到完全接合很困难。因此,往往在冷轧复合后施以扩散热处理,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接合强度。此外,对于冷轧接合较困难的材料,亦可在轧制复合前进行适当的加热,即采用温轧复合的办法。,图8-9为带轧前连续加热(低温),轧后在线连续扩散热处理设备的轧制复合生产线。,(3)爆炸焊接-
17、轧制成形法 有些金属在常温或低温下不容易轧制接合,而采用高温轧制复合法又存在坯料前处理复杂、成品率低,或金属之间易发生反应而形成脆性化合物等缺点。若采用爆炸成形法进行复合(焊合),然后再采用常规轧制法(冷轧或热轧)进行加工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爆炸焊接的原理如图8-10所示。,基板平放在沙土堆上,覆层板通过软质支撑呈一定角度(13)支撑在基板上方,覆层板与基板之间的间隔(利于形成冲击)大约与覆层板的厚度相等即可。炸药均匀堆放在覆层板上面,通过引爆在起爆端的雷管,利用爆炸的巨大冲击力以及爆炸位置的迅速和连续传播,在很短的时间(通常为零点几秒)内即可完成整个焊接复合过程。爆炸成形是一种高能高速成形,其
18、瞬时接合压力可高达104MPa以上,因而可使界面两侧的原子达到很近的距离,加上接合过程中伴随有塑性变形,有利于界面接合。虽然焊接过程中伴随有高温的产生,但由于复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能很好地抑制活性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2.减振钢板(1)金属减振材料 金属减振材料可分为金属本身具有振动衰减性能的合金型,通过与黏弹性高分子材料复合而获得较高的振动衰减功能的复合型两大类。,一般而言,材料的强度与减振性能是呈相反变化倾向的两个性能指标,如图8-11所示。在所有金属材料中,镁是减振性能最好(衰减系数最大)的材料。,复合型减振材料又可分为黏弹性材料位于两层金属之间的拘束型与在金属板的表面涂覆或粘贴黏弹性
19、材料的非拘束型两种。以减振钢板为例,其基本特征如表8-3所示。复合型减振材料的基本原理是,振动时的薄板弯曲在树脂层内引起剪切或伸缩变形,分子之间产生黏性摩擦,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起到使薄板的弹性振动快速衰减的作用。,(2)减振钢板的结构及其应用 减振钢板的结构:减振钢板一般属于拘束型复合减振材料,即在两层钢板之间复合一层黏弹性树脂(高分子材料),以达到吸收振动能量,减少结构件噪音之目的。黏弹性中间层的厚度一般为0.050.2mm。黏弹性材料一般均具有流变学的特征,即材料的力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中间黏弹性层的振动衰减性能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最大的振动衰减系数,而不同的
20、黏弹性材料往往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最大的振动衰减性能。因此,通过选择中间层树脂的种类,可以制备常温或高温用减振钢板。,减振钢板常用的中间层树脂有:醋酸乙烯系、聚异丁烯系、丙烯基改性聚乙烯系、聚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系等热可塑性高分子材料。所用钢板除一般冷轧钢板外,还有锌熔镀、电镀钢板、涂层钢板、不锈钢板等。国外市售的减振钢板主要有块状与卷状两种。表8-4为有代表性的实用减振钢板。,减振钢板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改善薄板部件的共振性。汽车零部件一类的薄板部件的噪音主要是由于其共振所引起的。对于这一类噪音过去的对策主要是采用隔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显然不利于部件的轻量化与生产的低能耗化,是一种消
21、极的对策。减振材料则是针对噪音发生的根源采取积极的措施,致力于使材料本身具有“减振”功能。因此,减振钢板在过去30余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另一个应用领域是新型建筑结构材料。钢轨、铁桥、钢制楼梯、走廊等,这一类噪音源是因为金属撞击而引起的,使受撞击后材料内部的弹性振动尽快衰减,是减少撞击噪音的根本对策。因此,从建筑结构材料的观点来看,减振钢板是同时具有高比强度、大尺寸等常规钢板特性与良好的柔软性、低噪音等木材特性的新型建筑结构材料。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减振钢板已在屋面材料、公寓楼梯与走廊、学校体育馆地板以及钢制家具等方面得以实用化。,(3)减振钢板的成形 如上所述,减振钢板多为钢板-树脂-
22、钢板三层结构的拘束型,根据中间层树脂的形态不同,其成形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稀释树脂涂覆、压接法。这种方法适合于采用常温下黏结能力很强的树脂成形块状减振钢板的情形,其工艺过程如图8-12所示。将块状钢板清洗、干燥后,在其复合面上涂覆一层经稀释了的树脂,再经干燥后叠合,在辊式压力机上压合即得减振钢板。,另一种成形法为采用具有热熔化接合性树脂膜进行复合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树脂膜夹层连续复合法),其工艺过程如图8-13所示。由于近年来多层树脂膜成形技术的进步,已能比较容易地制备接合层-减振层-接合层型三层树脂膜,促进了树脂膜夹层复合法的应用。树脂膜夹层复合法使得采用卷状板坯(板卷)进行连续复合成为可能
23、。,图8-14所示为连续复合时的实际生产线示意图。该生产线适合于采用板厚0.42.0mm,板宽8001550mm的板卷成形减振钢板。,树脂膜夹层连续复合法各工艺步骤的要点:脱脂:为使钢板与树脂之间的接合良好,需要除去钢板表面的油脂、灰尘。常用的方式有碱性液喷洗法,也有采用电解法除脂的。下板预热:为了能将树脂膜贴合在钢板的接合而,需要将钢板加热到树脂的热熔化接合温度。树脂膜贴合:采用叠层辊将树脂膜贴合到钢板上。上、下钢板的加热:将上钢板与贴合了树脂膜的下钢板分别置于加热炉内加热至树脂的熔点以上。辊压:通过压着辊将上、下钢板压合成一体。冷却:上、下钢板压合后,需对减振钢板进行冷却,冷却方式多为风冷
24、。,目前,由于钢板加热能力的限制,在线生产速度一般为每分几米至十几米。只要设备的加热能力足够的话,理论上的成形速度可达100m/min。还有以下两种已经实用化了的方法。一种是在常温下将树脂膜夹于钢板之间,然后加热进行压合的方法;另一种是通过将薄钢带缠绕在热轧辊上实现连续预热并贴合树脂膜的成形方法。其工艺概要如图8-15所示。,3.铝塑复合板 类似于减振钢板的结构,铝-塑复合板以铝板或铝箔为面料,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芯料,经预处理、辊压等工艺进行复合。作为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铝-塑复合板具有重量轻、机械强度高、隔音隔热效果好、防火、防水,以及良好的耐冲击、耐候性等,且外表美观、使用方便、利于施工
25、。主要用于宾馆、酒楼、高档公寓、商场的户外装修以及柜台、家具等室内装修,还可以用于客车、火车、轮船等的室内间隔材料,以及机械、仪器、电器设备等。,8.3 挤压复合 采用挤压法可成形的金属复合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分散(弥散)强化型复合材料,即通常所说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一般采用粉末冶金或铸造的方法制坯后进行热挤压,以达到固化、赋予复合材料各种断面形状、提高材料致密度和性能等目的;另一类为层状复合材料,如各种铝包钢线、双金属管等包覆材料,复合板、夹层板等层状复合材料,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复合材料。,图8-16所示为几种典型的挤压成形层状复合材料,其中图(a)、(b)为通常所谓的包覆材料,(c)为特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性 加工 复合 复合材料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