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镍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其影响分析.docx
《某铜镍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其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铜镍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其影响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铜镇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其影响分析孙志勇I,孙颜波2(1.陕西天地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99:2.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西安710018)摘要,我国西部某大型铜银矿具有极大的资源战略地位,矿石自然类型为浸染状硫化镇贫矿石。试验对该矿石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及矿物嵌布特征等,并探讨分析了对选矿工艺的影响。研究得知:矿石可回收的目的元素Ni含量为0.41%,综合伴生元素为Cu、Co、AU和Ag,银和铜的硫化相占有率分别为63.41%和77.89%:银矿物嵌布特征复杂,主要以银黄铁矿为主,部分银黄铁矿具有粒度较细、乳浊状、包裹状
2、等不利因素,部分Ni元素以分散状存在于褐铁矿、脉石矿物中,必然造成银的损失:矿石中含CU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铜矿与银黄铁矿、磁黄铁矿浸染状密切连生,对Ni的选矿回收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关键词:银矿;矿石性质:矿物学:银黄铁矿。引言我国铜矿资源相对丰富,在已查明矿产地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均有铜资源分布,但我国的银资源相比较为短缺,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其对外依存度高达90-94%,来源集中度亦超过90%,每年需从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大量进口,我国可谓“贫锲国”。引银作为“工业维生素,大量应用于不锈钢产业上,其全球消费量占比高达65%,我国不锈钢的锲消耗量约占85%凶;此外锂电行业的蓬勃发展,
3、进一步加剧了对锲的需求,当前三元锂电池对锲的消费占比逐步提升,需求增速高达21-40%。全球银的供需方面总体为短缺状态,铢的行情受到格外关注,银资源的开发有望进入新的阶段,锲资源的战略性越发凸显。该矿石是我国西部地区探明的大型铜锲矿,储量达百万吨级,据称是我国潜力最大的铜银矿区,具有重大的内在价值,对补缺我国锲矿资源紧缺短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进一步科学、详尽的掌握该矿石特征,全面搭建起矿产资源的基础数据资料,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高效性,试验针对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1工艺矿物学研究作者简介:孙志勇(1984-),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
4、主要从事金属矿技术工艺研发及资源综合利用。Email:feige0er1.1 矿石化学组成对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化验分析,其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列表1。注:*单位为g/t。表1矿石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成份Au*Ag*PbCuZnTFeSAsCoNiSb含量/%0.192.400.0020.190.0018.200.960.080.020.410.008成份CaOMgOAI2O3K2ONa2OMnSiO2TiO2SnCr2O.1LOI含量/%2.5630.623.290.100.470.2537.900.231.520.346.50由表1可知,矿石化学成分以Sio2、MgO为主,其次是TFe、AI2O3C
5、aO等。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为Ni,含量为0.41%;可伴生综合利用的元素为Cu、Co、Au、Ag0矿石中Mge)含量较高,为30.62%,可能对锲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2 物相分析为分析有价元素的物相形态,对矿石目的元素Ni及伴生元素Cu分别进行了物相化学分析,结果列表2和表3。表2银物相分析结果相类础化银中银硫化银中银氧化银中银硅酸盐中镁合计含量/%0.020.260.030.100.41占有率/%4.8863.417.3224.39100.00表3铜物相分析结果相类氧化铜中铜硫化铜中铜结合铜中铜合计含量/%0.0390.1480.0030.190占有率/%20.5377.891.58
