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docx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CECSxxx-202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diumhypochloritedisinfection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diumhypochloritedisinfection(征求意见稿)T/CECSxxx-2023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3年X月X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北京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
2、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30号文)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商品次氯酸钠消毒系统、次氯酸钠现场制备消毒系统、排放、施工和验收、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
3、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O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上海市供水管理处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1 总则12 术语23基本规定33.1 一般规定33.2 工艺选择34商品次氯酸钠消毒系统44.1 基本组成与形式44.2 进料44.3 待检、储存44.4 加注54.5 监测和控制55次氯酸钠现场制备消毒系统65.1 基本组成与形式65.2 储盐65.3 溶盐65.4
4、制备75.5 溶液储存75.6 投加85.7 检测和控制85.8 97施工和验收107.1 一般规定107.2 次氯酸钠现场制备系统108运行管理111.1 运输111.2 进货检验111.3 储存111.4 稀释111.5 投加111.6 日常管理129 维护管理139.1 维护139.2 管理1310 安全管理1410.1 安全管理1410.2 安全防护14用词说明15引用标准名录16目次18制定说明19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33.1 Generalrequirements33.2 Processsel
5、ection34 Commercialsodiumhypochloritedisinfectionsystem44.1 Basiccomponents44.2 Feedstock44.3 InspectedandStorage44.4 Dosing54.5 Monitoringandcontrol55 Insitupreparationsodiumhypochloritedisinfectionsystem65.1 Basiccomponents65.2 SaltStorage65.3 SaltDissolution65.4 Preparation75.5 Storageofsodiumhyp
6、ochlorite75.6 Dosage85.7 Monitoringandcontrol86 Discharge97 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107.1 Generalrequirements107.2 Insitupreparationsodiumhypochloritesystem108 Operation118.1 Transportation118.2 Incominginspection118.3 Storage118.4 Dilution118.5 Dosage118.6 Dailymanagement129 Maintainenance129.1 Ma
7、intainenance139.2 Management1310 Safety1410.1 Safetymanagement1410.2 Safetyprotection14Wordingdescription151.istofquotedstandards16Contents1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91总贝!11.0.1为加强次氯酸钠溶液使用的管理,确保在城镇供水中次氯酸钠溶液使用的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永久性供水工程,使用商品次氯酸钠或现场制备次氯酸钠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
8、管理。有效氯含量不大于5%的次氯酸钠溶液的使用、储存亦可适合本规定执行。1.0.3有效氯含量大于5%的次氯酸钠溶液属于危险化学品,其储存、使用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等法律法规要求。1.0.4商品次氯酸钠或现场制备次氯酸钠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商品次氯酸钠溶液commercialsodiumhypochlorite次氯酸钠的溶解液,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不稳定,受热受光快速分解。为水厂外购产品。
9、2.0.2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insitupreparationsodiumhypochlorite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适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次氯酸钠溶液。2.0.3次氯酸钠氯消毒系统sodiumhypochloritedisinfectionsystem由储存、投加、排放等环节组成,辅以待检、转输、配置、稀释、中和等环节。2.0.4计量泵投加meteringpumpdosing采用计量泵作为增压设备,进行次氯酸钠加注,流量仪计量。2.0.5调流阀投加flowcontrolvalvedosing采用压力泵作为动力源进行总管增压,用调流阀进行次氯酸钠加注,流量仪计量。3基本规定3.
