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ppt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主持人:黄浩南 陈炫宇 组员:黄浩南 李雨倩 陈炫宇 胡艺腾 许靖晖 陈国溥 制作人:李雨倩 黄浩南,李清照,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
2、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写作背景,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解题一剪梅,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以意逆志赏析,上片红藕香
3、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逐字逐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玉簟:音di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首句道出写作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秋”字,既点明季节,又作形容词,描写冰凉、寒冷的触觉。用法类似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中“秋”的用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也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
5、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这句话:一、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事抒情,在艺术创作上极富感染力。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梅红 藕香残玉簟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