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ppt
《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第一节 隧道位置的选择第二节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第三节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第四节 隧道横断面设计第五节 高速铁路隧道单洞双线和双洞单线方案选择,第一节 隧道位置的选择一、按地形条件选择隧道位置二、隧道方案存在的比选问题三、按地质条件选择隧道位置,铁路、公路隧道造价高,施工难度大,进度慢,往往是整条线路的控制工程。隧道位置与线路互为相关:(1)一般中、短隧道,原则上服从线路走向,但可根据具体地质、地形等作小幅调整;(2)长大隧道,工程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技术上也有一定困难、属于重点控制工程,线路服从于隧道最优方案。隧道具体位置的选择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2、、地形地貌条件、工程难易程度、投资数额、工期要求及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今后运营条件等因素有关。但最根本是: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一、按地形条件选择隧道位置,1、隧道方案与其它方案的比较 要克服地形条件带来的高程障碍,有三种方案:绕行方案路堑方案隧道方案,三种方案做法,绕行方案 当附近地形开阔,山坡地带宽敞时,克服高程障碍比较简易的办法是避开前方山峰,迂回绕行而过。深堑方案 当地形比较开阔,有山谷台地可资展线时,就可以尽量地把线路展长,坡度用足以争取把线路标高抬起到可能的高度。然后把高程尚有不足之处,在山顶部位开凿深路堑通过。隧道方案 当地形紧迫,山坡陡峭,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开凿隧道,穿山而过,
3、就成为唯一可行,而且是比较有利的方案。,三种方案比较,绕行方案:可避开山岭地形,不修隧道或将长大隧道改为傍山短隧道,因而技术要求低、投资省、工期短,但是线路延长,弯道增多,运营条件差。(过去的指导思想现在少用,确认对运营无不良影响时可采用)路堑方案:初期投资比隧道低,但边坡整治费用高;开挖范围大,不利于环保。边坡高差不大时,可考虑采用;但对于高边坡,宜考虑隧道。,隧道方案:初期投资大,工期长,但运营条件好,对地表植被破坏少。结论:从现代的观点出发,当线路遇到较大的地形高程障碍时,应优先考虑隧道方案,只有在不具备修建隧道的条件时(主要是投资条件),才考虑采用其它方案。,福建福泉高速公路上的石牌山
4、明洞隧道,二、隧道方案存在的比选问题,就隧道方案而言,还存在比选问题:(1)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2)两座单线隧道与一座双线隧道。,(1)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的比较,当线路沿着河谷(鸡爪地形)傍山行走时,可考虑长隧道方案或短隧道群。,(1)长隧道与短隧道群比较,长隧道方案:投资大,技术难度较高,施工时工作面少,工期长,可能需要机械通风,施工时不存在偏压,运营条件更好。短隧道群方案:投资小,但后期维护费用大,技术难度低,工作面多,施工进度快,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地质条件更复杂,易造成偏压,洞口、明洞多,易发生落石、塌方事故,运营条件较差。结论:尽量选择长隧道,避免采用短隧道群。,大瑶山隧道复线为
5、长隧道,全长14.295km,而解放前修的京广线,是典型的靠河线路,最小半径只有229m,沿线除了数座短隧道和明洞外,上挡下支,雨季病害不断。,(2)两座单线隧道方案与一座双线隧道方案的比较,针对铁路复线隧道而言,修建一座双线隧道,优点:、隧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宽度小,选线时易于安排布置;、总的开挖面积较小;、开挖跨度较大,工作面较宽敞,利于作业;、施工通风条件较好;、维修养护较方便;、投资较省。,缺点:、断面跨度大,围岩压力大,对支护结构要求较高;、列车活塞风效应差。修建两座单线隧道时,优缺点刚好相反。结论:一般根据运量来确定,如运量大时,可一次修一座双线隧道;如运量跟不上,可先后修建两座单线
6、隧道。,公路隧道是以车道数来确定隧道的断面。高速、一级公路(4车道):双洞隧道;二级及以下(2车道):单洞双向隧道(但应注意单车道四级公路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修建)。两座平行隧道在施工时,由于爆破,存在相互影响,故采用常规钻爆作业时,应保证最小安全距离,或设计为连拱隧道,或小净距隧道,或者混合型(如分岔式隧道、或者小净距隧道+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长大隧道)。,表1 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连拱隧道,京承高速公路塔沟双连拱隧道,连拱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接线困难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特点是:双洞间岩柱被砼取代,形成双洞拱墙相连的结构型式,一般小于500m。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
