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年级下册复习课件.ppt
《历史7年级下册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7年级下册复习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7年级下册10-1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7年级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下P5659 能力要求:识记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的变化;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表现: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
2、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
3、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纸币产生的原因:商业的繁荣和内外贸易的兴盛。纸币产生的意义:轻便、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答: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概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分为几个阶段?最终在哪一时期完成?这些阶段的社会现状有什么相同之处?答:分为三个阶段:1、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 2、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 3、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最终
4、完成时期:南宋相同之处: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农民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生产技术、经验、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规定商人不许当官,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能与贵族通 婚等。材料二:宋朝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每到进士考试结果张榜公布时,富商大贾争相派豪华的“择婿车”挑选新科状元做女婿。商人通过与官员、皇帝等联姻,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比较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地位不断提高。,【】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制则放宽了尺度,允许商人中的“奇
5、才异行者”应举。这些说明了什么?你若是当时的一个应试举子,对政府的这一举措持何态度?答: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赋,而呈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 游材料二 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6、长江流域。(1)你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原因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题: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 国家根本,养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苏州、湖州 水稻(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南宋(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4)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你能描述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吗?答: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撩;地主。
7、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是社会的主干。“士”指读书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较高。因为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农”指农民,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无地佃户之分。他们是国家赋税傜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半自耕农都有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可以过着给自足或维持温饱的生活。而佃户没有土地,只能靠承租地主的土地生活。,受的剥削较重;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指各种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集镇。他们们依据所从事的职业分成不同行,每行推选出行首,一般由行首出面揽活,他们受雇一天即付一天工资,人身相对自由一些。
8、“商”指商人,有坐商和行商之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经商是可耻之事,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
9、,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
10、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自唐朝晚期以
11、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
12、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政治因素: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
13、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
14、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
15、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选择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参考答案C08恩施学业第3题【】从魏晋以来
16、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参考答案D 08扬州中考第5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A唐朝 B隋朝 C北宋 D南宋参考答案08孝感学业第9题(2008重庆卷2)6右图是我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经创作的时代及其作者是:CA唐朝阎立本 B唐朝吴道子 C宋朝张择端 D明朝徐渭7年级下册第10课 08内江中考填空题 第3题宋代是主要布料是。北宋时有一位商人在成都采购衣料,他有可能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参考答案麻布;交子。08内江
17、中考第3题,第11课 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考点:宋代的衣食住行 七下P6163 能力要求:识记考点: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 七下P6364 能力要求:识记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3、住: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4、行: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坊:居民住宅区;市:商业区。唐朝时坊是分开的,北宋时,
18、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并且出现了早市、夜市。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宋代时,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改善。宋代,传统节日很多,最受重视的是元旦(俗称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寒食、冬至(百姓换新衣,置办食品,祭祀祖先)。还有端午节、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北宋大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
19、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再现历史,感受历史经济的繁荣,商业的日渐活跃,使宋代城市颇具特色。假如你是生活在北宋代东京城里的一个少年,一日你走上街头,直到晚上才回到家中,好好地感受了一番城市的繁华。请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写出来。(要求形象、生动、有文学色彩,符合历史实际。)早晨上街看到东京城市人口很多;(2分)在街上可以见到官僚、商人、雇工、以及下层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地位比较高;(2分)中午在饭馆吃到用煤作燃料用占城稻煮的米饭;(2分)下午与朋友们踢了一场蹴鞠;(2分)晚上,在瓦舍内看了一场精彩的杂技、看了一本活字印刷的书(2分),选择题【】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
20、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参考答案D 08南京中考第5题【】“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参考答案C 08咸宁学业第3题,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题(第9课第11课)一、填空题1、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都城在。2、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建立了。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城下,威胁。北宋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4、北宋时期,西北的 族势力崛起。11世纪前期,其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其称帝后,连
21、年与 交战,双方损失很大。5、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其杰出首领,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6、南宋抗金名将 曾收复建康,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被奸臣秦桧杀害;抗战大臣 在南宋灭亡之后,坚持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1、棉花的种植,在 时从两广、推广到 流域。2、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的丝绸产量最高。从 兴起的棉织业,时已经发展到。烧制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时兴起的 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都。朝的 业居当时世界首位。3、两宋政府在重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4、从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5、北宋初年,普
22、通百姓只能穿 两色的衣服。6、宋代将春节称为,即阴历 月 日。宋代过除夕,百姓要祭祀祖先,挂“”、贴“”,合家围炉而坐,称为“”。13宋代时,北方饮食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填空题答案1、10,阿保机,契丹国,上京 2、960,赵匡胤,兵变,北宋 3、澶州,东京,寇准 4、党项,元昊,宋 5、阿骨打,金 6、岳飞,文天祥 7、宋朝,福建,长江 8、北宋,蜀地,江浙,海南岛,南宋,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北宋,景德,瓷,宋,造船 9、市舶司 10、唐朝中后期,南宋 11、黑白 12、元旦,一,一,年画,桃符,守岁 13、面食,稻米,一、单项选择题1、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是通过(
23、)A、发动兵变 B、外戚掌握大权 C、一次争夺皇位的斗争 D、农民起义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兵权,主要是为了()A、防止军事割据 B、加强军事力量 C、加强皇权统治D、抵抗辽的进攻3、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是()A、西夏 B、契丹 C、后周 D、后梁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主要原因(或主要历史要源)是()A、唐末藩镇割据的发展 B、各割据政权混战不休 C、北方契丹势力的壮大 D、中原人民的大量南迁5、“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1、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年级 下册 复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5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