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的病精美生物医学.ppt
《基因突变的病精美生物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突变的病精美生物医学.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基因的本质和作用,本章介绍,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各种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体现生命的代谢模式等特征都是由核酸决定的。核酸是生物体内合成的一类大分子物质,其基本结构是多聚核苷酸,根据核酸组成中所含戊糖的不同,可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DNA通过其组成中特定的核甘酸顺序储存遗传信息,通常所说的基因就是指DNA分子的一个片段;RNA主要在遗传信息的表达及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第二节 基因,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第四节 基因突变,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本节介绍,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
2、分子片段,称为基因。DNA是细胞中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指导细胞中蛋白质(包括酶)合成,控制细胞的增殖、代谢和分化。遗传病的产生最终也是由于DNA序列改变引起的。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掌握有关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功能。,1869年,瑞士外科医生米歇(FMiescher)从伤口绷带上的脓细胞的细胞核中发现并分离出一种酸性的物质称为核酸,随后逐渐发现所有生物体都含有核酸。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RNA绝大部分(约90)分布在细胞质中,其余在核内。在真核细胞中,DNA除极少部分存在于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其余绝大部分(约98)
3、存在于细胞核染色质中。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中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指导细胞中蛋白质(包括酶)合成,控制细胞的增殖、代谢和分化。遗传病的产生最终也是由于DNA序列改变引起的。,一、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英国医生Griffith F利用肺炎双球菌的两个品系S和R为实验材料,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1944年,Avery和他的合作者为了弄清转化现象的化学本质,将致病菌(S品系)中的蛋白质、DNA等各种成分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非致病菌(R品系)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DNA能引起细菌转化,使非致病菌变成致病菌,其他物质均不能实现转化。这一实验充
4、分证明,只有DNA是遗传物质。,以后的研究又发现,对于只有RNA而不含DNA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的遗传物质是DNA,极少数生物(如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二、DNA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1.DNA的基本组成 DNA是生命大分子,其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又是由三部分组成: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一)DNA的化学组成,碱基分两类:嘌呤和嘧啶。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包括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于组成DNA的碱基主要有四
5、种,故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是:脱氧腺苷酸(dAMP)、脱氧鸟苷酸(dGMP)、脱氧胞苷酸(dCMP)以及脱氧胸苷酸(dTMP)。,(二)DNA的分子结构,多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DNA分子的一级结构。DNA分子是由几千至几千万个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即一个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既与自身脱氧核糖上的第5碳以酯键相连,又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第3碳以酯键相连,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把两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3、5磷酸二酯键把许多个脱氧核苷酸一一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很长的多脱氧核苷酸链。,1.DNA分子的一
6、级结构,(二)DNA的分子结构,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分子二级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述了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其要点是:DNA分子由两条走向相反的多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一条从35,另一条从53。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平行地围绕同一中心轴向右盘旋,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一一对应,彼此间通过氢键相结合,组成互补碱基对,A与T以二个氢键相连(用A-T表示),G与C以三个氢键相连(用G-C表示)。DNA分子中这种碱基互补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规律。
7、根据这一规律,只要知道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就可以推知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DNA分子相邻碱基对的间距为0.34nm,每螺旋一周包含10对脱氧核苷酸或10个碱基对(bp),即螺距为3.4nm,螺旋直径为2nm。,1.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三)DNA的功能,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1.储存遗传信息 DNA分子中,位于两条链外侧的是脱氧核糖和磷酸,它们彼此交替排列,顺序不变,不可能储存遗传信息;位于两条链内侧的是碱基,尽管DNA只有四种碱基,但在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假如某一段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则该段碱基就可有4100
8、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所以决定生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这也是我们通常用碱基排列顺序表示DNA分子的原因所在。如果DNA分子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它储存的遗传信息将发生变化。,1.DNA分子的二级结构,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互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称为DNA复制。DNA复制时,首先DNA的双螺旋结构在酶的作用下解旋,然后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吸收周围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按碱基互补规律(A-T、G-C)合成两条新链。这样,原有的一个DNA分子就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新合成的子代DNA的两条链,只有一条是新
