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课案.ppt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课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课案.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木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12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了解土木工程灾害及防治的基本概念;了解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熟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了解地震灾害及防治;了解风灾及防治;了解火灾及防治;了解地质灾害及防治;了解结构的检测与加固。,任务一 概述,一、基本概念1.灾害概念灾害是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通常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局部可以扩张、发展和演变成灾难的各种现象。它一般具有危害性、突发性、永久性、频繁性、不重复性、广泛性与区域性。2.土木工程灾害的概
2、念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但是土木工程在带来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土木工程灾害是指由于人们的不当活动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导致所建造的土木工程不能抵御突发的荷载,而致使土木工程失效和破坏,乃至倒塌而造成的损失。,任务一 概述,二、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1.灾害及土木工程灾害的种类灾害的种类多,分类方法也各不同,但按灾害的形成机制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包括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虫灾等。3.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包括火灾、燃气爆炸、地陷(人为地大量
3、抽地下水造成的)以及不适当的工程设施对环境造成的隐患,或者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工程事故等。,任务一 概述,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1.灾害监测监视测量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变化数据的工作叫作自然灾害监测。监测工作的直接口的是取得自然因素变化的资料,用来认识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进行预防和预报。自然灾害的监测方式主要有航空遥感监测、地面台风监测、深部或地下孔点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2.灾害预报灾害预报是指根据灾害的周期性、重复性、灾害间的相关性、致灾因素的演变和作用、灾害发展趋势、灾源的形成、灾害载体的运移规律,以及灾害前兆信息和经验类比,对灾害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做出估计或判断。,任务
4、一 概述,三、土木工程灾害的基本防治对策和措施3.防灾防灾是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的避让性预防措施,这是最经济、最安全又十分有效的减灾措施。防灾措施主要有规划性防灾、工程性防灾、技术性防灾、转移性防灾和非工程性防灾等。4.抗灾抗灾是指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做出的反应,如抗洪、抗震、抗风、抗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工程结构的抗灾与工程结构灾后的检测与加固等。5.救灾救灾是灾害已经开始后迅速采取的减灾措施。,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一、地震的基本概念1.地震地震是地壳在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火山喷发等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的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
5、地面的颠簸和摇动。2.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震级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是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级(M)是距震中100千米处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秒,衰减常数约等于1,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值的对数来表示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二、地震的类型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板块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也称“断层地震”。2.火山地震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沿深度每增加100米,温度上升2-5度
6、,在地下100千米深处的地温已达到1200-1300度。因此,在高温下岩石呈熔融状态形成岩浆,如果地壳中有断裂等薄弱地带,岩浆在强大压力作用下,将沿这些断裂处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3.陷落地震地表或地下岩层因洞穴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洞穴主要有石灰岩溶洞和矿山采空区。陷落地震很少造成破坏,震级也很小。,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二、地震的类型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叫诱发地震。口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为6.5级,1967年12月发生在印度柯依纳水库,直接死亡人数约为177人,受伤人数超过1700人,大批房屋倒塌或损坏,成千上万的人无家
7、可归。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1.直接灾害(1)地面的断裂错动和地裂缝。(2)喷砂、冒水。(3)局部土地塌落。(4)滑坡、塌方。(5)公路、铁路及桥梁的破坏。,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2.间接灾害(1)火灾。(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3)地震海啸。四、防震减灾1.基本对策目前,减轻地震灾害可分为地震预测预报、地震转移分散和工程抗震三个方面的宏观对策。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防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口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任务二 地
8、震灾害及防治,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场地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作出综合分析,从而选择建筑场地。(2)地基和基础。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3)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宜对称、规则、力求使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突然变化。(4)抗震结构体系。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以及经济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任务二 地震灾害及防治,三、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灾害(5)结构构件及连接结构。
9、结构构件应具有良好的延性,力求避免脆性破坏或失稳破坏。连接及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性。(6)非结构构件。附着于楼、屋面结构构件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围护墙应考虑对主体结构抗震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7)隔震与消能。隔震与消能技术的采用,要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方案及使用条件等,经对结构体系进行技术的综合对比分析后确定。(8)材料与施工。除确保执行材料和施工的一般要求外,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殊要求。,任务三 风灾及防治,一、风的基本概念1.风及其种类风是大气层中空气形成的压力作用运
10、动。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大气层所吸收的太阳能量不同,造成了各地空气温度的差异,从而产生气压差,气压差驱动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这就形成了风。自然界中常见的风包括阵风、旋风、海陆风、龙卷风、山谷风、台风、焚风、季风、干热风等。2.风速和风力等级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越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米/秒或千米/时来表示。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任务三 风灾及防治,任务三 风灾及防治,二、风灾害1.引起灾害的常见风型一般6级以下的风不会引起大的危害,6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 灾害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6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