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形成作用.ppt
《地下水形成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形成作用.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主要内容:掌握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了解它们的来源及环境指示意义;掌握水中七种主要离子成分和它们的来源,以及七种主要离子成分与矿化度变化的关系;了解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脱碳酸作用、阳离子吸附交替作用、混合作用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及其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了解水化学成分的表达方式与分类。重难点:水中七种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主要离子成分与矿化度变化的关系;溶滤作用和浓缩作用的过程、结果以及影响因素,6.1 概述,地下水是天然溶液。地下水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同时
2、发生着水量交换、化学成分的交换(水质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应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我们回溯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历史,阐明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水是最为常见的良好溶剂。水是地球元素迁移、分散与富集的载体。许多地质过程(岩溶、沉积、成岩、变质、成矿)都涉及地下水的作用。,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水质确定,水的用途:工业原料,矿泉水,地下水元素的分散晕-找矿(盐矿,油田及金属矿床)或污染源研究角度: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内容是地下
3、水中化学元素分散、迁移与富集的规律。不能从纯化学、孤立、静止地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而必须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角度,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及规律。,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6.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等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主要有氧(O2)、氮(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甲烷(CH4),常见的气体成分与地下水所处环境,地下水的来源有关。,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1)氧(O2)、氮(N2)、来源:如果地下水中富含 O2与N2 也说明地下水是大气起源(随降水一起入渗进入地下含水
4、层中)。大气起源的地下水中,N2 也可能独立存在。此外,氮还有生物起源与变质起源。指示意义:O2含量高指示氧化环境;N2单独存在,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封闭环境。,(2)硫化氢(H2S)、甲烷(CH4)来源:这两种气体,都是在封闭环境下生成的。如 H2S是在有机物与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还原环境下地下水中的SO42-H2S,在成煤过程中,SO42-在还原作用下产生 H2S,使煤田水富含H2S。同理,甲烷是成油和油气藏形成过程的结果,油田水富含甲烷(CH4)。指示意义:富含 H2S和CH4 的地下水,指示封闭的还原环境。,(3)二氧化碳(CO2)大气降水中的 含量较低,地下水中 主要来
5、源:主要源于土壤层(入渗过程溶于水中):有机质残骸发酵产生、植物呼吸作用产生 碳酸盐岩地层的脱碳酸作用 深部高温下,变质作用生成 人类活动,在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时,大气中的 增加 作用:地下水中 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结晶岩风化溶解的能力愈强!,(4)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特征小结:气体成分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氧化环境 还原环境 气体成分增加水对盐类的溶解能力促进水岩的化学反应(即相互作用),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1)概述:地下水中组分很多,而分布广、含量多的主要有七种离子:阴离子:HCO3-,SO42-,Cl-,阳离子:Ca2+,Mg2+,K+,Na+离子成分含量与
6、什么有关?各种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即某元素在地壳化学成分中的重量百分比 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 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自然界,丰度较高的元素,如Si、Al、Fe,在水中含量很低;而某些丰度较低的,如Cl、S、C,在水中含量却很高。这说明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起主要作用。,6.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2)主要离子的相对含量与地下水中的总含盐量(TDS)关系常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特征,与地下水的矿化度(或TDS)具有以下关系:矿化度:低 中 高 阴离子:HCO3-,SO42-,Cl-,阳离子:Ca2+Ca2+、Mg2+,Na+K+为什么?先看看表6-1