10、1 一般规定3.1.1 次氯酸钠具有较强氧化性,既可作消毒剂,也可作预氧化剂。3.1.2 使用的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和现场制备次氯酸钠发生器应具有省级以上卫生部门颁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3.1.3 次氯酸钠发生器应符合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3的有关规定。3.1.4 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所用的食用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食用盐GB5461一级或以上标准,且应为无碘盐。严禁使用工业盐。3.1.5 系统中采用的涉水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有关规定。3.1.6 次氯酸钠氯消毒系统应有配套的安全保障措施。3.1.7 系
11、统中所有与次氯酸钠溶液接触的设备与器材均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所有可能接触到次氯酸钠溶液的建筑结构、构件和墙地面均应作防腐处理。3.1.8 次氯酸钠溶液不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以及与其他可能发生危险反应的物品共储、共运、共管,不宜共沟。3.2 工艺选择3.2.1 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和工艺流程,确定次氯酸钠投加点位置、数量和加注率。3.2.2 选用次氯酸钠溶液时,可结合当地运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A型商品次氯酸钠(I级)或由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水现场制取。3.2.3 次氯酸钠投加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水厂规模经济技术比较,选择采用计量泵投加或调流阀投加。3.2.4 次氯
12、酸钠消毒系统宜采用全自动控制模式。在设定次氯酸钠投加率后,可按流量比例自动投加,亦可辅以余氯反馈。3.2.5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中设备能力应能适应水质、水量变化,并能在设计变化范围内精确控制剂量。设备应设置备用量。4商品次氯酸钠消毒系统4.1 基本组成与形式4.1.1 商品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设计包括次氯酸钠原液进料、储存、投加。4.1.2 商品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设计应有相应有效的安全设施。4.2 进料4.2.1 进料方式可根据实际条件,选用重力直接进料或经泵提升进料。4.2.2 次氯酸钠溶液进料口应独立设置,和其他药液进料口距离不宜小于IOm04.2.3 进料口应加盖,并设双锁保护,宜配置具有声
13、光报警功能的开锁装置。4.2.4 进料口周围宜设防流散设施,其容积宜不小于1辆槽车容积,防流散设施中的残液应统一收集、处置。4.2.5 进料口应设置标志标识,标明药剂名称及浓度警示标志。4.3 待检、储存4.3.1 水厂宜设置待检池。待检池容积不小于1辆槽车体积。4.3.2 次氯酸钠溶液应单独密闭储存,不应与其它化学药剂混存、混放。当次氯酸钠和其他药液储存在同一建筑物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储存间。433用于存储有效氯大于5%次氯酸钠溶液的建筑物应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安全等级一级,且不应有地下室。4.3.4 次氯酸钠储存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的有关
14、要求。4.3.5 次氯酸钠溶液可储存在室内或室外。当室外储存采用罐体时,应采用遮阳措施。设置于室内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OO13要求配置机械通风装置。储液罐上宜标注次氯酸钠浓度。4.3.6 当采用池体储存时,次氯酸钠储不应和其他溶液储池贴邻布置和共用池壁。在储池周边应有宽度不小于1.5m的检查通道。4.3.7 次氯酸钠溶液宜采用罐体储存,当采用罐体储存时,罐体底部宜设置独立基础,保证罐体放空。储罐之间宜留有宽度不小于0.5m的检修通道。4.3.8 储罐区域应设置围堰,围堰应满足以下要求:1)围堰应选用不燃烧材料建造,耐化学品腐蚀,且必须密实、闭合、无泄漏;2)围堰的有效容积
15、不小于最大的1个储罐的公称容量;3)不应与其他溶液共用同一围堰。4.3.9 罐体泄漏时外溢溶液按本标准6.2执行。4.4 加注4.4.1 宜采用独立的加注间。与其他药剂设置在同一房间内时,应设置隔离措施。4.4.2 加注泵进口、出口管路上宜设置排气装置,出液管应设有安全阀保护管路安全。4.4.3 加注泵进液总管应从储液罐(池)底部引出。4.4.4 加注泵进液总管宜设置双母管。厂区内加注管宜设置备用管。4.4.5 加注泵宜采用正水头进水启动。4.4.6 加注点投药管端口采用60。坡口,坡口应背水流设置。4.4.7 当加注泵进水口安装高度高于储液池底标高时,加注泵应具有满足水泵启动的吸高,加注泵进
16、水管起端应设置底阀,泵头设置自动灌水装置。4.5 监测和控制4.5.1 系统中在线检测仪表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液池(罐)应配置液位仪,并设有高、低液位报警;2)每个加注点应至少配置1个流量仪。4.5.2 系统中与化学药剂或清洗废液接触的各种仪表均应满足防腐要求。4.5.3 对于加氯设施区域,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等,满足相关安全防范要求。在进料口、加氯间、室外待检池、储液池、储罐区等处分别设置摄像巡视点。加氯间等出入应设有门禁系统。4.5.4 次氯酸钠间通风装置控制宜纳入自控系统。4.5.5 电气柜、控制柜不宜与加注设施共处一室,宜设置于独立的配电控制间内。5次氯酸钠现场制
17、备消毒系统5.1 基本组成与形式5.1.1 次氯酸钠现场制备消毒系统的设计包括储盐、溶盐、发生、溶液储存、投加、尾气排放等,次氯酸钠发生系统可采用成套设备,并应有相应有效的安全设施。5.2 储盐5.2.1 考虑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储盐量宜按平均投加量的510d计算。5.2.2 食盐应存放于专用清洁区域,设置于制备设备附近。宜设置独立的盐库。5.2.3 计算储盐储存区域面积时,堆放高度宜按1.52.0m计。5.2.4 所用食盐应以袋装或其他形式密封存放;盐库应做好防雨、防潮、防洪,室内地坪标高至少高于厂站设计地坪标高0.45mo5.2.5 储盐区域应便于运输车辆停靠和进料,并配有搬运设施。5.
