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克隆与表达的载体.ppt
《基因克隆与表达的载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的载体.ppt(2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基因克隆与表达的载体,vectors,基因克隆过程,?vectors 本质?,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把能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复制、整合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1.载体(Vectors),载体的本质是DNA。经过人工构建的载体,不但能与外源基因相连,导入受体细胞,而且还能利用本身的调控系统使外源基因在新的细胞中复制。,1.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2.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3.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 Within the host cell the vector multiplies,producing numerous identical copies n
2、ot only of itself but also of the gene that it carries.,载体的功能:,(2)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复制。replicate independently in host cell,(3)有一段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s 外源DNA插入其中不影响载体的复制。,2.基因工程对载体的要求,(4)有选择性标记。selectable marker(5)分子量小,拷贝数多。Low molecules and multiple copies(6)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Easy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
3、on from host cells.,(1)具有对受体的可转移性。transferable,复制位点选择性标记克隆位点,克隆载体,表达载体,表达调控元件,必须的,3.基因工程对载体的要求组成部分,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4类:,3.载体的种类,质粒(plasmid)单链DNA噬菌体M13 噬菌体的衍生物 柯斯质粒(cosmid)动物病毒(virus),第一节 克隆载体,一、质粒(plasmid),存在于多种宿主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以外的可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存在于细菌、霉菌、蓝藻、酵母等细胞中。,大肠杆菌的质粒,质粒的命名规则,天然存在的质粒:其符号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并不用斜
4、体字,书写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如(ColE1)。重组质粒:通常是用小写p后加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一)质粒(Plasmid)的命名,构建质粒的研究人员或完成此项工作的研究机构,例如:pSC101,pSC101,plasmid 质粒,质粒试验研究类号,Stanley Cohen,(一)质粒(Plasmid)的命名,(1)分子小:,(二)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200 kb,质粒DNA仅占细胞染色体组一小部分,一般约1-3左右。不同质粒DNA的分子量差异相当显著,质粒DNA分子小的不足2 kb,大的可达100 kb以上,多数在10 kb左右。最小的仅能编码23种中等大小的蛋白质,两者之间相差竞达上
5、百倍。,(二)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2)编码基因少:,2-3个中等大小的蛋白质。,(3)环状:,双链环状DNA。,如抗生素抗性等,赋予细菌一些额外的特性。,(非必须),(4)质粒的空间构型:,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呈超螺旋(SC)(super coil),Covalent close circular DNA,线形DNA(linear,lDNA),一条链上有一至数个缺口。,开环DNA(open circular,ocDNA),(5)质粒空间构型与电泳速率,同一质粒尽管分子量相同,不同的构型电泳迁移率不同:,scDNA最快、l DNA次之、ocDNA最慢。,SC,OC,l DNA
6、,(三)质粒的基本性质,(1)严紧型质粒(stringent plasmid),拷贝数少,只有1-3个拷贝。,(2)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拷贝数多,一般10个以上。,(非接合型质粒分子量小,一般属松弛型)。,1.复制,p39,质粒的拷贝数:指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每个细菌细胞或每条染色体所对应的平均质粒数。,(接合型质粒分子量大,一般属严紧型),2.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中必有一种会被逐渐地排斥(稀释)掉。这样的两种质粒称为不相容质粒。前提条
