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与态度改变.ppt
《劝导与态度改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导与态度改变.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劝导与态度改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本章要点,*劝导的过程*态度改变睡眠者效应*平衡理论*态度改变中的信息加工动机和规则*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防卫与阻止改变策略*诱导态度改变的方法,第一节 劝导与态度改变的过程,一、霍夫兰的劝导模型二、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模型三、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一、霍夫兰的劝导模型,影响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主要包括劝导者、劝导信息和情境,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态度主体自身的特点。,二、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模型,1、中心路线2、边缘路线,三、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由低可信性传递者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第二节
2、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理论,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二、平衡理论三、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确认理论四、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1、依从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2、认同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与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3、内化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二、平衡理论,海德 人际关系心理学“POX”模型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当模型中的三个符号相乘为正号
3、时,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当模型中的三个符号相乘为负号时,系统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三、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确认理论,1、自我知觉理论(1)贝姆(2)人们并不总是很清楚自己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和自己行为出现的情境而推断自己的态度。2、自我确认理论(1)斯蒂尔(2)人们并不总是特别在意他们认知间的一致性,而是很介意维持他们的自我价值。,四、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1、认知反应路径基本假设:接收者主动地将说服信息与他已有的相关知识与态度产生联系,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看法或认知反应;态度改变是以这些认知反应为中介的;态度改变的程度和方向是由与信息的内容和立场相关的认知反应效价决定的,认知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导 态度 改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