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ppt
《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爆炸极限闪点燃点自燃点氧指数最小发火能量和最小点燃电流消烟距离和安全缝隙其他物理性能,4.1 闪点、燃点、自燃点一、闪点(flash point)及其测定方法,闪燃(flash fire)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可燃液体(包括少量固体)饱和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是表征液体燃烧危险性的重要指标:液体温度低于闪点时不可能燃烧。只有高于闪点温度才可能燃烧。闪点越低,液体燃烧危险性越大。危险化学品的衡量标准之一:闪点61.例:苯-11 乙醇 12 煤油 40 汽油-5810,物质
2、闪点的规律性,有机同系物中,分子量越高,闪点越高。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闪点低。能溶于水的液体的闪点,随水含量的增高而提高。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闪点的测量开杯闪点仪,闪点的测量,(1)先不加热,点火看有无火焰(2)(1)步骤如有火焰,则放入防爆冰箱中降温,再拿出点火测量。(3)加热、搅拌、点火、读温度。,闪点测量的影响因素,点火源:点火源温度、火苗大小影响测定。点火能量大时,测得闪点偏低。点火源与液面间的距离 越近闪点越低。加热速率 加热速率快,气体达不到平衡,数据重复性差。试样纯度 纯度有影响,含水时闪点偏高。试样温度分布均匀性试验容器 容器过小,闪点偏高
3、。大气压 大气压越大,闪点偏高,需进行修正。,闪点的测量,开杯闪点测定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开杯上方的空气流动可能会改变蒸气浓度而使实验测定的闪点值偏高。为了防止出现这些情况,更多新式的闪点测定方法都采用闭杯法。,闭杯闪点,闭杯式闪点仪一般测定闪点在80以下的液体。闪点在13 以上时,用水作浴液;13 以下时,用预先冷却好的乙二醇溶液作浴液。离预计闪点5 时,每0.5 观察温度表一次,同时点火。对闪点13 以上液体,允许误差不超过3;对闪点13 以下液体,允许误差不超过2。,闭杯式闪点仪,二、燃点(ignition point),定义:液体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而使燃
4、烧持续5秒以上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也称焰点。固体燃烧物质的燃点也叫点着温度,它是固体燃烧物质产生蒸汽或分解出可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能使燃烧持续5秒以上的最低温度。注意:同一液体的燃点显然高于闪点,但闪点越低,两者差别越小。易燃液体燃点高出15。高闪点液体燃点比闪点高得多。用燃点衡量高闪点物质的危险性更有实际意义。,燃点测定,液体燃点的测定:采用开口杯测定。固体燃点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金属锭加热至一定温度;将粒度为0.5-1mm样品放入紫铜管,盖上盖;用火焰在喷口上方2mm处晃动,在5min内观察喷口是否有连续5秒以上的火焰;改变金属锭温度,反复实验,直到测得喷口上出现连续
5、5秒以上火焰时的最低温度。,燃点测定,三、自燃点1 概述,定义:自燃点又称发火点或发火温度,对爆炸物质来说,习惯上称为爆发点。是指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着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爆炸的最低温度。加热方式可以是环境供热,也可以是自身发热的蓄积。物理意义:可燃物质自发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向环境散失热量的速率时的温度。自燃点与点火延迟时间的关系:实验样品投入测定容器到开始着火的时间称为点火延迟时间,也称延迟期。自燃点随点火延迟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点火延迟时间越长,测出的样品自燃点越低。,2 自燃点测定,2 自燃点测定,2 自燃点测定,测定方法:样品:液体:0.25-1ml: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燃 物质 危险 特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