7、件:只有在确实证明第二种质粒B已经进入含有第一种质粒A的寄主细胞,而它的DNA并不受寄主细胞限制体系的降解作用,但这两种质粒却不能长期稳定共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说A和B是不亲和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可以分为:,3.质粒的转移性,(1)接合型质粒,(2)非接合型质粒,能自我转移,不能自我转移,如:F质粒(性质粒、或F因子):,甚至能使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其一道转移到原先不存在该质粒的受体菌中。,通过接合作用转移到新宿主内,又叫自我转移型质粒。,(1)接合型质粒(conjugative plasmid),分子量大,拷贝数少,宿主广,不符合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除了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
8、遗传信息外还带有一套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基因,大肠杆菌接合(conjunction),Plasmid transfer by conjugation between bacterial cells.,(2)非接合型质粒(non-conjugative plasmid),R质粒(抗性质粒),带有一种或数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使寄主获得同样的抗生素抗性性状(resistance)。,分子量小,拷贝数多,符合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虽然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遗传信息,但失去了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基因,因此不能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带有控制大肠杆菌素(colicin)合成的基因,Col质
9、粒,大肠杆菌素对不带Col质粒的大肠杆菌有毒。,但如果在其寄主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接合型的质粒,非接合型质粒也可以被转移。这种由共存的接合型质粒引发的非接合型质粒的转移过程,叫做质粒的迁移作用。,(1)如:分子量大,拷贝数低,(四)质粒载体的构建,1、天然质粒的局限性,第一个用于基因克隆的天然质粒pSC101,分子长 9.1 kb。,有一个EcoR I酶切位点充当克隆位点,Tetr 作为筛选标志。,ColE1质粒的筛选标志是大肠杆菌素E1(colicin E1),(2)筛选标志不理想,可以通过插入失活筛选。但细菌群体容易自发突变出抗colicin E1的细胞.,colicin E1能杀死不含Col
10、E1 质粒的菌。,2、质粒载体的构建:,(1)具有复制起始位点(ORI),(2)具有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3)若干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位点(MCS),是筛选的标志。理想的载体应该有两种选择标记基因,用来插入外源DNA片断,且插入后不影响复制功能,一般选择组装松弛型质粒复制起始位点。,(4)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拷贝数,缩短长度“轻装上阵”,大于15 kb的质粒的转化率明显下降,氨苄青霉素抗性(Ampr)卡那霉素抗性(Kanr)四环素抗性(Tetr)链霉素抗性(Strr)氯霉素抗性(Cmlr),3、质粒的选择标记及其工作原理,(1)选择标记,绝大多数质粒载体都是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抗生素抗性,常
11、用抗生素的抗性原理,i)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青霉素的衍生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末端反应,杀死生长的细菌。,a)抑菌原理,b)细菌抗性原理,Ampr基因编码-内酰胺酶,特异地切割氨苄青霉素的-内酰胺环。,ii)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l),通过与50S核糖体亚基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杀死生长的细菌。,b)细菌抗性原理,Cmlr 编码乙酰转移酶,特异地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活。,a)抑菌原理,iv)链霉素(Streptomycin,Str),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导致mRNA错译。,v)四环素(Tetracycline,T