7、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隧道结构型式比较表,2、地形条件对隧道位置的影响,就地形条件而言,山岭隧道可分为越岭隧道和河谷傍山隧道两大类。1)、越岭隧道 当交通路线需要从一个水系过渡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线路称之为越岭线。选择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1选择垭口,当线路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上总会有高程低处,称之为垭口。垭口选择时,从地形上考虑,宜选择山体比较狭窄的垭口附近的底部通过;从地质上考虑,垭口地段的地质条件往往较差,遇到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岩层的概率较大。因此在进行垭口选择时,必须对可能穿越的垭口,进行
8、地形、地质条件比选,优先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垭口。,2选定高程,分水岭的山体,一般是上陡下平。隧道位置定得越高,隧道越短,但是会形成较大的纵坡和较长的展线,运营条件较差;隧道位置定得越低,隧道越长,但是引线短,线路顺直平缓,运营条件较好。在选定隧道高程时,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临界标高(隧道造价、接线造价及营运费用总和为最小的越岭标高)。,河谷线隧道(傍山隧道),河谷地形俗称“鸡爪式”地形。傍山隧道的选址: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产生偏压,并应注意水流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产生影响。多年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宁里勿外”,当然,过份内靠,使土石方量增加太多,隧道增长,也是没有必要的。,长隧道
9、方案与短隧道群或桥隧群方案比选,一般宜采用长隧道。因为:1、对危岩落石地段或陡坡地段,如以路基通过,安全难保,不如采用隧道方案为优越。2、沿河傍山地段,若路线靠外行,结果会出现桥、隧、支挡相连,隧道洞壁过薄,洞口常伴有深基础明洞等较大的河岸防护工程,路基难免出现病害;如路线靠里行以隧道穿越,增加隧道工程,减少桥、路工程,可减少或避免上述弊病。3、以中长隧道或长隧道代替隧道群或桥隧道群,工程集中单一,施工管理方便,并有利于营运安全。4、沿河傍山修建中长隧道或长隧道,易于设置辅助通道(如横洞),增加工作面。,为了使隧道顶上有足够的覆盖岩体,隧道结构不致受到侧压,还能形成自然拱,洞顶以上外侧应有足够
10、的厚度。实践总结出表2所列数字可供设计时参考。当岩层结构面倾向一侧时,岩层比较稳定,覆盖厚度可以酌减。当岩层结构面倾向河流一侧时,覆盖厚度宜预加大。,表2傍山浅埋隧道最小覆盖厚度参考表,注:1.t为覆盖层或风化破碎层厚度;2.表列数值不适用于有显著不利结构面的情况;3.表列数值未考虑隧道外侧有其它工程或建筑物的情况。,三、按地质条件选择隧道位置,隧道是埋置在岩层内的结构物,它受岩体的包围。周围岩层的地质条件,对结构物应具备的构造型式和适宜的施工方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隧道工程而言,所需要的地质情况主要有:地质构造,包括岩层的构造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结构面的性状、岩石的块状大小与完整状态;
11、岩体强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1地质构造影响,1)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是指成层的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地质构造。单斜构造中,岩层层间接触面比之岩层实体总是较为薄弱的,称之为软弱结构面。从岩体力学观点来看,一种岩体的强度常常不是由岩石本身的强度来控制,而是由它的软弱结构面的强度来控制的。地层相对错动与结构面倾向密切相关。如下图反映了有利和不利两种结构面倾向。,结构面倾向与隧道的关系,1)单斜构造水平或缓倾角岩层 当隧道通过坚硬的厚层岩层时,较为稳定。若通过很薄的岩层,则施工时顶部易产生掉块现象,此时,以不透水的坚硬岩层作顶板为最好。陡倾角岩层 陡倾角岩层一般有偏压和不均匀压力存在,必须事先把岩
12、层的构造和倾角大小调查清楚,一定要尽可能避开软弱结构面。特别是不要把隧道中线设计成与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一致或平行,至少要成一定的交角。,隧道位置与结构面的关系,垂直岩层:应选择隧道的走向与岩面正交的方式穿过,切忌与岩层面平行,同时也一定要避开软弱结构面。总之,在单斜构造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尽量避开层间软弱结构面;二是不要把隧道纵轴线设计成与层理面平行,特别是不要与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一致,至少要形成一定的交角。,2)褶曲构造,褶曲构造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受弯而在上面出现开裂。向斜地层受弯而在下面开裂,切割岩体成为上小下大的楔块,这种楔块在重力作用下,极易脱离母岩而坠落,于是给结构物以较大的荷载