18、2.6 食用盐储存间内的起重设备、电气设备、门窗等均应采取耐高盐度的防腐措施。5.3 溶盐5.3.1 溶盐用水应为经过软化的自来水。软化水可采用钠离子交换软水器现场制备获取。软水硬度不大于20mgLCaCo3。5.3.2 溶盐装置能力应满足最大投加量要求,并宜有2030%的富裕能力;容积应满足一次投加食盐连续使用的设计天数要求。装置宜设置2套及以上,可互为备用。5.3.3 溶盐可采用溶盐罐或溶盐池。有效氯发生量为IOkgZh及以上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宜设置溶盐池。5.3.4 溶盐罐宜由次氯酸钠发生器厂家配套,材质应为耐腐蚀轻质材料。溶盐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内壁应采取防腐和防渗处理。5.3.5
19、在溶盐罐或溶盐池进盐宜采用电动起吊装置、破包机或自动上料机等设施。若直接接触食盐,应采用高等级不锈钢、玻璃钢等防腐蚀材质。5.3.6 溶盐罐(池)的进水管设置应有利于溶解,避免产生短流,且应保持溶盐罐(池)内液位在恒定范围内。5.3.7 溶盐罐(池)底部应铺设过滤层,且应将出水管路设于过滤层下方。5.3.8 溶盐池顶部应设置盖板。5.3.9 溶盐罐(池)应设有排空和清洗装置。5.3.10 离子交换软水器应设置于溶盐罐(池)附近,再生时使用的饱和食盐水由溶盐罐(池)提供。5.3.11 溶盐罐(池)放空时不应直接排入下水道,需处置达到所在地执行的排放标准方可排放。5.4 制备5.4.1 对于大型或
20、重要性较高的水厂,在制取次氯酸钠溶液时,宜设置2组以上次氯酸钠发生装置。5.4.2 为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电极提供直流电的整流装置应位于独立的房间内,宜设空调等设施保持房间合适的温度和湿度。5.4.3 电解槽外壳宜采用透明材质,电解槽、管路、控制应分区布置。5.4.4 宜使用隔膜计量泵输送饱和食盐水溶液进入电解槽。5.4.5 发生装置主机部分应为具有防护功能的柜式或箱式结构,主要管路和电解槽裸露不得在外。5.4.6 发生装置应有清晰的管路布置和连接,包括进液管路、进水管路、电解槽管路、出液管路、排放管路等,且最大可能在生产工厂完成管路组装。5.4.7 在发生装置的电解电极和出液管路中,应保证氢气
21、不会在发生装置的任何部位积聚。5.4.8 应配套设置氢气收集、稀释、排放装置,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的相关规定。5.4.9 氢气收集、稀释、排放管路的设计和布置应保证任何区域均无氢气积聚。5.4.10在氢气排放入室外大气的排放点附近应设1个球形防爆区域,区域半径由单位时间制备量决定。5.5 溶液储存5.5.1 次氯酸钠制成的溶液储存容量一般按24h48h最大用量计,应密闭保存。5.5.2 电解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应在储存前进行气液分离。5.5.3 次氯酸钠溶液储存方式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相同,按4.3中相关章节执行。5.5.4 溶液罐顶部应设置强制通风系统,高空排放。5.
22、6 投加5.6.1 次氯酸钠溶液加注方式和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相同,按4.4中相关章节执行。5.7 检测和控制5.7.1 溶盐罐(池)内应设置监测液位的传感器,并配有液位开关,有条件的宜再设置监测盐位的传感器。产品溶液罐和储液罐应设液位监测、液位保护;储罐外围堰内设置泄露传感器。5.7.2 发生器主机出口应设置取样口,检测成品浓度等各项指标。5.7.3 发生装置应配置就地PLe并具有远传通讯功能。5.7.4 监测进入发生器的盐水浓度,确保自动稀释配比,保证稳定的制备浓度。5.7.5 电解产生的次氯酸钠应设温度监控。5.7.6 在发生器所在建筑物室内最高点、发生器正上方以及溶液罐正上方各放置至少1个
23、氢气泄漏传感器;建筑物室内其他易积聚氢气的角落,也应设置氢气泄漏传感器。5.7.7 与氢气直接接触的氢气泄漏传感器应采用防爆型。5.7.8 所有氢气传感器均应和发生器主机联动,并能够提供报警和保护。5.7.9 应配备监测管路泄露和冷凝水泄漏的传感器或仪表。5.7.10 次氯酸钠发生器间电气设备应按防爆设计。6排放6.1.1 次氯酸钠残液不可与其他化学药剂排入同一排水沟(管)。6.1.2 排放和溢流时,次氯酸钠溶液不可直接排入下水道,应排入专用的收集井或收集桶内,作为化学品废弃物处置。6.1.3 收集井或收集桶必须独立设置,且与其他化学药剂的收集装置布置间距不小于3m。6.1.4 室外管沟加药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次氯酸 消毒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