9、合成的,而另一条是来自亲代DNA,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通过复制,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原有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这样遗传信息就由亲代DNA分子传递到了子代DNA分子。,2.DNA的复制,转录是指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互补合成RNA的过程。转录时,DNA的双链在酶的作用下局部解旋,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规律(RNA中以U代替T,和DNA中的A配对),以四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出一条RNA单链,DNA重新恢复成双螺旋结构。经过转录产生的RNA,它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由模板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在转录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那条DNA单
10、链称为模板链,又称为反编码链;而与模板链相互补的、不作为转录模板的另一条DNA单链称为非模板链,又称为编码链。编码链与转录产物新合成的RNA碱基顺序相同,只是DNA中的T变为RNA中的U,这是称谓编码链的道理所在。,3.DNA的转录,三、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RNA由DNA转录而成,为单链结构,比DNA链短。组成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碱基组成。构成RNA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三种碱基与DNA相同,另一种与DNA不同,为尿嘧啶(U)。,(一)RNA的分子组成,组成RNA分子的核苷酸有四种:腺嘌呤核苷酸(AMP
11、)、鸟嘌呤核苷酸(GMP)、胞嘧啶核苷酸(CMP)和尿嘧啶核苷酸(UMP),这四种核苷酸也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成一条单链,有的RNA单链自身回折、碱基互补配对(A-U、C-G)形成局部的双链结构(假双链),中间不能配对的部分形成环状突起。,(二)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三)RNA分子的种类,1.信使RNA(mRNA)DNA分子中储存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传递到信使RNA,以密码子的形式储存进去,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RNA按功能分为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这三种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转运RNA(tRNA)由于局
12、部形成假双链结构,使tRNA分子呈“三叶草”形,由氨基酸臂、反密码子环等部分组成。在反密码子环的中间,有三个碱基恰好与mRNA上的一个相应的密码子互补,这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tRNA的功能是转运相应的活化氨基酸到核糖体中。,3.核糖体RNA(rRNA)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而核糖体则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核糖体的大亚基上有两个重要部位,一个是肽酰tRNA结合部位,简称P位;另一个是氨基酰tRNA结合部位,简称A位,这两个部位是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附着部位。,第二节 基因,本节介绍,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随着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
13、发展,基因的概念也在不断完善。1909年Johannsen将孟德尔遗传因子称为(gene)基因。科学家通过研究后证实,一个病毒DNA有n个基因,一个细菌的DNA 有9000个基因,人类每个体细胞中的46个DNA分子中(每一条染色体为一个DNA分子)的23条(另23条与其同源)有3-4万个结构基因。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基因的结构、种类、功能及表达的调控,为今后知识的学习打基础。,一、基因的概念及其种类,(一)基因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基因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具有某种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储存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
14、白质(酶)的合成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二)基因的种类,1.按照基因在细胞内分布的部位,可将其分为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绝大多数基因属于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质内,如原核细胞中的质粒,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基因。线粒体是人类细胞中除细胞核以外唯一存在DNA的细胞器。,2.按照基因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 结构基因是指决定某种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基因。调控基因是指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调控基因突变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酶)合成量的改变。在显示基因结构时,通常只用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编码链
15、)来表示,左侧为编码链的5端,右侧为3端,以某一点(例如转录起始点)为参照,与转录方向一致的位置称为下游,与转录方向相反的位置称为上游。,二、真核细胞结构基因的分子结构,基因中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决定多肽链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的碱基序列称为编码顺序。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编码顺序通常是连续的,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的编码顺序是不连续的,被一些非编码顺序分割成若干段,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称为断裂基因。,人类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侧翼顺序两个部分:(一)编码区 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1.外显子 是指在结构基因中,有编码作用的DNA顺序。2.内含子 指位于两个外显子之间没有编码作用的DN
16、A顺序,3.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关系及特点:在结构基因中,外显子和内含子是相间排列的。一个结构基因中外显子的数目总是等于内含子的数目加1,外显子长度远远小于内含子长度。不同的结构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相差很大,基因的长度也相差悬殊。如人血红蛋白珠蛋白链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长约1.7kb(千碱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则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仅编码区全长就达90kb。在每个外显子与内含子的交界处,都有一段高度保守的特异性碱基顺序。每个内含子的5端以GT开始,3端以AG结束,这一特异的碱基顺序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接头,也称GTAG法则。它是RNA的剪切识别信号。在显示基因结构时,通常
17、只用DNA一条链的碱基顺序(编码链)来表示,左侧为编码链的5端,右侧为3端,以某一点(例如转录起始点)为参照,与转录方向一致的位置称为下游,与转录方向相反的位置称为上游。,(二)侧翼顺序,侧翼顺序是指在第一个外显子和最末一个外显子外侧的一段非编码区。它含有一些重要的基因调控顺序,对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1.启动子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的一段特定的DNA顺序,是RNA聚合酶与之相识别、结合的部位,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2.增强子 增强子是指能够增强基因转录作用的一段特定的DNA顺序,其作用是增强启动子效应,与基因的转录启动无关。增强子的位置比较灵活,它可以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也可以位于
