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工艺学(化学纤维概论).ppt
《化纤工艺学(化学纤维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纤工艺学(化学纤维概论).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纤工艺学(化学纤维概论),第一节 化学纤维的发展概况,第一章 总论,纺织纤维,(包括棉花、羊毛、蚕丝等),一、纺织纤维的分类,再生纤维:,以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合成纤维:,用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加工制得的纤维。,纺织纤维,(包括棉花、羊毛、蚕丝等),一、纺织纤维的分类,目前世界上已工业化的合成纤维有十几种,但产量集中在几种上。,三大纶: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纤维六大纶: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聚乙烯 醇、聚氯乙烯纤维,二、世界合成纤维发展概论,1935年Carothers以己二胺、己二酸为原料,合成
2、聚酰胺66,再经熔融纺丝制成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并在美国实现工业化生产。1941年由德国Schlack发明的聚己内酰胺纤维在德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946年在德国又开始了聚氯乙烯纤维的工业规模生产。上世纪50年代初期,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酯纤维等相继实现了工业化。1960年聚烯烃纤维中的主要产品聚丙烯纤维在意大利实现了工业化。,随后,因石油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世界合成纤维的产量于1962年超过了羊毛产量,1967年又超过了再生纤维产量,近年又与棉花产量基本持平,成为主要纺织原料。,我国和世界化学纤维产量(kt),合成纤维的发展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3、:,第一阶段 19381950 重点发展尼龙,探索新的合成高聚物,第二阶段 19501956 涤纶,腈纶等合纤工业化,第三阶段 1956迄今 发展第二代合纤改性纤维,第四阶段 1960迄今 发展特种纤维,在三大合成纤维工业化以后,56年进入了合成纤维的第三阶段,即进入了“分子工程”阶段。人们开始利用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手段,通过分子设计,制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第二代化学纤维,即“差别化纤维”。改性的内容很多,如赋予纤维抗静电、抗起球、光热稳定、防污、阻燃、蓬松、手感好、高吸水、高收缩、可染性等性能。仿毛、仿麻、仿丝绸、仿棉都可以通过改性达到目的。差别化纤维在化学纤维中的比例迅速增加,如最近日本的差别
4、化纤维产量已占其全部合成纤维的50以上。其中,原液着色、异形、复合等加工技术早已成熟,在近年开发的高附加值织物中被大量采用。聚酯细旦丝的仿真丝绸产品,由于其外观、手感、悬垂性、穿着舒适性等大为改善,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青睐。,随着化学纤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第三代化学纤维不断问世。如强度为1922dNtex、模量为460850dNtex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在304下连续加热1000h强度仍保持64,在火焰中难燃,具有自熄性的耐高温纤维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伸长率为500600时,弹性回复率为9798的弹性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在天然纤维及化学纤维中,
5、化学稳定性最优异的高温耐腐蚀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在175的热空气中稳定、耐超高电压500kV以上的电绝缘纤维聚2,6二苯基对苯醚纤维;水溶温度为1095、不同规格的水溶性纤维等。另外,还有在大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羧基、胺基等活性基团,使纤维具有离子交换、捕捉重金属离子功能的离子交换纤维;用折射率不同的两种透明高分子材料,通过特殊复合技术制成的塑料光导纤维;具有多微孔结构,表面有很强吸附特性的活性碳纤维;具有微孔结构,在压力差、浓度差或电位差的推动下,进行反渗透、超滤、透析用的中空纤维膜等。在合成纤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三大品种。俗称“三大纶”。尤其是后起之秀的聚
6、酯纤维在化学纤维中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聚丙烯纤维,由于其原料成本低,在纤维改性和应用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可望今后会有较大发展。,三、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概况,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19561965年)。从粘胶纤维起步,从东欧、日本、英国分别引进了生产粘胶、维纶、腈纶设备和技术。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19661980年)。化纤原料开始转向石油化工路线。建立了一批维纶厂,在上海、辽阳、天津、四川引进四套大型石油化纤联合企业的成套设备,相应配套发展了一批合成纤维纺丝厂,为我国化纤工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即发展阶段(19811995年)。
7、上世纪80年代建设了特大型化纤企业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完成了上海石化公司的二期工程,并在广东新会、佛山、河南平顶山以及辽宁抚顺等地,建成了多个技术先进的涤纶、锦纶和腈纶厂。90年代又完成了仪征三期和辽化二期工程。第四阶段,即持续增长阶段(1996年)。成为世界上化学纤维第一生产大国。已形成国营、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重视差别化、高性能、功能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化纤新品种不断投产。总之,今后我国化纤工业将不断由生产大国向高技术、高质量、多品种大国转化,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程度,迈向国际先进水平。,一、纤维比较柔韧的细而长的物质。,纺织纤维长径比一般大于1000:1,直径几微米几十微米,二、长丝(Co
8、ntinuous Filament),在化纤生产中经纺丝处理以后得到的长以千米计的丝叫长丝,长丝,一根单纤维的连续丝条(包括36孔少孔丝),由数十根单纤维组成的丝条(做帘子线的复丝),三.短纤维(STAPLE),化纤生产中被切成几厘米十几厘米短段的纤维称短纤维.短纤维主要用于混纺(涤棉,毛涤等)锦纶以长丝为主,腈纶以短纤维为主,涤纶各半。,第二节 化学纤维的常用基本概念,图1l所示为几种制造异形纤维所用喷丝孔的形状(上)和相应的纤维横截面形状(下)。,四.丝束(tow),丝束-由几万根百万根丝组成的一束.,丝束,用于切断成短纤维,经牵切制成毛条.棉条(可省去纺织厂梳理工序),五.异型纤维(sh
9、aped fibre)在合成纤维成形过程中,采用异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非圆形截面的纤维或中空纤维,这种纤维称为异形截面纤维,简称异形纤维。,六、复合纤维(composite fibre)在纤维横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这种化学纤维称为复合纤维,或称双组分纤维。,八、超细纤维(Superfine fiber)由于单纤维的粗细对于织物的性能影响很大,所以化学纤维可按单纤维的粗细(线密度)分类,一般分为常规纤维、细旦纤维、超细纤维和极细纤维。涤纶常规纤维的线密度为1.47.0dtex 细旦纤维的线密度为0.551.4dtex 用于仿真丝类的轻薄型或中厚型织物 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1
10、10.55dtex,用双组分复合裂离法生产 用于高密度防水透气织物和人造皮革、仿桃皮绒织物等 极细纤维的线密度在0.11dtex以下 通过海岛纺丝法生产 用于人造皮革和医学滤材等特殊领域。,七、变形纱(Textured filament,Textured yarn)变形纱包括所有经过变形加工的丝和纱,如弹力丝和膨体纱都属于变形纱。,九、差别化纤维(Differential fiber)泛指通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常规化纤品种有所创新或赋予某些特性的服用化学纤维。,十、特种纤维(Special fiber)特种纤维一般指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的化学纤维,如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等。主要
11、用于产业、生物医药及尖端技术等领域。高性能纤维(High performance fiber)通常是指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耐化学药品等纤维。功能纤维(Function fiber)泛指在一般纤维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基础上,具有某种特殊功能和用途的纤维。,一、线密度 线密度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为特克斯(tex)-1000m长纤维重量的克数 非法定计量单位:旦尼尔数为9000 m长纤维重量的克数。公支为单位重量纤维的长度,既1公支=1m/g。它们与特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000 特克斯数=100%公制支数 特克斯数0.11旦尼尔数,二、断裂强度 常用相对强度表示化学纤维的断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纤 工艺学 化学纤维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