13、,而且在施工时,极易发生掉块或坍方,此外,地下水积聚凹底,也将增加施工的困难。所以,隧道穿过褶曲构造时,选在背斜中要比在向斜中有利。如果恰在褶曲的两翼,将受到偏侧压力,结构需加强。,背斜与向斜,3)断层,在断层构造的地区,断层带中的岩体呈破碎状态,称为断层泥。它的强度很低,而且往往是地下水的通道。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避开。不得已时,也要与断层带隔开足够的安全距离,切忌隧道中线与断层方向一致。万不得已时,也宜正交跨过。施工时,还应作好各种支护及防水措施。,2、不良地质的影响a、滑坡地区 在山区修建铁路隧道时,经常遇到滑坡,它给施工,运营可能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当隧道线路必须通过滑坡地段时,应
14、慎重对待。采用隧道避开滑坡时,应使隧道洞身埋藏在滑床(可能的滑动面)以下一定厚度的稳固地层中,以确保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滑坡滑动时不致影响隧道安全。,b、岩堆、崩坍、错落、堆积层以及危岩落石地区 选择隧道位置时,应查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原则上应避开,应将洞身置于稳定的地层,当隧道必须通过时,首先应分析并确认其具有稳定性,且一定要采取有效可靠的工程措施,方得以在下图所示位置通过。,不良地质中的隧道,落石地带的隧道,c、泥石流 当线路通过泥石流地区时,首先应充分预计和判明泥石流的成因、规模、发展趋势和冲、淤变化规律,论证以路基、桥梁通过或者以隧道等方式绕道的合理性,并判定工程安全度,以决定隧道方
15、案的可行性。当隧道(明洞)洞口位置毗邻泥石流沟时,应注意适当延长以避免泥石流可能扩散范围的影响。D、溶洞地区 当隧道通过岩溶地区时,应力求避免穿越岩溶严重发育的网状洞穴区、巨大空洞区及有利于岩溶发育的构造带,尽量避开洞身置于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当不可能时,应选择在较狭窄地段,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过,使通过岩溶地段为最短。,侧蚀地带的隧道,溶洞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e、瓦斯地区 隧道开挖时,有害气体如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逸出;轻则致人窒息,重则引起爆炸,危害甚大。选择隧道位置时,最好能避开。不得已时,应做好通风稀释的措施。f、黄土地区 黄土具有干燥时甚坚固,
16、遇水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的特征。选择隧道时应避开沟壑及地下水活动和地面陷穴密集的地区。,3、不良水文地质的影响 1)地下水 地下水多是由地表水的渗透或地下水源补给的它们的存在,使岩石软化、强度降低,层间夹层软化或稀释,促成了层间的滑动。选择隧道位置时,最好不从富水区中经过。不得已时,也要尽可能地把隧道置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方,或在不透水层中穿过。,2)地温 地球核心有巨大的热量隧道如果埋置很深,地温太高,将会降低施工效率。隧道通过高温、高热地段,会给施工带来困难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不把隧道放在山体太深处。遇到部分地区埋深太大或高地温时,则应作好通风降温措施。,第二节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一、隧道
17、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 过去:隧道与路堑造价等价点。缺点:虽然造价省,但隧道往往偏短,洞口路堑挖深大,边坡及仰坡很高,施工时易坍方,运营时宜滚石掉块,危及行车,后期养护费用高。现在:“早进洞、晚出洞”。即为确保施工、运营安全,宁可早一点进洞,晚一点出洞,虽然隧道较长些,但较安全可靠。当然,并不意味着进洞越早越好,出洞越晚越好,应该有一个度。,隧道洞口边仰坡的允许开挖高度及坡率,沟底附近洞口平面位置示意图,二、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要点(1)洞口应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好、排水有利的地方,做到“早进晚出”。(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洞口处围岩较差,埋深浅,边、仰坡不易稳定)(2)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
18、心或沟底低洼处(A线),不要与水争路。洞口最好选在沟谷一侧(B线)。,沟底附近洞口平面位置示意图,(3)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如断层、滑坡、岩堆、岩溶、流砂、泥石流、等,避开地表水汇集处。(4)位于悬崖陡壁下的隧道,不宜切削原山坡,可采取贴壁进洞或设置一段明洞(山坡上有落石、掉块)。,陡壁下接长明洞纵断面示意图,贴壁进洞洞口纵断面示意图,(5)减少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缓坡地形,洞口位置变动范围较大,一般应延长隧道,以免路堑弃土及排水困难。(6)隧道中线宜与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否则尽量大角度斜交,交角不应小于45(斜交洞门、台阶式正交洞门或明洞)。洞门平面示意图如右图所示。,(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隧道 线路 断面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