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ppt
《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v学习目的与要求v在了解利用IS-LM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种政策的目标、准则、职能和手段等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了解其实践及其后果,以全面了解和把握凯恩斯主义整体框架。v重点与难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功能财政思想,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自动稳定器。,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第一节 概述,T、G、M是药,C、I是药引,宏观经济政策是药方,v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v一、宏观经济
2、政策目标,v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指宏观经济政策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一)充分就业,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的标准1)什么是失业定义: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理解失业定义要注意的问题: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工作年龄:在美国,工作年龄是16-65岁。,即问即答:,在中国,工作年龄范围是什么?,劳动法第二章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第五十八条: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属于失业范围的人
3、包括(仍以美国为例)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7天未得到工资的人.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一)失业与充分就业,第一类人口(26%),未满十六岁的人,现役军人,精神病人及劳教人员,第二类人口(非劳动力,27%),第三类人口(劳动力),操持家务者,在校学习者,病残者,自愿离职者,失业者,首次求业者,就业者,再次求职者,解雇者,美国劳工失业率的统计方式是将全国人口分为三类,2)失业的衡量失业率 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
4、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人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一)失业与充分就业,v公式说明:v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老人、小孩以及由种种原因放弃找工作的人不能算作劳动力。v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v*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已经消失,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2、充分就业的含义什么是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一)失业与充分就业,3、失业可分为:失业一般分为三类:磨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磨擦失
5、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磨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另: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在充分就业时仍然有失业存在,这种失业称为自然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
6、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关于失业的论述将在第十八章展开。,充分就业时仍有一定失业的必然性、必要性 必然性: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如劳动力的流动等)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因此一个经济中存在自然失业就是必然的。必要性:因为这种失业的存在,能作为劳动后备军随时满足经济对劳动的需求,同时,也能作为一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各种福利支出(失业补助、贫困补助等)的存在,也使得这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是社会可以接受的。,v(二)价格(基本)稳定,v1、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
7、格水平的变化。v2、常用价格指数有:v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ption price index);v 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v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 implicit deflator)v3、物价稳定就是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但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消费者价格指数:度量在不同时期城镇居民为购买一蓝子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统计,41%住房,17%食物,17%交通,8%,7%,6%,4%,娱乐,衣服,医疗保健,其他物品 与劳务,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v(三)经济增长,v
8、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年均GDP或年人均GDP来衡量。(四)国际收支平衡v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从长期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还是盈余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对其他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造成障碍。,v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v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v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因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因为充分就业的实现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进口增加
9、,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v四个目标间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一方面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相对地缩小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二、政策工具,(一)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2、代表:凯恩斯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二)供给管理:管理AS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2、工具:(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三)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
10、际金融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阶段,(一)20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前夕:试验时期理论依据:通论目标:摆脱危机最成功的例子:罗斯福新政(new deal)(二)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新时期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官方经济学”目标:充分就业与经济繁荣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案例:1944年英国就业政策白皮书/1946年美国就业法(三)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理论依据:自由放任思想复兴,凯恩斯主义失宠目标:四个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存典型:1978年美国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里根经济学(四)1993年2000年:克林顿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第二节
11、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v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v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支出 a.军需品v 政府购买(g)b.机关的用品 c.公务员薪金 d.公共工程开支v 社会福利保险v 转移支付(tr)贫困救济v 产业补贴,v2、财政收入v税收v根据课税对象,可分为: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v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可分为: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
12、(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2)中期公债:15年(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v公债,小结:财政的构成:(一)财政支出政策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例一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例二: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但不是“形象工程”。2、转移支付:TR(二)财政收入政策1、财产税:对土地(不动产)和土地上建筑物(动产)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2%2、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
13、税率随收入上升而上3、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三)公债(Public Debts)内债,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二、财政政策的运用,(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G,减少T,从而AD增大,就业扩大2、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T、减少G,从而AD下降,通货膨胀消失(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1、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1)增加税收;(2)减少政府支出,r,Y,Y0,E,LM,IS0,r0,O,财政政策图解,扩张性财政政策,
