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ppt
《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疆域”的涵义中国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变迁的原因,第一节“疆域”的涵义 边疆是一个地理、政治概念,包括陆疆和海疆。边疆又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中国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藩属、华夷等。,一、定义:“疆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实体境界达到的范围。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是各个王朝的统治范围。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
2、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天下”先秦“天下”有广狭二义。广义指所知世界,即“溥天之下”;狭义指王朝及诸夏统治区域范围。广义语境与王权泛化思想有关,而王权泛化源自王权天授的天命论。天命论强调君权神圣,应受到独尊。“天下一家”或“王者无外”强调天子权力无所不在。在王权泛化前提下,“溥天之下”都应该是王权统治区域,“奉正朔”、“暨声教”。然而事实上每个王朝统治范围是有限的,即狭义的“天下”。这种理论上应该而实际上不能的矛盾,是“天下”广狭二义产生的原因。,“版图”,传统中国社会里指中央王朝派官直接控制和治理的人口和土地。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
3、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清史稿卷283何国宗传:“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二、“中国”:政治上,中国往往等同于中原王朝或者中央王朝。民族上,等同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与其相对应的是蛮夷戎狄少数民族。文化上,往往是指华夏汉族的文化范畴。地理上,中原地区至全国,三.内边与外边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经历了由内边防务为主到外边防务为主的转变。历史时期中国范围内大小政权的边,可称之“内边”,所以古代中国传统的边务主要针对边疆内部的问题。明代以后,倭患、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势力东来,出现了边疆
4、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可称之为“外边”。,四.我国疆域的现状 我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五.边疆史地研究概况 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现了海国图志、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何秋涛的朔方备乘、徐继畲瀛环志略等著述,成为边疆史研究的开创者。20世纪30年代,边疆史地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近代专业研究刊物、社团及高校教育机构的出现
5、和大批边疆著作的出版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疆域沿革史为主要代表。七八十年代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疆域及民族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研究、政策研究,局部疆域形成等。主要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要刊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六.边疆与民族 边疆与民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疆域与民族关系极为密切。“通晓中国历史的关键之一是了解中国和它周围夷狄地区之间势力消长的状况。美拉铁摩尔夫妇著,陈芳芝、林幼琪译:中国简明史,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 20 页。,1.古人将疆域与民族视为一体。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
6、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四海”是统一的整体概念,指王权控制的区域,包含着多民族共存空间的意思。尚书禹贡有对民族和民族区域的关注与管理要求,如“岛夷皮服”、“岛夷卉服”、“三危既宅,三苗王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等。认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才能算是“告厥成功”。人们对国家职能的看法与民族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2.疆域格局与民族分布格局一致。畿服制、夷夏观念等。战国思想家构拟过一种称为畿服制的国家边疆结构。国语周语祭公谋父语:“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禹贡、周官、逸周书等也有类似记载。这种制度大致在王朝直辖区(王畿)以外
7、,设定了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五等,规定了一定的距离和应尽的义务。畿服制只是从未实行过,但对后世统治者产生极大影响,以致历史语境变化后,后朝处理边疆事务、外族关系时,多套用“要服”、“荒服”。中原农耕政权与游牧民族关系 民族自决,3.民族、文化认同与疆域统一 共同的族源:炎黄 以中原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 以疆域统一为合法地位的基本依据,为最高使命。,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故先王度土,中立封畿,分九州,列五服,物土贡,制外内,或修刑政,或昭文德,远近之势异也。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
8、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地。是故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第二节 中国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一.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及其周边民族1.传说时代帝王的活动范围 距今约5000年左右,已经有众多部落活动在今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地上。竹书纪年:“神农居陈,后徙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鲁、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于曲阜,於周为鲁,
9、穷桑在鲁北”伏羲氏居太昊之墟(今陈州);神农氏初都陈后徙于鲁;黄帝居穷桑(鲁城北)后徙曲阜(今鲁城中)少昊邑于穷桑,后迁曲阜;颛顼都帝丘(今濮阳);帝喾高辛氏都亳(今河南偃师)。,主要部族活动范围 诸夏:黄、炎二帝黄河中游 九夷:太昊、少昊部落海岱之间 三苗:汉水流域 越(粤)族: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诸戎、诸翟:陇西及山西高原地区 疆域属政治范畴,此时尚未形成疆域。,2、夏朝疆域 夏起源于西北方,逐渐向东南迁徙。“禹都阳城”地望所在,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唐城(今山西翼城县)、颖川阳城(登封王城岗)等说。主要活动范围在今陕、晋、豫三省的交界地
10、区,嵩、洛是中心。势力所及,南至江汉地区,东近淮泗流域。,3、商朝疆域 商族起源于东方,今渤海湾沿海地带。曾十三次迁都:“自契至成汤八迁,成汤至盘庚五迁。”疆域四至。东: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西:陕西东部;北:河北、山西北部;南:湖北北缘。商北方和南方还有许多部落和方国。,4、周代疆域 周人兴起于渭水流域,逐渐向东方发展。中心地区在今陕西沣水地区丰、镐一带。疆域四至。东:临海;南:湖北北部;西:甘肃东南地区;北:河北边缘。大规模“封邦建国”。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拓展扩展了中国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巩固:诸侯争霸扩大:与少数民族的战争(秦西戎,赵中山、娄烦,燕东胡等),二、秦朝疆域 我国第一个
1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疆域四至。东北:辽东半岛西北部;北:蒙古高原;西:今甘肃东部及四川云南一带;南:北向户(今越南北部)。周边有匈奴、东胡、羌等部族。,秦朝巩固疆域的措施设置郡县 前222年平楚江南地,置会稽郡;并闽越、东瓯。置闽中郡。前214年逾五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前215年北击匈奴,略“河南地”,次年渡河拓地至阴山,置九原郡,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发展交通,加强联系(直道、五尺道等)。修筑长城,三、两汉疆域1。范围 南北略与秦同,东西较秦扩大。北:阴山一线的五原郡、朔方郡;西北:河西走廊;西: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以西;西南:云南大部;东北:朝鲜半岛中部 东汉与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时期 中国 疆域 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