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f you insist, you will shine. Time is an invincible weapon. It can gather arms and sand into towers, making the impossible in life possibl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1第八课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1、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2、领导人:孙中山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
2、,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
3、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
4、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
5、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第十课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政
6、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第十一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北伐战争(1926年)1、北伐的目标:-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北伐主战场:湖南、湖北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4、北伐的成果:基本-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
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第十二课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大革命的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十三课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
8、936年10月)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3、经过: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正确战略思想的战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陕北吴起镇)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召开)1、内容:纠正了“左”倾
9、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第十四课“九一八”事变: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侵略中国。2、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一段铁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3、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先遣队,进行游击战争
10、。4、影响: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1936年12月12日(农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2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
11、陷落。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学期 历史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