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力学与基础工程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讲课老师 汤连生 教授1380 977 3663714 051 028,第二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2.1 概述2.2 渗透理论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2.4 土中渗流的作用力及渗透变形,学习目标:掌握土的渗透定律与渗透力计算方法具备对地基渗透变形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基本要求:1.掌握土的渗透定律2.了解二维渗流及流网绘制3.熟悉土中渗流量计算4.掌握土中水的渗透力与地基渗透变形分析,第一节 概述,地基土以及某些土工建筑物本身(如土坝)是由颗粒状或碎块固体材料组成的多孔隙介质,其内部包含着许多互相连
2、通的孔隙或裂隙。存在于地基中的地下水,在一定的压力差作用下,将透过土中的这些孔隙发生流动,这种现象称为渗流或渗透。土中的自由水可分为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孔隙中,它是由于水-气界面表面张力的作用,地下水沿着不规则的孔隙和裂隙上升而形成的。毛细水既受重力作用还受表面张力引起的毛细力作用,两者达到平衡后在地下水位以上形成稳定的毛细饱水区,毛细饱水区的形成将可能使地基土浸湿或产生冻胀而影响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重力水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孔隙中,它受重力作用的控制,能对土体产生浮力,在透水土层中还能在水力梯度作用下发生流动而形成渗流。本章研究的就是土中重力水的运动规津。,不同的土具
3、有不同的透水能力,主要由土的颗粒组成和孔隙比等决定。土的透水性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渗透系数值愈大,表示上的透水能力愈强。土层中所有各点在同一方向的透水能力相同时,称为均质土层,否则称为非均质土层。土层中任一点处各个方向的透水能力相同时,称为各向同性土层,否则称为各向异性土层。,在许多实际工程中都会遇到渗流问题。如水利工程中的土坝和闸基、建筑物基础施工中开挖的基坑等。,闸基渗流,基坑渗流,图2-1(a)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闸基,在上游水位压力差的作用下,水将从上游河底进入闸基的地基,沿地基土中的孔隙渗向下游,再从下游河床逸出。,图2-1(b)为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时常用的防渗、护壁围护结构,在开挖基
4、坑的过程中,通常是基坑外土层中的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内水位而形成水头差,地下水将通过坑外土层绕过板桩渗入坑内。,在这些渗流问题中,通常都要求计算其渗流量并评判其渗透稳定性。当渗流的流速较大时,水流拖曳土体的渗透力将增大。渗透力的增大将导致土体发生渗透变形,并可能危 及建筑物或周围设施的安全。因此,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正确分析可能出现的渗流情况,必要时采取合理的防渗技术措施。,土坝,高90m,长1000m,1975年建成,次年6月失事渗透破坏:冲蚀 水力劈裂,美国Teton坝失事现场现状,原因,沟后面板砂砾石坝,位于青海省,高71米,长265米,建于1989年。1993年8月7日突然发生溃坝,是现
5、代碾压堆石坝垮坝的先例。,溃坝原因:面板止水失效,下游坝体排水不畅,造成坝坡失稳,广州京广广场基坑塌方,珠海祖国广场基坑失事,第二节 渗透理论,一、渗透模型 实际土体中的渗流仅是流经土粒间的孔隙,由于土体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极为复杂,导致渗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很不规则,如右图所示。,图2-2(a)水在土孔隙中的运动,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并不需要了解具体孔隙中的渗流情况,可以对渗流作出如下二方面的简化:一是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只分析它的主要流向;二是不考虑土体中颗粒的影响,认为孔隙和土粒所占的空间之总和均为渗流所充满。作了这种简化后的渗流其实只是一种假想的土体渗流,称之为渗流模型,如图2-2(
6、b)所示。,图2-2(b)理想化的渗流模型,为了使渗流模型在渗流特性上与真实的渗流相一致,它还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在同一过水断面,渗流模型的流量等于真实渗流 的流量;(2)在任意截面上,渗流模型的压力与真实渗流的压 力相等;(3)在相同体积内,渗流模型所受到的阻力与真实渗流 所受到的阻力相等。,建立渗流模型后,即可采用液体运动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对土 体渗流问题进行分析。,真实渗流与渗流模型中平均流速的关系:,渗流模型:,真实渗流:,nl.0,即vv0。模型的平均流速小于真实流速。,q:渗流流量,单位时间流过截面积A的水量,m3/s;v:渗流流速,单位时间流过单位土截面A的水量,m/s。由于真
7、实流速v0很难测定,因此工程上还是采用模型的平均流速v较方便,在本章以后的内容中所说的流速均指模型的平均流速。,式中,i=h/l,称为水力梯度,也称水力坡降;k 为渗透系数,其值等于梯度为1时水的渗透速度,cm/s。上式所表示的关系称为达西定律,它是渗透的基本定律。,1.达西渗透实验与达西定律达西(1856年)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发现土中渗透的渗流量 q 与圆筒断面积A及水头损失h成正比,与断面间距l成反比,即,或,二、达西(Darcy)渗透定律,达西实验的装置:直立圆筒。横截面积为A,上端开口。在圆筒侧壁装有两支相距为L的侧压管。:滤板。滤板上填放颗粒均匀的砂土。:溢水管。水由上端注入圆筒,