18、转录起始点的下游。它通过与特异性的蛋白质结合而促进基因的转录。3.终止子 终止子是一段具有转录终止功能的特定DNA顺序。位于编码区下游,转录终止点上游。当RNA聚合酶处于终止子位置上时,会使RNA脱离模板DNA,转录停止。,三、基因的功能,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所以,基因的功能可从DNA的功能加以解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遗传信息的储存(二)基因的复制 基因的复制实质上就是DNA的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随DNA的复制而复制,从而将其遗传信息完整地传递给子细胞,保证了遗传物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三)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一个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变成具有
19、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酶)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1.转录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而蛋白质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基因是通过控制RNA的合成来实现对蛋白质(或酶)合成的控制。DNA经过转录产生的三种类型的RNA最初并无生物活性,我们将它们分别称之为mRNA前体、tRNA前体和rRNA前体。这三种RNA前体必须经过一个加工、修饰过程,才能形成有功能的RNA。RNA加工、修饰过程也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2.翻译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翻译就是将DNA转录到mRNA的遗传信息“
20、解读”为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过程。mRNA作为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转录,遗传信息传递到了mRNA。四种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的mRNA链中,遗传信息是以遗传密码形式储存起来,控制由20种氨基酸构成的多肽链的合成。遗传密码可被“解读”在mRNA分子中,从53方向,以AUG开始,每三个相邻核苷酸(碱基)为一组形成三联体,组成一个遗传密码(密码子)。这些密码不仅代表20种氨基酸,而且有一个起始信号(AUG)和三个终止信号(UAA、UAG和UGA)。mRNA中的四种碱基可以组成43(64)种密码子,64种密码子总称为遗传密码。,遗传密码具有以下特点:兼并性:多个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例
21、如亮氨酸有6个密码子。在64种密码子中,1种为起始密码子(AUG),同时它也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在原核生物中为甲酰甲硫氨酸的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通用性: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但在线粒体基因中,个别密码子也有例外情况。密码子无标点,不重叠。方向性:密码子对mRNA而言,其阅读方向是从5端到3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可粗略地分为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延长和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四个阶段:,(1)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每种氨基酸参与多肽链合成之前,必须经过活化,然后与分别与对应的tRNA结合形成某氨基酰-tRNA。再通过氨基酰-tRNA 将各种氨基酸转
22、运到核糖体上,参加多肽链的合成。,(2)肽链合成的起始:首先在起始因子的作用下,核糖体的小亚基识别mRNA的启始部位并与之结合。然后甲硫氨酰-tRNA以其反密码子与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互补结合,三者共同形成起始复合物。,然后大亚基与小亚基结合形成完整的核糖体,这时,甲硫氨酰-tRNA占据了核糖体大亚基的P位,空着的A位准备接受下一个氨基酰-tRNA。至此,肽链延长的准备工作就绪。,进位:三个在有关因子的作用下,第二个氨基酰-tRNA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进入核糖体大亚基上的A位,这一过程叫做进位。,(3)肽链延长:肽链延长阶段是由进位、转肽和移位三步循环进行的。,转肽:在转肽酶的作
23、用下,P位上的甲硫氨酰与A位上的氨基酰缩合形成二肽,使甲硫氨酰离开P位上的tRNA转移到A位上的tRNA上去,这一过程叫做转肽。,移位:P位上的tRNA失去了氨基酸后,便从核糖体上脱落下来,核糖体向mRNA3端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同时原来在A位上的肽酰-tRNA移至P位上,空出的A位准确地定位于第三个密码子上,这一过程叫做移位。,此后,每经过进位、转肽和移位一个循环,多肽链就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使肽链得以延长。,(4)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当核糖体A位被终止密码子占据时,多肽链的合成即终止。在释放因子的作用下,多肽链与tRNA分离。mRNA与核糖体分离。最后一个tRNA也离开核糖体。核糖体的
24、大、小亚基彼此分离,翻译结束。多肽链形成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最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综上所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是通过mRNA为中介,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发育。所以,生物代代相传的不是具体的性状,而是控制性状发育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的代代传递,就构成了遗传信息流。,遗传信息流的传递方向,可概括为:DNA以自身的两条链为模板,各自互补合成一条新的DNA单链,这就是DNA的复制。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互补合成RNA,这就是转录。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这一过程称为翻译。这就是经典的中心法则。在以后的研究中,对中心法则又有了不少补充和新的
25、发展,1970年,Temin等人发现,许多单链RNA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它们的RNA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进行复制。还有一些单链RNA病毒(如Rous肉瘤病毒)中,含有逆转录酶,能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DNA。这种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反向合成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基因表达的调控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最初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组成机体的每一个体细胞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应该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来自同一受精卵的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会向着不同方向发展呢?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在何时,有哪些基因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突变 精美 生物医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