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ppt
《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及 肠外营养,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肠外营养配方,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 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B级)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
2、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 官的耐受能力(E级)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全胃肠外营养TEN(Total enteral nutrition)全胃肠营养,营养支持途径,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
3、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主要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PN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而接受EN病人感染的风险比要接受PN者为低 早期EN,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PN,PNEN)。,营养支持途径选择原则,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25 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
4、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ay)“允许性低热卡”其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与脂肪沉积等。营养供给时应考虑到危重机体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其对补充营养底物的代谢、利用能力。在肝肾功能受损情况下,营养底物的代谢与排泄均受到限制,供给量超过机体代谢负荷,将加重代谢紊乱与脏器功能损害,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病人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应用指征,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早期复苏阶
5、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介质与酸碱失衡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应用指征,推荐意见1: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D级)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的营养物质的补充的重症病人,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及至停止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应用指征,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 氨基酸/蛋白质:含氮16%,蛋白质每6.25g含氮1g电解质6种:钾、
6、钠、氯、钙、镁、磷 微量元素:铁、辛、铜、硒、碘、氟、锰、铬、钼、钴等10种 维生素:水溶性9种,脂溶性4种,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三大营养物质 三小营养物质,非蛋白热卡,氨基酸,主要营养物质,脂肪乳,葡萄糖,1.提供能量的基本物质2.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1.高能低容2.降低糖的用量3.提供必须脂肪酸4.生物膜的合成基础,1.维持氮平衡2.调整体内氨基酸比例3.参与体内多种生物活动,主要作用:供能,主要作用:供能,主要作用:氮源,推荐意见2: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C级)降低非蛋白质热量中的葡萄糖补充,葡萄糖:脂肪保持在6
7、0:4050:50,以及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已成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 胰岛素抵抗和糖异生增强导致高血糖是应激后糖代谢紊乱的特点 PN时大量的补充葡萄糖加重血糖升高、糖代谢紊乱及脏器功能损害的危险 过多热量与葡萄糖的补充(overfeeding),增加CO2的产生,增加呼吸肌做功、肝脏代谢负担和淤胆发生等 一般情况下,葡萄糖的输入量应当控制在200g/d。,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10%葡萄糖50%葡萄糖5%葡萄糖其他:乳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1g葡萄糖=4Kcal,推荐意见3: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血脂廓清能力进
8、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B级)关于脂肪乳剂静脉输注要求,美国CDC推荐指南指出:含脂肪的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s admixture,TNA)应24小时内匀速输注,如脂肪乳剂单瓶输注时,输注时间应12小时,二、脂肪乳剂,脂肪乳剂须与葡萄糖同时使用,才有进一步的节氮作用 研究表明,脂肪乳剂输注速度 0.12g/kg/h时,将导致血管收缩的前列腺素(PGF2,TXA2)水平增加 1g脂肪乳=9Kcal,脂肪乳剂,脂肪(化学名:甘油三酸酯)CH2OCOR1CH OCOR2CH2OCOR3R1、R2、R3分别代表不同的脂肪酸烃基LCT中R1、R2、R3为C1424脂肪酸烃
9、基MCT中R1、R2、R3为C812脂肪酸烃基,脂肪乳结构,14-24碳长链甘油三酯(LCT)8-12碳中链甘油三酯(MCT)2-4碳 短链甘油三酯(SCT)有无双键及双键数目 乳剂类型饱和脂肪酸(无双键)长链脂肪乳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中/长链脂肪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2个或 2个 结构脂肪乳 以上双键)必须脂肪酸:(-6)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脂肪乳剂分类,第一代LCT-长链脂肪乳(10%、20%、30%)(英脱利匹特)1961年上市第二代MCT/LCT-中/长链脂肪乳(10%、20%)(力能)1984年上市 STG-结构脂肪乳(力文)第三代:-3-鱼油脂肪乳 2004年上市
10、 第四代:SMOF-2005年上市 大豆油30%、MCT30%、橄榄油25%、鱼油15%,脂肪乳液的发展,长链脂肪乳,供给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脂肪酸。长链脂肪酸中的一些物质是炎症细胞因子的前体,促进炎症反应、收缩血管和抑制免疫。,长链脂肪乳作用,中链脂肪乳,LCT与MCT的特点,MCT静脉输液不符合生理,而经肠给予更佳,中/长链脂肪乳,MCT与LCT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再酯化,在同一个甘油分子上再结合MCFA(medium-chain fatty acid,中链脂肪酸)和LCFA(long-chain fatty acid,长链脂肪酸)特点:脂肪乳剂的均一性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重 患者 营养 支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