14、紧缩性财政政策,E1,IS1,IS2,E2,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应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2、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财政政策的运用,三、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与斟酌使用,v1、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v-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v内在稳
15、定器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以发挥:,v税收的自动变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v假设所得税v 0 yy0v t(y-y0)yy0 t1vt为所得税税率,y0为所得税起征点。于是得到:v所以,dT/Tdy/yv于是,当经济衰退时,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经济繁荣时,政府税收增长的幅度会超过收入增长的幅度,从而可以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的税率,所以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具体来说: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个人收入符合纳税规定的人 在纳税人中应交税额也少了税收自动 抑制了消费与投资 有助于维持总需求。在膨胀
16、时期,由于经济高涨,个人收入 在纳税人中应交税额税收会自动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抑制了总需求的,内在稳定器,2)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也同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的税率,所以是内在稳定器。具体地说: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公司利润减少符合纳税的公司少了,在纳税的公司中应交的税额也少了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投资的减少,有助于维持总需求。在膨胀时期,由于经济高涨,公司收入增加符合纳税的公司也多了,在纳税的公司中应交的税额也多了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投资的增加抑制了总需求的增加。,内在稳定器,v政府的转移支付。具有自动稳定机制。转移支付实际上是西方国家的负所得税制度,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
17、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假设转移支付表达式为:v t(y0-y)yy0 t1v 0 yy0则:或者;即:v也就是说,经济衰退时,转移支付会增长,并且从绝对额方面来看,转移支付增长的幅度要大于经济衰退的幅度,于是转移支付有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反之则相反。,1)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在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自动这其实就是转移支付这有利于抑制消费的减少在膨胀时期,失业人数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自动转移支付这样有利于抑制消费的增加。,内在稳定器,2)各种福利支出: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它发放的多少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的状况在萧条时期,就业
18、个人收入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人作为转移支付的福利支出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减少在膨胀时期,就业个人收入符合接受福利支出的作为转移支付之一的福利支出抑制了个人消费的。,内在稳定器,v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转移支付制度,当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当经济繁荣时,由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使整体价格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也因此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售出库存的农产品,平抑农产品价格,无形中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消费和总需求水平,起到抑制
19、通货膨胀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对内在稳定器的看法 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内在稳定器,小结:自动稳定器1、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公司所得税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2、政府转移支付: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繁荣,农产品
20、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约是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v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v现实经济中,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为确保稳定经济,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v运用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
21、府应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v 运用财政政策的限制因素:v时滞、v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需要多少时间)v外部随机因素、v挤出效应等。,局限性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一)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1、认识时滞2、行动时滞3、影响时滞(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四)居民预期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v四、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思想,v1
22、、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具体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控制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等。v2、财政思想是财政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它有几种表现:v平衡预算思想。其基本思想为:财政预算应当努实现收支平衡。v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v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v功能财政思想。其基本思想为:财政预算目标应当服从于宏观调控的目标-由实现收支平衡转向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v3、功能财政实施中也有一定的难度,v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
23、政策方向,v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2)公式:,3)作用: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 t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v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v2、实际的预算盈余是指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衡量的预算盈余。v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和实际的预算盈余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实际国民收
24、入水平的差额。如果以BS*代表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BS代表实际的预算盈余,y*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水平,t、G、TR分别表示边际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则:v BS*BS=t y*GTR(tyGTR)v=t y*tyv=t(y*y),v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即y*y时则有:BS*BSv反之,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即:y*y时有:v BS*BSv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等于实际预算盈
25、余,即y*=y时有:BS*=BS,v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把国民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时的水平上,消除了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就能更准确地反应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究竟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如果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者预算赤字减少了,就说明财政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说明政策是扩张性的。第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使政策的制定者更加重视充分就业的问题,把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盈余或赤字的规模,以便正确地确定财政政策。v5、这一概念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者说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用 市场机制 进行 宏观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