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docx
《第10课 三峡-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三峡-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第10课三峡(课下注释小练)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绝端多生怪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猿鸣三声泪沾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自三峡七百里中(课后培优练级练)培优第一阶一一基础过关练1 .文学常识填空。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朝代)地理学家。本文选自,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2 .默写a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b故渔者歌曰:“,3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良多趣味古义:;今义:4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绝:沿溯阻绝色绝
2、峨多生怪柏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5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8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C.又数刀毙之(狼)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7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峨/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自/非亭午夜分)重岩叠嶂(Zhdng)沿溯(shu6 )阻飞漱(Sh 1 )其朝(zhao)发白8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
3、一项是(A.曦(Xi)月略无阙(que)处B.襄(Xi ng)陵C.属(sh u )引D.绝 (y n)隐天蔽(bi)日林寒涧(jin)肃素湍(dun)绿潭9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
4、前面)10 .下列对文章三峡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5)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培优第二阶一一拓展培优练课内重点语段阅读12 .(2020八上合川期末)阅读三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
6、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绝峨多生怪柏/哀转久绝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翻译下面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C.第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出秀美的景象。D.文中“或王命急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课后拓展阅读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7、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J(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最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
8、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广:开阔。崇深:高深。捍:捍卫。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浑洪:水势浩大。嬴(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浚(jun)波:大的波浪。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J(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略无阙处哀转久绝河中漱广窥深悸魄(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流交冲,素气云浮。(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培优第
9、三阶一一中考沙场点兵14 .拓展阅读江水郦道元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嵋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J(注释)形容:形状。践跻:亲自登临。叠崂:重重叠
10、叠的高崖。履历:经历,经过。(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绝娥多生怪柏/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叠崂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3)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4)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第10课三峡(课下注释小练)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绝端多生怪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猿鸣三声泪沾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自三峡七百里中(答案自查)【答案】真、实在;通“缺
11、”,中断;极高的;山峰;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飞奔的马;快;几;消失;从、在【解析】【分析】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良:真、实在;句意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工中断;句意为: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道:极高的;山峰;句意为: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飞奔的马;嫉:快;句意为:在岸边的猿猴鸣叫三声,过往的悲伤的掉下泪来。三:几;句意为: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句意为:在三
12、峡七百里之间。自:从、在。故答案为:真、实在;通“缺”,中断;极高的;山峰;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飞奔的马;快;几;消失;从、在。【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课后培优练级练)培优第一阶一一基础过关练15 文学常识填空。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朝代)地理学家。本文选自,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答案】北魏;水经注校证【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与三峡有关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故答案为:
13、北魏;水经注校证。【分析】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16 .默写a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b故渔者歌曰:“,。【答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析】【分析】注意阙、嶂、蔽、曦的写法。17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良多趣味古义:;今义:【答案】正;亭子;到了;表示另提一事;甚,很;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字的考查。古义可将整个句子进行翻译,再体会其含义即可,今义,
14、可结合词语造一个句子,然后进行解释。故答案为:1、正2、亭子3、到了4、表示另提一事5、甚,很6、好【分析】古今异义字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考生一定要结合语境仔细分析,认真体会并进行积累记忆。18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绝:沿溯阻绝色绝燃多生怪柏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答案】动词,断;形容词,极高的;介词,于,在;连词,如果;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掌握。考生可先将句子进行翻译,然后进行比较即可。故答案为:1、动词,断2、形容词,极高的3、介词,于,在4、连词,如果5、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6、形容词,清
15、澈【分析】一词多义的掌握,除了背诵积累之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先把整个句子翻译下来,然后再对词语仔细体会。19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案】连绵;高大;凶险;凄凉【解析】【分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句意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据此可概括出“连绵”的景物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句意为: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据此可概括出“高大”的特点;“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句意为: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据此可概
16、括为“凶险”的特点;“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句意为: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据此可概括为“凄凉”的景物特点。故答案为:连绵;高大;凶险;凄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进行概括。20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C.又数刀毙之(狼)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答案】B【解析】【分析】“春冬之时”中的“之”为助同,的。B项,“之n,助词,的。A项,“之”,代词,代指陈元方。C项
17、,“之”,代词,代指狼。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2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婚/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自/非亭午夜分【答案】D【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自非/亭午/夜分。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
18、意进行断句.2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曦(Xi)月略无阙(que)处重岩叠嶂(Zhdng)B.襄(Xi ng)陵 绝C.属(Shii)引 间D.绝 (y n)【答案】A【解析】【分析】B项,隐天蔽(bi )日 林寒涧(ji i n)肃 素湍(du n)绿潭溯”应读“sfi”;沿溯(shuo )阻飞漱(Shli)其朝(zhao)发白C项,“属”应读”zhu”;D项,“湍”应读tuan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
19、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2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答案】B【解析】【分析】B项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领
20、先全球前列”成分赘余。去掉“前列”即可。故答案为:B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修改的能力。语病修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常有错误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结构混乱、成分残缺等。24 .下列对文章三峡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作者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第三段写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清。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
21、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答案】D【解析】【分析】D错,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2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3)这时候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0课 三峡-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10 三峡 同步 练习 原卷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