12、et),通过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杀死生长的细菌。,iii)卡那霉素(kanamycin,Kan),通过与70S核糖体结合,导致mRNA发生错读。,遗传标记,使受体菌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的基因。,当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载体进入受体菌后,受体菌才能生长。,不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受体菌不能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中生长。,(2)抗生素选择原理,活,死,抗性基因,抗生素,4、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的类型,(1)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ColE1、pMB1派生质粒具有高拷贝数的特点。,而且在没有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条件下(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等存在下)仍能复制,
13、达到每个细胞的拷贝数1000-3000个!质粒DNA含量可达细胞DNA总量的40-50。,适合大量增殖克隆基因、或需要表达大量的基因产物。,Plasmid amplification,(2)低拷贝数的质粒载体,但有特殊用途:,由pSC101派生来的载体,分子量小,拷贝数低。,当有些被克隆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过多时会严重地影响寄主菌的正常代谢活动,导致寄主菌死亡时,就需要低拷贝的载体。,pLG338、pLG339、pHSG415等,不适合大量扩增DNA用。,(3)失控的质粒载体,这是一类温度敏感型复制控制质粒。,温度低(低于37 oC),拷贝数很少;温度增加(40 oC)时,拷贝数会很快增加到100
14、0个以上。,如pBEU1、pBEU2。,runaway plasmid vectors,1979年B.E.Uhlin等构建。,(4)插入失活型质粒载体,载体的克隆位点位于其某一个选择性标记基因内部。,如pDF41、pDF42、pBR329。,抗生素抗性,外源DNA,无抗生素抗性,(5)正选择的质粒载体,如pUR2、pTR262等。,只有带有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菌细胞,才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直接选择转化后的细胞。,目前通用的绝大部分质粒载体都是正选择载体。,Direct selection vectors,(6)表达型质粒载体,主要用来使外源基因表达出蛋白质产物。,如果在大肠杆菌里表达,必须把
15、所克隆的基因置于大肠杆菌的转录-翻译信号控制之下。,注意启动子的性质,终止子、起始密码、终止密码的阅读正确。,复制起始点ORI 选择标记 多克隆位点MCS,2)大肠杆菌操纵子元件,阻遏基因 I 操纵基因O 启动基因P 核糖体结合位点序列(SD)转录终止信号区。,1)普通克隆载体元件,表达载体的结构,质粒载体的选择,理想质粒载体应具备的条件*,replicate independently single sites for a large number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selectable marker low molecular weight,mult
16、iple copies;缺少mob基因 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较易导入宿主细胞并复制和表达。,(五)经典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1.pSC101,第一个成功地用于克隆实验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1)类型,天然质粒,属低拷贝型。,(2)长度,9.09 kb,(3)选择标记,四环素抗性Tetr,6个克隆位点:EcoR I、Xho I、Pvu I、Hind III、BamH I、Sal I 主要使用EcoR I。,(4)克隆位点,(其中Hind III、BamH I、Sal I 3个位于、Tetr内部),2.ColE1,(1)类型,天然质粒,属高拷贝型。,(2)长度,6.3 kb。,(3)选择标记,特点
17、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后,质粒仍然能复制达到每个细胞1000-3000拷贝之多!,大肠杆菌素(colicin)E1和对E1免疫的基因(immE1),colicin E1基因的结构,cea,imm,kil,结构基因,免疫基因,溶菌基因,杀死不含有ColE1细菌的原因,cea+kil基因产物,不被其他细菌的colicin E1所杀死的原因,imm基因,EcoR I位于E1内部,插入外源DNA会导致E1失活,使受体菌不能合成E1(ColE1-),但仍然表现出对E1免疫型(ImmE1+)。,EcoR I,(4)克隆位点,Colicin E1,外源DNA,无Colicin,用对外源co
18、licin E1的免疫性和自身不能合成colicin E1作选择,操作非常繁杂。对colicin E1敏感的细菌群体中自发突变产生抗colicin E1的频率很高!,(5)ColE1的选择缺陷,ColE1,抗 colicinE1,杀ColE1-,仍抗 colicinE1,不杀ColE1-,插入片断,ColE1,复制位点选择性标记克隆位点,克隆载体,表达载体,表达调控元件,必须的,基因工程载体的组成部分,上节内容回顾,严紧型:松弛型:,拷贝数,是否转移,质粒的基本性质,上节内容回顾,接合型:非接合型:,1-3个拷贝10个以上,F质粒,不安全 R 质粒,安全 Col质粒,不相容性,在没有选择压力的
