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环境分析.ppt
《国家竞争环境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竞争环境分析.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教学要求: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理论理解:国际贸易“新”理论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内容本章重点: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内容本章难点:国际贸易“新”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内容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第三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第四节 国际贸易“新”理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内容,一.政策目标与构成政策目标:(1)保护本国市场;(2)扩大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改善;(4)扩大资本积累;(5)维护本国的对外关系。政策构成:总政策: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国民经济)进出口商品政策(总政策、国内市场状况、经济结构等决定)国别政策:国
2、别、地区政策。,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内容,二.政策类型及内容两大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内容保护贸易政策内容(70年代中期后出现)管理贸易政策内容,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制定 国家立法机构征求各利益集团意见而制定,考虑以下因素:本国经济结构及竞
3、争优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本国内物价与就业状况本国与它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制度中承担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各国的意识形态(特别是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二.执行 海关对进出口贸易管理国家设立的各种机构,如外贸部等机构政府进行贸易活动,主要是协调等,补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之对外贸易政策,第三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19世纪),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
4、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竟争(20世纪初),滞胀出现后(70年代后),第三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一.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背景:15-17世纪,欧洲原始积累时期,目的是扩大资本积累。理论基础:重商主义(两种类型)早期重商主义:即重金主义,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奖出限入。措施:奖出限入、限制货币外流、扩大顺差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局限: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过程。,对重商主义的评价: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方式的发展。但它只局限于流通领域,把货币和
5、财富混为一谈,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货币差额论将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而且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设法要把侥幸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贮藏起来,只有贸易差额论才开始认识到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第三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二.自由贸易政策重农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背景: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使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要求产品出口和原材料进口理论基础:重农主
6、义古典政治经济学核心:提倡商业自由竟争,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反对征收高额关税措施:降低关税、取消特许权,加强对外联络。局限: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使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占有了世界财富的很大部分。(当时,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25%)。,对自由贸易政策的评论:(1)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848年到1866年期间不列颠工业和贸易的空前发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废除食品和原料的保护关税引起的。”马克思自由贸易政策实施后,农业的发展也是惊人的。作为废除谷物法的补偿,地主们获得了低息贷款,大量资本投入到农业上来,最终使英国农业对外竞争能力增强了。,
7、(2)自由贸易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掩盖了英国资本自由扩张的实质,抹煞了国际分工中的生产关系。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外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侵略政策。英国资产阶级在国内大肆鼓吹自由贸易的同时,英国资本主义在对外进行更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李嘉图所谓自由贸易能引起各国普享其利的国际分工也掩盖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自由贸易论者认为英国应当成为世界工厂,其它一切国家要为其提供原材料等服务。,三.保护贸易政策保护幼稚工业学说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主要是自由贸易,但美德先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基础:保护幼稚工业学说(李斯特)该学说按NE 发展速度,将NE发展分为5
8、个阶段:(1)原始未开化期;(2)畜牧时期;(3)农业时期;(4)农工业时期;(5)农工商时期主要任务:(1)和(2)时期,发展生产;(3)时期,自由贸易: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品,促进本国农业发展,并培育工业化基础;(4)时期,保护贸易政策,本国产品还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5)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国内工业品具备了竞争能力,国外产品的竞争威胁不再存在。保护的对象与时间:30年措施:禁止输入和征收高关税。,对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评价“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保护关税政策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他使德国的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
9、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价值,该理论的保护的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的目的。但是,李斯特的整个理论体系是错误和不科学的,他把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其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是以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为前提假设。,李斯特的理论以后一直被广泛引用,成为落后国家保护其工业的主要论据。在实际操作中,保护幼稚工业能否在长期获利,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这些被保护的“新生儿”必须有长大的潜力,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必须有潜在的、通过成长会发挥出来的比较优势;第二,保护只是短期的,为