8、多余的水从此溢出,使筒内水位维持一恒定值。:短水管。渗透过滤板的水从此流入。:量杯。计算渗流量q。同时读取断面11和断面22处的侧压管水头值h1、h2,得到两断面之间的水头损失h=(L+h1)-h2。,图2-3 达西渗透实验装置图,2.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达西定律是由砂质土体(中砂、细砂、粉砂等)实验得到的,后来经过修正后推广应用于其他土体如粘土和具有细裂隙的岩石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渗透并不一定符合达西定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大量试验表明:(1)当渗透速度较小时,渗透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 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砂土、粘土中的渗透速度很小,其渗流
9、可以看作是一种水流流线互相平行的流动层流,渗流运动规律符合达西定律,渗透速度v与水力梯度i的关 系可在v-i坐标系中表示成一条直线,如图(a)所示。(2)粗颗粒土(如砾、卵石等)的试验结果如图(b)所示。由于其孔隙很大,当水力梯度较小时,流速不大,渗流可认为是层流,v-i关系成线性变化,达西定律仍然适用。当水力梯度较大时,流速增大,渗流将过渡为不规则的相互混杂的流动形式紊流,v-i关系呈非线性变化,达西定律不再适用。,图(a)细粒土的v-i关系 图(b)粗粒土的v-i关系 砂土、一般粘土 颗粒极细的粘土 图2-4 土的v-i关系 土颗粒周围存在着结合水,结合水因受到分子引力作用而呈现粘滞性,需
10、要克服结合水的粘滞阻力才能发生渗流。通常把克服此粘滞阻力所需要的水头梯度,称为粘土的起始水头梯度i0,只有在达到起始水力梯度后才能发生渗透。,v-i关系,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1)土体颗粒的粒度成分(形状、大小等)和矿物成分;(2)土的结构构造;(3)水的粘滞性。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可通过试验方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k值。,(一)实验室测定法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k值的方法称为室内渗透试验。根据所用试验装置的差异又分为(1)常水头试验(2)变水头试验,三、渗透系数的确定,1、常水头试
11、验,试验时将高度为l,横截面积为A的试样装入垂直放置的圆筒中,从土样的上端注入与现场温度完全相同的水,并用溢水口使水头保持不变。土样在不变的水头差h作用下产生渗流,当渗流达到稳定后,量得t时间内流经试样的水量为Q,而土样渗流流量q=Q/t,则k为,常水头试验适用于透水性较大(k 10-3cm/s)的土,应用粒组范围大致为细砂到中等卵石。,常水头渗透试验装置,2、变水头试验,当土样的渗透性较差时,由于流量太小,加上水的蒸发,使量测非常困难,此时宜采用变水头试验测定k值。土试样的截面面积为A;量管的过水断面积为A。水在压力差作用下经试样渗流,玻璃量管中的水位慢慢下降,即让水柱高度h随时间t逐渐减小
12、,然后读取两个时间t1和t2对应的水头高度h1和h2。可推导出渗流系数为,变水头试验适用于透水性较小(10-7cm/sk10-3)的粘性土。,图2-5 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图,变水头渗透试验装置,变水头试验公式推导,(二)现场测定法(粗颗粒土或成层的土),现场测定法的试验条件比实验室测定法更符合实际土层的渗透情况,测得的渗透系数k值为整个渗流区较大范围内土体渗透系数的平均值,是比较可靠的测定方法,但试验规模较大,所需人力物力也较多。常用的是野外注水试验和野外抽水试验等。现场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野外注水试验和野外抽水试验等,这种方法一般是在现场钻井孔或挖试坑,在往地基中注水或抽水时,量
13、测地基中的水头高度和渗流量,再根据相应的理论公式求出渗透系数k值。,抽水试验开始前,先在现场钻一中心抽水井,根据井底土层情况可分为二种类型:完整井和非完整井。,野外抽水试验一般是:在现场钻井孔或挖试坑,在往地基中注水或抽水时,量测地基中的水头高度和渗流量,再根据相应的理论公式求出渗透系数k值。,图(a)无压完整井抽水试验 图(b)无压非完整井抽水试验,完整井:井底钻至不透水层;非完整井:井底末钻至不透水层。,在抽水井四周设若干个观测孔,以观测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试验抽水后,地基中将形成降水漏斗。当地下水进入抽水井的流量与抽水量相等且维持稳定时,测读此时的单位时间抽水量q,同时在两个距离抽水井分
14、别为r1和r2的观测孔处测量出水位h1和h2。对非完整井需量测抽水井中的水深h0,并确定降水影响半径R。,图2-7 抽水试验,(1)无压完整井 上式求得的k值为r1rr2范围内的平均值。若在试验中不设观测井,则需测定抽水井的水深h0,并确定其降水影响半径R,此时降水影响半径范围内的平均渗透系数为,R的取值对k值的影响不大,在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值计算。通常强透水土层(如卵石、砾石层等)的影响半径R值很大,在200500 m以上,而中等透水土层(如中、细砂等)的影响半径R值较小,在100200 m左右。,(2)无压非完整井,(三)经验估算法,渗透系数k值还可以用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例如:例如1
15、991年 哈森 提出用有效粒径d10计算较均匀砂土的渗透系数的公式:1955年,太沙基 提出了考虑土体孔隙比e的经验公式:以上二式中的d10均以mm计,k值的单位是cm/s。,这些经验公式虽然有其实用的一面,但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可靠性较差,一般只在作粗略估算时采用。在无实测资料时,还可以参照有关规范或已建成工程的资料来选定k值,有关常见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下表。,表2-1 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第三节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是边界条件较为复杂的二维或三维问题,如图2-8所示那样的带板桩闸基的渗流。在这类渗流问题中,渗流场中各点的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i等均是位置坐标的二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力学 基础 工程 中水 运动 规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