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菌.ppt
《第一章细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细菌.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bacteria)是原核生物界中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内没有核膜和核仁,故叫核区或核体;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构成的细菌染色体;无线粒体和内质网,能量代谢和氧化还原反应均在细胞膜上进行;70S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二分裂法繁殖。,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大小,细菌的外形与排列细菌的大小观察细菌的方法,一、细菌的形态与排列,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法裂殖,有的细菌分裂后彼此分离,单个存在;另一些细菌则分裂后彼此仍有原浆带相连,形成一定的排列。各种细菌的个体外形和排列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而有特征的,可以作为细菌分类和鉴
2、定的依据。细菌的外形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分别被称为: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旋菌(Spirlla),螺旋菌,杆菌,球菌,1.球菌(coccus)按球菌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排列,分为6种球菌。,单球菌 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球菌的分裂方向及分裂后的排列,(1)单球菌(single coccus),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 ureae),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双球菌(显微镜下示意图),(2)双球菌(double coccus),向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两相连存在,菌体为肾状或矛头状。,肺炎双球菌,瓜子状,尖端向外,背端相连,
3、(3)四联球菌(tetracoccus),先后向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分裂后四个球菌连在一起,排列成方形。,四联球菌,先后向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分裂后八个球菌立体的叠在一起,似包裹状。,(4)八叠球菌(Sarcina),如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5)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向多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若干球菌不规则的堆在一起,形成葡萄串状。,葡萄球菌(streptococcus),电镜下的葡萄球菌很像新疆的马奶葡萄,(6)链球菌(streptococcus),向一个平面连续分裂,分裂
4、后连成三个以上的长或短链。,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马腺疫链球菌,链球菌(肉汤培养物,革蓝氏染色),2.杆菌(bacillus)杆菌只有一个分裂方向,即与菌体长轴垂直分裂,分裂后有不同的排列:,单杆菌:大多数杆菌,大肠杆菌等 双杆菌:肺炎双杆菌 链杆菌:炭疽杆菌 球杆菌:巴氏杆菌 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大肠杆菌与白细胞(比例),杆菌的形态多样,分枝杆菌,双歧杆菌,杆菌的形态多样,电子显微镜细菌照片,菌体呈弯曲呈螺旋状的细菌统称螺旋菌或螺菌。根据弯曲螺旋的程度不同,可再分为弧菌与螺旋菌
5、两种状态。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犹如“C”字(霍乱弧菌)。螺旋菌:菌体有两个以上的弯曲,捻转呈螺旋状(鼠咬热螺菌)。,3.螺旋菌(Spirlla),弧菌,副溶血弧菌,弧菌空肠弯曲菌,鼠咬热螺菌,幽 门 螺 旋 菌,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成分、浓度、pH值等环境条件对细菌形态都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处于幼龄阶段和生长条件适宜时,细菌形态正常、整齐,表现出特定的形态。在较老的培养物中,或不正常的条件下,细胞常出现不正常形态,尤其是杆菌,有的细胞膨大,有的出现梨形,有的产生分枝,有时菌体显著伸长以至呈丝状等异常形态。若将它们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又
6、可恢复原来的形态。,衰老型和多形性 在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个体形状和排列是规则和一致的,在老龄培养物中,会出现和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这就是衰老型和退化性。当这些衰老型的培养物,重新处于正常的培养环境中,可恢复正常形状(慢性猪丹毒杆菌)。但有些细菌,即使在正常环境中生长,起形状也很不一致,这种现象称多形性(溶血巴氏杆菌,支原体,L型细菌)。,二 细菌的大小 测量单位:常用微米(um)表示。大小表示:球菌直径;如葡萄球菌约为0.5-1.0微米 杆菌、螺旋菌宽长;如大肠杆菌约为0.30.51.03.0um。,细菌的大小,测量方法:测微尺长度单位:微米表示方法:球菌:直径 杆菌:长*宽 螺菌:长、宽,
7、细菌细胞的大小,光学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细菌大小,球菌平均直径为1um小杆菌0.2-0.4um0.7-1.5um;大杆菌为11.25um3-8um;螺形菌一般为0.4-2um2-20um。,细菌细胞的大小的意义,细胞的大小是细菌分类特征,不同细菌细胞大小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龄细胞大小不同,细菌细胞大小还与营养等因素相关,掌握细菌大小的特点,便于去鉴定它们,1.观察工具(tools),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三、观察细菌的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方法,活体观察染色观察,细菌染色法,死菌,正染色,负染色:,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
8、性染色法,芽 孢 染 色 法,荚膜染色法等,活菌:用美蓝或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等 作活菌染色,姬姆萨染色法,染色观察,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一般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及内含物 核体特殊结构:荚膜 鞭毛 芽胞 菌毛,Eukaryotic cell,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细菌细胞,(一)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是位于菌体的最外层,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细胞壁的功能无壁细胞与原生质体,一 一般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成分,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磷壁酸:
9、占40%。G+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十个磷酸甘油或磷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由DAla和还原糖组成的侧链。,肽聚糖:占3070%,不同菌种中肽聚糖(肽链)组分不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分内壁层和外壁层。,内壁层:紧贴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 10%,无磷壁酸。,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脂多糖;脂蛋白、包括:蛋白质层:基质蛋白、外壁蛋白;磷脂.,G+菌,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细菌,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短肽,脂多糖,磷壁酸,高等植物:纤维素霉菌:几丁质酵母:甘露聚糖,葡聚糖,G G细胞壁成分的区别,成 分,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
10、白质,占细胞壁干重的%,含量很高(30-95),含量较高(50),一般无(2),0,含量很低(5-20),0,含量较高(10-20),含量较高,G,G,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以-1、4糖苷键相连,然后再与四肽链和五肽桥连接成三维空间网格结构,故细胞壁坚韧。,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沙黄复染,2.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基本步骤: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 番红复染1min 结果: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11、革兰氏阴性菌红色。,阳性菌,阴性菌,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及G+菌和G-菌,链球菌,G+菌-紫色,大肠杆菌,G-菌-淡红色,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原理和意义,原理:意义:革兰氏染色意义在于,缩小了鉴别细菌的范围,3、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外形,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损害吸收与排泄与染色反应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其它,4、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bacterial L form):细胞壁缺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为L型细菌。特点是耐高渗透压、多形性和革兰氏阴性。青霉素或溶菌酶可使细菌失去细胞壁。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围。原球体(s
12、pher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左侧为大肠杆菌的原球体,右侧为有胞壁的大肠杆菌,细菌L型的形态和染色性,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缺壁细菌,实验室中形成,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二)、细胞膜1.性状: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2.细胞膜的结构与化学组成,蛋白质主要包括 磷脂 糖类 少量核酸,细胞膜的结构1972年Singer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细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