7、,找出表中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主要离子构成的盐类溶解度的大小为:碳酸盐类 硫酸盐类 氯化物(氯盐)从表6-1,可以理解地下水水中主要离子含量与水的矿化度(或TDS)之间的关系。,表6 地下水中常见盐类的溶解度(0,单位:g/L),1、氯离子(Cl-)(1)特点:是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离子,每升水中由数毫克至数百克不等。在高矿化度水中,C1-常占优势。不被植物吸收、不被土壤颗粒吸附、不易沉淀析出,是地下水中最稳定的离子,因此Cl-常常是水中含盐量多寡的标志。(2)来源:A、含岩盐的沉积岩或氯化物溶解;B、含氯化物的岩浆岩风化溶解;C、海水补给;D、火山堆积物的溶滤;E、人为污染:工业、生活污水及粪
8、便。,2、硫酸根离子(SO42-)(1)特点:高矿化度水中,SO42-含量仅次于Cl-;中等矿化 度的水中,SO42-常称为含量最多的阴离子。(2)来源:A、主要为石膏及其它含硫酸盐的沉积物。B、天然硫和硫化物矿物的氧化作用(含黄铁 矿的煤系地层)也可以给地下水带来SO42-,如:2S十3O2十2H2O 4H+十2SO42-2FeS2十7O2十2H2O2FeSO4十4H+十2SO42-C、化石燃料,产生大量SO2,形成“酸雨”,3、重碳酸根离子(HCO3-)(1)特点:地下水中含量一般不超过1gL,因为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类岩石,而它的溶解度很小,只有当地下水中存在CO2时才较易溶于水。
9、通常以HCO3-为主要成分的地下水含盐量都不高,因此它是淡水的特征。(2)来源:A、在水中有一定量的CO2存在时,碳酸盐溶解。CaO3+H2O+CO2 2HCO3-+Ca2 MgO3+H2O+CO2 2HCO3-+Mg2 B、铝硅酸盐风化溶解。Na2Al2Si6O16十3H2O十2CO2 2HCO3-H4A12Si2O9十2CO3-十4SiO22Na+(钠长石)CaO2Al2O34SiO2+2CO2+5H2O 2HCO3-+Ca22H4Al2Si2O3(钙长石),4、钠离子(Na+)(1)特点:地下水中分布最广泛的阳离子,其含量可由每升数毫克至数十克。是高矿化度中主要阳离子。(2)来源:A、沉
10、积岩中岩盐及其它的钠盐;B、海水或古海水的残余;C、火成岩与变质岩中某些含钠矿物(如钠长石)的风化溶解。2NaAlSi3O8十2H2O十CO24H4A12Si2O9十Na2CO3十4SiO2Na2CO3十H2O 2Na十HCO3-十OH-所以,在酸性火山岩地区可以形成HCO3-Na+型水。,5、钾离子(K+)(1)特点:钾离子(K+)的来源与Na+相似。在低矿化度中甚微,而在高矿化度中多。虽然地壳中钾的含量高,且钾盐的溶解度也很大,但是因为K+容易被粘土吸附,被植物吸收,同时参与形成难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如水云母、蒙脱石等),所以在地下水中含量不如Na+大。由于K+、Na+性质相近,K+含量低,
11、在地下水分析中,两者合并计算。(2)来源:A、钾盐沉积岩的溶解;B、岩浆岩、变质岩的钾岩矿物风化溶解。,6、钙离子(Ca2+)(1)特点:Ca2+在地下水中分布广,一般含量低。很少超过lg/L。因为Ca2+主要来源于地下水溶解碳酸盐类岩石,而这类岩石的溶解度很低。Ca2+的随着含盐量的增高,相对含量很快减少。由于CaCl2 的溶解度相当大,所以矿化度格外高时,Ca2+可以时主要阳离子(Na+)。(2)来源:A、碳酸盐的沉积物,膏盐沉积物;B、岩浆岩、变质岩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7、镁离子(Mg2+)(1)特点:地下水中分布广,含量低,通常不作为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溶解度比Ca2+高,但一般含量比
12、Ca2+低,这是因为Mg2+容易被植物吸收,同时参与次生矿物的组成。在富含铁镁矿物的超基性岩石发育地区,有时可以见到含Mg2+高的地下水。(2)来源:白云岩、变质岩、基性岩浆岩(如辉石、橄榄石等)的风化产物。如(Mg,Fe)2SiO4十2H20十2C02MgCO3十FeCO3十Si(OH)4 MgCO3十H20十CO2 Mg2+十2HCO3-,三、地下水中的其它成分,1、次要离子:如 H、Fe2+、Fe3+、Mn2+、NH4、OH-、N02-、NO3-、CO32-、SiO32-及P043-等。2、微量组分:Br、I、F、B、Sr等。3、胶体:Fe(OH)3、A1(OH)3,及H2SiO3等。4
13、、有机质:常以胶体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常使地下水酸度增加,并有利于还原作用。5、微生物:在氧化环境中存在硫细菌、铁细菌等;在还原环境中存在脱硫酸细菌等;此外,在污染水中,还有各种致病细菌。,四、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一、矿化度 1、定义: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含量(总溶解固体)。单位:g/L。矿化度包括所有可溶解物及胶体,但不包括游离状态的气体成分。矿化度表示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即水的矿化程度。2、测定方法 A、蒸干测定法:在105-110 蒸干后 干涸残余物的含量。B、分析结果计算法:水样分析的阴阳离子相加,HCO3-只计取其含量的一半。2HCO3-CO32-+CO
14、2+H2O,二、水化学成分表示-库尔洛夫式 库尔洛夫式表示方法:只表示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10者,且按递减的顺序排列,主要的阴阳离子分居于横线上下。分式的前端表示矿化度(M)及各种气体成分和特殊成分(Br-、I-等),单位为g/L,后端表示水的温度t。含量标于符号的右下角,Cl20.8。若右下角有原子数时,将其移至右上角。,6.3 地下水的温度,地下水的温度变化主要受气温和地温的影响。地下水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内部的热流。1、地壳温度的分带性 地壳按热力状态从上而下分为变温带、年常温带和增温带。变温带地温受气温的影响呈周期性的昼夜、季节和年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常温带:温度