19、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中必有一种会被逐渐地排斥(稀释)掉。这样的两种质粒称为不相容质粒。,如果在其寄主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接合型的质粒,非接合型质粒也可以被转移。这种由共存的接合型质粒引发的非接合型质粒的转移过程,叫做质粒的迁移作用。,质粒的迁移作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的类型,(1)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ColE1、pMB1,上节内容回顾,(2)低拷贝数的质粒载体:pSC101派生的载体,(3)失控的质粒载体:温度敏感型复制控制质粒,温度低(低于37 oC),拷贝数很少;温度增加(40 oC)时,拷贝数会很快增加到1000个以
20、上。,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的类型,(4)插入失活型质粒载体,上节内容回顾,(5)正选择的质粒载体,(6)表达型质粒载体,抗生素抗性,外源DNA,无抗生素抗性,理想质粒载体应具备的条件,replicate independently single sites for a large number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selectable marker low molecular weight,multiple copies;缺少mob基因 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较易导入宿主细胞并复制和表达。,上节内容回顾,经典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1.pSC101,上节内容回顾
21、,经典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2.ColE1,上节内容回顾,(1)天然质粒,高拷贝,可氯霉素扩增,(2)长度6.3 kb。,(3)选择标记:大肠杆菌素E1 对E1免疫的基因,pSP2124质粒的Ampr基因,3.pBR322,(1)元件来源,分子克隆之父Boyer的两个博士后Bolivar和Rodriguez构建,复制起点 ori,来源于质粒pMB1系列,高拷贝型复制起点,Ampr基因,Tetr基因,pSC101的Tetr 基因。,(2)长度,4363bp,(3)选择标记,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4)克隆位点,其中9个会导致Tetr基因失活(如BamH I、Sal I);3个会导致Ampr基因
22、失活(Sca I、PvuI、Pst I)。,24个克隆位点。,(5)pBR322的优点,双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没有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 在Amp或Tet中都死亡。,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 在Amp或Tet其中之一中死亡。,插入失活,分两次先后选择:,外源基因BamH I,Amp中存活,但在Tet中死亡,外源基因Pst I,Tet中存活,但在Amp中死亡,氯霉素扩增之后,每个细胞可达10003000 copy,达细胞DNA总量的4050,安全,失去了转移蛋白基因mob(mobilization)。不能通过接合转移。,高拷贝数,分子小,克隆能力大,4361bp,载体越小越好。10kb的DNA在纯化过程中
23、容易断裂。,(6)pBR322的缺点,保留了转移蛋白(bom)的作用位点。,部分质粒虽不含tra基因,但含有bom位点(oriT),当宿主细胞内同时含有mob基因的辅助质粒时,mob基因的产物可打开非接合质粒的oriT位点,借助于接合质粒tra基因的产物,使非接合质粒被动迁移到受体细胞中,发生迁移作用。,4.pUC系列,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J.Messing和J.Vieria于1978年,在pBR322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属于正选择载体。,pUC7、pUC8、pUC9、pUC10、pUC11、pUC18、pUC19,复制起点,pBR322的 ori,但其上失去了克隆
24、位点。,Ampr 基因,(1)元件来源,lacZ的启动子,大肠杆菌,lacZ基因,大肠杆菌lacZ的-肽链序列,是lacZ 的5末端片断,用于蓝白斑筛选。,pBR322的Ampr基因,(2)长度,约2686bp,(3)克隆位点,10个连续的单一限制酶切位点,位于lacZ基因的5端。,pUC18/19,Ampicillin 抗性和 lacZ的肽互补(蓝白斑)相结合。,(4)选择标记,蓝白斑筛选原理:,X-gal,-半乳糖苷酶显色底物,(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side),(5-溴-4氯-3-吲哚葡萄糖苷),-半乳糖苷酶能把无色的化合物X-gal分解
25、成半乳糖和一个深蓝色的物质5-溴-4-氯靛蓝。,X-gal,半乳糖,5-溴-4-氯靛蓝,-半乳糖苷酶,X-gal显色反应,lacZ的肽互补,1)-肽(lacZ):,-半乳糖苷酶N端的一段氨基酸片断(11-41氨基酸)。,lacZ只有在4聚体的状态下才有功能.,C端大部分,N端的11-41aa,C端大部分,N端的11-41aa,C端大部分,N端的11-41aa,C端大部分,N端的11-41aa,4聚体,2)受体菌lacZ突变(lacZM15),受体菌基因组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氨基端有缺失(缺失肽),不能形成4聚体的活性酶,不能分解X-gal,受体菌株:JM系列、TG1、TG2、XL1-blu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 克隆 表达 载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