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ppt
《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5.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5.1.1 背景,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信息,是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用途管制等土地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获得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也是国家土地主管部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及考核其效果好坏所必须的。目前,由于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造成了对非农用地缺乏宏观控制,出现了“批荒占耕”、“多批少报”、“闲置撂荒”等现象,导致国家大量土地资源、资产流失。为控制这种土地严重流失的现象,必须加强管理。迅速发展的数字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
2、。,所谓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就是将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空间分布和数量上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要揭示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概念上的表达,而且还是时间序列上的演绎;它强调通过对于复杂土地利用地学现象的空间与时间上的综合表达和描述,来揭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现象演变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 建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成因、过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模型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系统
3、诊断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评价模型,(1)系统诊断模型,系统诊断模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主要手段,可分为两种类型的模型:基于经验的概念化逻辑诊断模型,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概念诊断模型。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定性分析模型,它是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的基础。基于经验的统计诊断模型,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统计诊断模型。由于土地资源是一个自然人文综合体,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仅仅通过直接测量无法充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此需要将在一系列时空尺度下的观测结果同经验模型相联系,用一组观察变量(如地貌、气候、土壤、地表质地、地势等自然因
4、素),结合一组辅助性变量(如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样既能提供一个综合的方法来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同时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2)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 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及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主要手段。,(3)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评价模型,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会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而土地覆/土地利用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从而影响地区农业持续发展
5、。因此,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评价模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类模型主要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如温室效应综合评估模型、对区域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模型、对区域水循环影响模型等。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综合评价模型是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的主要手段。,5.1.3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等,(一)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1)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数量变化主要是从面积入手,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变化首先反映在不同类型的总量变化上,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可了解土地利用变
6、化总的态势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其中xij为第i种地类向第j种地类转变的面积,(2)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表达的是某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其表达式为:式中K 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 a、U b 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 为研究时段长,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 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3)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某一研究样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可表示为:式中LU i 为监测起始时间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LU i-j为监测时段内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转为非i 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
7、绝对值;T为监测时段长度。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L C 的值就是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土地利用动态度定量地描述了土地利用的变化速度,对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有积极的作用。,(二)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是由土地资源所处的地貌、气候、干湿度、土壤质地、地势等条件决定的,因此,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在综合考虑地貌、气候、干湿度、土壤质地、地势等条件下进行。基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参数,计算各行政单元的生态环境背景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质量变化模型。,(1)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指数模型,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的好坏可以用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指
8、数来表示,某行政单元某类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指数表达式为:式中Qj为第j 个行政单元某类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指数;Di为第i级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等级量值;Ai 为第j个行政单元第i 级土地资源面积;N为土地资源等级数;Sj为第j个行政单元某类土地资源总面积。,(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情况可以用生态背景质量变化率来表达,其表达式为:式中S(t-1)j为第j行政单元研究期初某类土地资源面积;Stj为第j行政单元研究期末某类土地资源面积;Q(t-1)j为j行政单元研究期初某类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指数;Qtj为j行政单元研究期末某类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质量指数;R
9、j为第j行政单元某类土地资源在t时段内生态背景质量变化率,当t 的时段设定为年时,RJ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类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年变化率。,(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反映了土地利用中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将土地利用程度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自然平衡状态分为若干级,并赋予分级指数,从而给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的定量化表达式。,(1)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可表达为:式中Dj 为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A i 为研究区域内第i 级土
10、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i 为研究区域内第i 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百分比;n 为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数。,(2)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一个特定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是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量和变化率可定量地揭示该范围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和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可表达为:式中Lb和La分别为 时间和a时间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Ai为第i级的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ib和C ia分别为某区域b时间和a时间第i 级土地利用程度面积百分比。如 Lb-a 0,或R j0,则该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否则处于调整期或衰退期。,(四)土地利用变化区域
11、差异模型,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可以用各区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及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不同来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某研究区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可表示为:式中Ka、Kb分别代表某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的面积;Ca、Cb分别代表全研究区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的面积。,相对变化率是一种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很好的方法。如果某区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R 1,则表示该区域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全区域大。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各区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不同来说明某
12、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也可以用各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不同来分析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五)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可以用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变化情况来反映。土地资源分布重心是根据人口地理学中常见的人口分布重心原理求得的,其方法为:把一个大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区,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根据居民点的分布及地形特点确定每个小区几何中心或旗县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然后再乘以该小区该项土地资源的面积,最后把乘积累加后除以全区域该项土地资源总面积。重心坐标一般以地图经纬度表示。,第t 年某种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经纬度)计算方法为:式中Xt、Yt分别表示第t 年某种土地资源分布重心的经
13、纬度坐标;Cti表示第i个小区域该种土地资源的面积;Xi、Yi分别表示第i小区域的几何中心(或旗县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通过比较研究期初和研究期末各种土地资源的分布重心,就可以得到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规律。,(六)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土地需求量预测即在全面考虑生产和生活需求,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的情况下,根据本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土地生产力及人口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来预测未来某年土地需求量,其目的是掌握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多种多样,预测方法的不同,对同一预测对象,其预测结果也有差异。每一种预测方法有其
14、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条件、多途经模拟与预测。利用不同的预测方法所得预测结果相互验证、补充,可以提高预测效果。,(1)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原始数据序列x(0)(1)、x(0)(2)、x(0)(t)作累加,生成新数据序列x(1)(1)、x(1)(2)、x(1)(t),然后利用以下模型进行预测:,(2)马尔可夫预测方法,原理:利用事物发生、发展的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矩阵,预测事物发生的状态及其发展趋势。这种方法要求有足够多的数据,才能保证预测的精度。,(3)系统动力学预测法,原理: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分析土地资源系统的结构和系
15、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反映系统基本结构的模型,然后通过调控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从而达到预测未来土地需求量的目的。,(4)规划预测法,原理:规划预测模型是在分析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行业用地发展速度、土地供需矛盾、人民生活需求及其它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预测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有: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等。规划预测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预测,如人口发展预测、消费结构预测、土地生产力水平预测等。,实现,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是叠加功能将两期或多期数据进行叠加,得到一个综合的图层。
16、再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做一些空间统计分析或输出为表文件在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5.2 农用地分等定级,5.2.1 背景,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一项计划,五项工程”中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陆续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我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如何以有限的农用土地资源保障我国新世纪的粮食安全以及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除加强农用地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以外,当务之急就是要查清我国农用地的家底(包括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状况),并建立全国性的农用土地动态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农用地分等定级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信息系统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