15、变化幅度趋于零的温度相对稳定深度带。常温带的最大深度为3040m,在气温变化较小的海洋性气候地区,常温带深度较小,可为10m左右。,变温带,增温带,常温带,变温带12m,昼夜变化1530m地温年变化只有0.1,增温带:常温带以下的地温,主要受地球内部热力的影响,随着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的地带。,2.地下水的温度受其赋存与循环处所的地温控制。变温带:浅埋地下水显示微小的水温季节变化。常温带:地下水水温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很接近,这两带的地下水,常给人以“冬暖夏凉”的感觉。增温带:地下水随其赋存与循环深度的加大而提高,成为热水甚至蒸汽。如西藏羊八井的钻孔,获得温度为160的热水与蒸汽。,地下水水温的
16、计算:已知年平均气温(t)、年常温带深度(h)、地温梯度(r)时,可概略计算某一深度(H)的地下水水温(T),即:地下水循环深度计算:利用地下水水温(T),可以推算其大致循环深度(H),即:地温梯度的平均值约为3100m。通常变化于1.54l00m之间,但个别新火山活动区可以很高。如西藏羊八井的地温梯度为300100m。,地下水按温度分类 1、过冷水:100 地下水温度的测定 泉水的温度,测测量泉的出口处;井水温度则测近井底处。,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本节讨论的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水与岩的相互作用,经常发生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条件下发生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
17、化时发生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阴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岩土表面吸附阳离子与水中 阳离子的作用 混合作用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地下水交汇 混合时发生 人为活动的作用,一、溶滤作用 1、定义:在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某些组分向地下水中转移的过程,其结果是,岩土失去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中获得相应的化学组分,通常水的矿化度会增高。如:2、影响因素(水和岩两个方面考虑)岩土的化学组分及组分的可溶性:通常流经什么样岩土,就会有什么样的水化学特征;与组分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有关:盐分溶解度的差异,使易溶组分很快进入水中,而难溶组分缓慢进入水中。如:石灰岩地区常见 HCO3-+Ca2+水、花岗岩地区常见
18、HCO3-+Na+水,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水的溶解能力:与水的矿化度(TDS)、气体组分(CO2、O2)含量有关a.水中已溶组分的多少即水的矿化度大小,随着盐份在水中的含量增高,水的溶解能力逐渐降低;b.水中某些气体组分含量越高,如CO2、O2,可以增相应盐类的溶解度(碳酸盐类,硫化物的氧化)通常,入渗到地下的水(如降水、河水等),矿化度很低,随着水在地下含水岩层的运移,与岩土发生溶滤作用后,不断有新的盐份被溶解到水中,地下水的矿化度(TDS)增高,水的溶解能力就会下降。请思考:如此下去,最终地下水的溶解能力0,溶滤作用将会停止吗?为什么?地下水是如何保持它的溶解能力的
19、,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地下水的流动(交替)性:地下水的流动性是维系水的溶解能力的条件。而地下水的流动性取决于水的径流和交替强度(即V与Q):停滞与流动很缓慢的地下水,溶解能力最终会降低为零,溶滤作用很弱;地下水流动速度快,水交替(更新)迅速,CO2,O2不断被补充,低TDS水不断更新已经降低溶解能力的水,保持水的溶解能力。请思考:如果某一地区,地下水流动很快,水交替(循环)迅速,水化学特征如何?也就是说,某一地区溶滤作用进行的很强烈,长期作用结果地下水中的矿化度高(TDS)如何?水中阴离子和水中阳离子以什么为主?,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3、溶滤作用
20、的结果:长期强烈溶滤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以低矿化度的难溶离子为主,如 HCO3-Ca或 HCO3-CaMg水。这是由溶滤作用的阶段性决定的!设想岩层中原来含有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等各种矿物盐类。开始阶段水流作用,Cl盐最易溶水中随水带去,不断转入岩层中 Cl盐贫化 随后,相对易溶的SO42-盐也被溶入水中随水带走,岩层中 SO42-盐也贫化 最后(岩土中),只剩较难溶的碳酸盐类,溶滤的结果水中的化学成分就以较难溶的碳酸盐(或硅酸盐)为主。,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4、溶滤作用小结:溶滤作用需要从地质历史发展的眼光(角度)来理解的,即长期的过程,是地质历史时期长期
21、作用的结果。地下水是不断运动的,溶解的组分会被水流带走。前期溶滤作用,地下水中成分体现水流经的地层岩性特征;后期溶滤作用的结果长期强烈溶滤作用的结果,地下水呈低矿化的难溶组分特点。,6.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定义:地下水在蒸发排泄条件下,水分不断失去,盐分相对浓集,而引起的一系列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发生浓缩作用的条件是,以蒸发作用为主的干旱办干旱地区,集中排泄的地带。浓缩作用的结果:往往形成高矿化度的以易溶离子为主的地下水(Cl-,Na+为主的)HCO3-、Ca2+、Mg2+SO42-、Na+Cl-、Na+低矿化度 中矿化度 高矿化度 浓缩作用的影响因素-与蒸发排泄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 形成 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