6、100.00由表可知,矿石中镇以硫化相为主,占有率为63.41%,其次是硅酸盐中银,占有率为24.39%,其它相类占有率较少;矿石中铜以硫化相为主,占有率为77.89%,其次是氧化铜中铜,占有率为20.53%,结合相的铜占有率较少。1.3 矿石矿物组成经显微镜详细鉴定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成及含量列表4。龙4矿石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物名称含量/%矿物名称含量/%矿物名称含量/%矿物名称含量/%橄榄石Qn黑云母微量磁黄铁矿2.0蓝辉铜矿御集辉石JUU钠长石微量黄铜矿0.5黝铜矿角闪石绿泥石微量红碑银矿0.1孔雀石蛇纹石磁铁矿0.1神锲矿0.02墨铜矿纤闪石格铁矿0.3褐铁矿自然铜斜长石钛铁矿0.5黄铁
7、矿微量方解石5.O银黄铁矿0.7斑铜矿由表4可知,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和方解石等,金属矿物磁黄铁矿含量约2.0%、黄铜矿含量约0.5%、银黄铁矿含量约0.7%,是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其余金属矿物含量较少。1.4 矿物化学成分对矿石中的主要含Ni矿物和含Cu矿物分别进行了多个样点的化学成分能谱分析,将各样点的平均值分析结果列表5和表6。及5主要锲矿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矿物名称一NiFe化学成分及含量小SAsSb0Co银黄铁矿35.7931.8032.41红碑银矿46.1852.000.221.60碑银矿51.990.7145.781.010.33表6主要铜矿物的化学成分
8、分析矿物名称化学成分及含量小FeCuSNi0Mg黄铜矿29.6835.4134.91斑铜矿化黄铜矿28.8742.3728.77氧化黄铜矿28.7333.9125.443.686.491.14褐铁矿化黄铜矿49.4515.7915.8218.12斑铜矿11.4760.8425.911.78自然铜0.4399.57由表5可知,锲黄铁矿的含Ni量为35.79%,介于其理论值22-42%;红碑锲矿的含AS量、含Ni量与理论值(NiAS)接近,并含少量的Sb和O;神银矿的化学成分与理论值(Ni3As2)相近,但也含有少量Fe、CO和0。由表6可知,黄铜矿化学成分与理论值相近,但黄铜矿次生矿物的化学成分
9、变化较大;斑铜矿和自然铜的化学成分与理论值基本相近。1.5 矿物粒度特征对矿石中主要含Ni矿物的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列表70表7主要银矿物粒度统计分析粒级mm银黄铁矿/%红碎银矿/%银矿/%-0.32+0.1616.4538.9528.36-0.16+0.0836.499.748.22-0.08+0.0431.1025.3230.20-0.04+0.0213.8817.6522.81-0.02+0.011.716.188.14-0.010.372.162.27合计100.00100.00100.00由表7可知,锲黄铁矿的粒度主要分布在+0.02-0.32mm,占97.92%,其中+0.
10、04-0.32mm占84.04%。红碑锲矿的粒度主要分布在+0.02-0.32mm,占91.66%,粒度变化不连续,有两个粒度集中分布区,+0.16-0.32mm及+0.02-0.08mm粒级区间含量比较高,分别为38.95%和42.97%。碑锲矿粒度粗细不均,与红碑银矿粒度规律相似。1.6 嵌布特征及矿物形态1.6.1 镁矿物(1)银黄铁矿:是矿石中主要的含Ni矿物。银黄铁矿形成时间晚于橄榄石和辉石,早于纤闪石、蛇纹石,与磁黄铁矿、黄铁矿密切共生,以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其嵌布类型具有五种形态:一是与磁黄铁矿、黄铜矿密切共生且连生,呈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粒间,接触边界比较平直,该部分锲黄铁
11、矿多为自形一半自形粒状和圆粒状,约占总量90-95%。二是单独产出于脉石中,以它形粒状沿岩石裂隙分布,具有碎裂的特征,部分矿物沿碎裂纹发生了褐铁矿化,该锲黄铁矿约占总量5%。三是以乳浊状、叶片状的固熔体分解物分布包裹在部分磁黄铁矿中,与磁黄铁矿嵌布紧密,呈现明显的定向排列特征(见图1),这部分锲黄铁矿粒度细小至0.001-0.005mm,含量小于0.1%。四是与磁黄铁矿形成集合体,被纤闪石交代,呈现细粒状和纤片状,该部分锲黄铁矿同样粒度细小,含量极少。五是锲黄铁矿包裹着乳浊状(0.001-0.003mm).火焰状、不规则状(0.005-0.02mm)的磁黄铁矿,粒度较细且含量极少。Pyr-磁黄
12、铁矿;Pe-银黄铁矿图1磁黄铁矿包裹锲黄铁矿(2)红神银矿:主要分布在基性岩中,具有两种嵌布类型:一是单独产出于脉石中,呈现浸染状、浸染-团粒状,粒度粗细不等。二是与黄铜矿、碑银矿密切连生,主要以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部分红碑银矿以细脉状交代黄铜矿。(3)神银矿:大部分分布在红碑银矿周围,少数独立产出于脉石中或黄铜矿中。(4)分散银:在岩浆成因的与橄榄石有关的银矿床中,Ni往往也存在于橄榄岩有关的硫化矿石中,也以类质同象替代Mg,存在于橄榄石、辉石、蛇纹石中。矿石银物相知硅酸盐中银含量较高,结合矿物的能谱分析,本矿石的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褐铁矿及橄榄石、辉石和蛇纹石等矿物中都含有银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铜镍 矿工 矿物学 特性 及其 影响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