10、保护所付出的代价是短暂的、有限的;第三,被保护的“新生儿”在长大后带给社会的收益会足以弥补社会为保护付出的“抚养费”。,四.超保护贸易政策多理论支持1、背景: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竟争,国际经济制度发生变化;29-32年代经济危机,市场问题尖锐化。许多国家提高关税、实行外汇管制,数量控制,国家积极干预外贸,鼓励出口。超保护贸易理论著作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此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形成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2、超保护贸易的特点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超保护贸易主义有以下特点:保护的对象扩大了。幼稚工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出
11、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变了。从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到更看中垄断能力的加强。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从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到进攻性扩张国内外市场。保护的措施多样化。关税和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措施的运用。,3、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国内充分就业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建立的前提,而现在发生的大量失业现象明显不合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2)就业理论。一国的就业水平由有效需求决定有效需求社会商品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的社会总需求。因此,为保护国内就业,国家应对外贸进行干预,采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护贸易顺差,以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加。,(3)乘数理论 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
12、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是:乘数 K=1(l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则国民收入不变 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则国民收入无限大 国民所得的增加(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I),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倍数公式为:Y=【I(X一M)】K 其中:Y国民收入的增加额 I投资的增加额 X出口的增加额 M进口增加额 K乘数 在I与K一定时,则贸易顺差越大,Y越大;反之,如贸易差额是逆差时,则Y要缩小
13、。,凯恩斯的支持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据此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即: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例如: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就业进一步扩大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4、评价: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理论中提出的对外贸易乘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但凯恩斯主义过分夸大了他们的意义
14、,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的强调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的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五、贸易自由化背景:二战后,50-70年代,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表现或特点:(1)大幅度减低关税:GATT成员国减低关税;欧共体实行了关税同盟(1959-1970.1.1)。对内:取消关税,资源、产品大流通。对外:关税减让。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普惠制的关税优惠。(2)减低取消非关税壁垒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和外汇管理等。,六、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1)“滞胀”出现(2)主要工业国外贸不平衡(3)国际货币关系失调(4)政治上的需要特
15、点:(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2)保护措施多样化(3)政府管理贸易不断强化(4)外贸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促进出口,后果:(1)发达国家付出巨大代价(美欧日,支付巨额补贴)限制初级产品进口补贴国内生产=农产品过剩储存成本出口补贴(2)发展中国家增加债务负担。出口降低外汇减少借债进口(3)发达、发展中国家GDP减少,七、发展中国家外贸政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是从其实质上说,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二者具有相继性、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内在联系。,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与保护政策(1)基本含义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有时也称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16、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目的。,(2)进口替代的阶段 进口代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建立和发展一般消费品工业为主,这些消费品主要有收音机、自行车、纺织品、一般家用电器和食品加工等。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内已经存在有效需求和销售市场,所需资金较少并且不太需要特别的专门技术和人才,因此往往容易实施,也容易获得成功。第二阶段是以建立和发展炼钢轧钢、石油提炼、机械设备制造等工业,由于这一阶段需要较多的资金、专门技术和人才,加上此类产品的生产要求较大的经济规模,因此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太容易获得成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17、尚未完成这个阶段。,(3)进口替代的具体措施 A、加强进口限制,提高进口关税。普遍做法是:运用贸易壁垒、进口许可证、进口数量限制和信用证押金制度等手段,对国内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品的进口课以高额关税,并在数量上予以严格限制,即使是准许进口类似的物品,各国和地区也有权指定外汇来源、采购地区、货物等级和价格以及进口商等事项;对进口替代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原料和机器设备等则课以较低关税,在数量上也尽可能放宽。70年代初,作为拉美地区最早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国家之一的智利,平均关税率为94%,最高关税率竟达500%,此外,还规定近3000种商品的进口预存款率为10000%,以及其他许多限制进口的行政
18、措施。,B、对替代产业实行减免的税收政策。比如新加坡,为了使私人企业积累资本,发展生产,先后颁布了新兴工业(豁免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企业对工业生产追加资本的数量多寡,豁免2-5年40%公司所得税,而且投入生产的资本越多,享受豁免所得税待遇的期限也越长。企业的出口产品达到规定的销售量时,其所得税可由原来的40%减为4%。这些措施刺激了繁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加速了进口替代产业部门的资本积累。C、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以及实行复式汇率,有力地抑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4)进口替代政策的成效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使战后初期困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日趋缓和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竞争 环境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