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ppt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确定,第一节 危险源产生的本质第二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危险源的本质,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能量和有害物质的失控,是产生危险源的两个根本原因,也是危险源的本质所在。,危险源产生的两大因素,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有害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
2、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一起伤亡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件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严重事件的必要条件,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能量:能量就是作功的能力。机械压力机、加工机床运转部件和工件的动能,吊起重物(或高处作业)的势能,各种热加工高温作业的热能、光能,各种电器的电能、辐射能,噪声的声能等有害物质:包括工业粉尘、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可能作为原辅料存在,如铸造的硅砂、涂装的苯系涂料、钢材预处理的酸、碱溶液;也可能是作业过程生成的,如焊接锰尘、磨削油
3、烟、工业炉窑的烟尘等。,能量和有害物质失控原因,设备故障:如保护装置失灵造成断指伤害;车床卡盘失效造成工件飞逸伤人;电器绝缘损坏造成漏电伤害等 人员失误:偏离了作业和操作惯例,使事件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动。如在手未离开冲头工作范围时,误踏压力机开关造成断指伤害;在起重作业中,吊锁具使用不当、吊重挂绑方式不当,使钢丝绳断裂、吊重失效坠落等。管理缺陷:物的管理缺陷:如作业现场、作业环境的安排设置不合理;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危险标识不全、不准确等。人的管理缺陷。如教育、培训不够,对作业任务和作业人员安排不当等。规章制度缺陷。如作业程序、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制定的不合理等环境缺陷:温度、湿度、照明、
4、视野、色彩、通风、换气、噪声、振动等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危险源的根源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及设备故障两个方面所造成的后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是本不应做而做了某事;本不应该这样做而这样做的某件事;也可以是应该做某件事却没作成 管理及环境缺陷:这方面的缺陷对危险源的影响主要在于缺陷的存在加剧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危险程度。它们也会直接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危险源产生因素和危险事件的关系,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源与事件的关系,即从系统安全观点分析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图如下。(输入)(安全措施)(生产过程)(输出)能量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因果连锁图,能量物质(含有害物质)
5、,控制屏蔽,能量作功过程中有害物质排放,产品废品释放的能量废弃物,危险源产生因素和危险事件的关系,物的不安全状态,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图(危险源与事件的因果关系),第二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是三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只有这三个过程处于有效地运行之中,才能保证体系的有效,才能不断取得组织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由下图所示危险源辨识应是持续动态的活动,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亡事故,能量物质/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技术、设计、加工、检查、维修,人机不协调、心理生理、教育培训,意外能量释放,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确定的步骤,组
6、织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判定风险的是否可接受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评价措施计划的充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1)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2)危险源辨识: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3)风险评价: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4)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7、。(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业务活动分类,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生产过程或被动性的工作;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确定的任务;组织应设计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简单易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格式,一般内容如下:业务活动;危险源;现行控制措施;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伤害的可能性;伤害的严重程度;风险水平;根据评价结果而需采取的行动;管理细节,如;评价者姓名、岗位、职务、日期等。,危险源辨识,危险源
8、辨识的关键是尽量识别组织所有已存在或将会影响组织的危险源,即体现一个“全”字,在识别的过程中,应根据组织和所在行业特点,选择适合组织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分类,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分类。按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代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分类如下: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
9、磁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危险源分类,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物质;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视力、其他;(2)健康状况异
10、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5.行为性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6.其他危害因素,危险源分类,综合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分类。参照国标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害因素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