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与免疫调节.ppt
《共刺激分子与免疫调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刺激分子与免疫调节.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共刺激分子与免疫调节,苏州大学 医学部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省/部共建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免疫研究所张学光,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刺激 应答,免疫(Immunity)是从拉丁语Immunitas而来,其原意是指免税(Except from“charges”),引伸为免除疾病。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如多种微生物后),产生一种特异性排除这些抗原异物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免疫学(Immunology)源于疫苗的研制和各种传染病的特异预防,进而以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包括肿瘤)的应答及其机理、免疫生理和病理的细胞及分子基础为基本内容。,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
2、固有免疫应答是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并启动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执行固有免疫功能吞噬细胞、NK 细胞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T、B 淋巴细,11th century:Chinese used dried crusts of smallpox as“vaccine”,The notion of immunity to disease is ancient,Noticed that milkmaides that had contracted cowpox did NOT get smallpoxTest on an 8 year old boy,injected cowpox into
3、himFollwed by exposure to smallpoxVaccine was invented(latin vacca means”cow”),1798:Edward Jenner smallpox vaccine,2011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免疫学家ules A.Hoffmann、Bruce A.Beutler和Ralph M.Steinman,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Ralph Steinman,获奖理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免
4、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而且已经成为对抗传染病的疫苗和对抗癌症的新方法的发展关键。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会对他们成果的评论是:“发现了免疫应答的守门人,从而彻底革新了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美国白血病和淋巴瘤协会认为,“三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形成免疫治疗的基础,为癌症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身和非己分辨的失误与疾病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均与自我识别异常相关 导致免疫应答异常(免疫耐受改变)外因(抗原)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异常(体液、细胞免疫)内因(遗传),免疫系统的自我感知和反馈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馈调节及其机制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内环境稳定,自身抗原,非己抗原,T,免疫
5、细胞,应答,T,识别,生理性自身免疫,抗病性免疫,效应,免疫应答的四大要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核心是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有效活化,Specific immune response,一、共同刺激分子概述,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s)及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s)又称协同信号(cosignal)和协同信号分子(cosignal molecules)是1970年由Brestcher和Cohn在T细胞激活双信号学说基础上首先提出并证实的。,A,B,T细胞激活的协同信号模式,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s)调节性表达、相
6、互作用及其信号传递在非常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激发、适度效应和适时中止。,共刺激分子的分类,(一)根据分子结构分类: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2、TNF/TNFR 家族3、Tim家族和SLAM家族,Immunoglobin Superfamily,TNF/TNFR Family,TIM Family,SLAM(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6个免疫球蛋白样受体:SLAM(CD150)2B4(CD244)Ly-9(CD229)NK-T-B抗原(NTB-A)CD84 CD2样受体,(二)根据功能分类:1、正性共刺激分子2、负性
7、共刺激分子,正性共刺激分子介导正性信号,负性共刺激分子介导负性信号,共刺激分子的本质取决于两个因素,同一配体由于与其结合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可产生协同刺激或协同抑制作用,正性共刺激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增强TCR信号介导的免疫应答负性共刺激分子/协同抑制分子 抑制TCR信号介导的免疫应答,根据共刺激分子介导的功能:,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一)均以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形式介导信号,其中一个呈持续性表达,另一个为诱导性表达,形成调节网络。,共刺激分子信号传递特点,伴随共刺激分子的双向信号现象的发现,全面认识共刺激分子和信号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不仅要探讨正向信号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而且要研究逆向
8、信号所致的免疫调节作用。,(二)共刺激分子不论受体还是配体,均可以介导相应的信号,形成“逆向共刺激信号”或“双向信号”的新观点。,正性共刺激分子CD28/B7-1/2、ICOS/GL50、4-1BB/4-1BBL、OX40/OX40L等和负性共刺激分子CTLA-4/B7-1(B7-2)、PD-1/PD-L1(PD-L2)、BTLA/HVEM等的受体/配体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呈现调节性共表达,这对效应T细胞在外周免疫应答中实现自我调节,从而使机体能够有效地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维持该应答的精确与平衡并适时终止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What is immunological synapse?,the
9、 interface between T cells and APC,免疫突触在T细胞活化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多种共刺激分子参与和调节免疫突触的形成和信号的转导,如B7-CD28、ICAM-1-LFA-1。“突触”源于希腊语,即“接触”的意思。近几年Paul and Seder等借鉴生理的“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连接”概念而首先提议使用“免疫突触”的概念。,CD40配基化能募集LMP1分子与其他分子一起形成脂筏(lipid rafts)并传递信号,A:未刺激细胞CD40(绿)和LMP1(红)的表达B:CD40L刺激后CD40(绿)和LMP1(红)的表达,Kaykas A et al.EMBO J
10、.2001,20(11):2641,3种不同活化方式下T细胞上OX40和OX40L的共表达,OX40和OX40L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呈现共表达,RT-PCR检测T细胞上OX40和OX40L在mRNA水平的转录A.anti-CD3 mAb;B.anti-CD3 mAb+anti-CD28 mAb;C.PHA,例分析:OX40和OX40L在T细胞共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Graves病患者CD4+T上OX40和OX40L 表达水平均升高,Graves患者的CD4+T 细胞上OX40的表达增加,两例健康志愿者和Graves患者CD4+T细胞上OX40和OX40L共表达的流式图,高TRAb患者CD4+T细胞
11、上OX40和OX40L表达更高,高TRAb Graves病患者CD4+T细胞上OX40和OX40L的表达更高,治疗前后CD4+T细胞上OX40和OX40L表达及共表达变化与TRAb密切相关,TRAb仍偏高的,CD4+T细胞上OX40表达无显著变化,TRAb恢复至正常范围,CD4+T细胞OX40表达显著下降,TRAb仍偏高的,CD4+T细胞上OX40L表达无显著变化,TRAb仍偏高的,CD4+T细胞上OX40/OX40L共表达无显著变化,TRAb恢复至正常范围,CD4+T细胞OX40L表达显著下降,TRAb恢复至正常范围,CD4+T细胞OX40表达显著下降,sFasL、sOX40、s4-1BBL
12、、sB7H3sCD40、sCD40L、sICOS、sCD28,共刺激分子信号传递特点,(三)共刺激分子,不论是受体/配体,均存在膜型(表达于细胞膜上)和可溶性(分泌于体液中)两种形式,均参与了共刺激信号的介导和调节。,血清,关节液,Wan B,et al.J Immunol 2006(177)8844,(Unpublished data),我们前期工作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均存在高水平sPD-1。,异常高表达sPD-1导致PD-1+细胞“逃逸”PD-1/PD-L1负性调控?,sPD-1 和sPD-L1在HBV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sPD-1和sPD-L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13、,sPD-L1增强PD-1/PD-L1负性信号参与肿瘤免疫功能的改变?,利用自行研发的ELISA试剂盒,本研究首次证实人机体中存在可溶性形式的B7-H3蛋白,且其来源为单核细胞、树突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可溶性B7-H3的发现:,例分析:可溶性B7H3和疾病感染,sB7-H3的临床意义:,与健康人和病毒性疾病患者相比,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sB7-H3水平明显升高。,sB7-H3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sB7-H3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可溶性B7-H3的发现,发明了定量分析B7-H3的ELISA试剂盒,首次证实人体内存在可溶性形式的B7-H3,并确定了B7-H3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参考值
14、,该研究为分析可溶性B7-H3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奠定了基础。,Zhang Guangbo et al.Immunology.2008,123(4):538-46.,sB7-H3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Zhang Guangbo et al.Lung Cancer.2009,66:245-9.,证实sB7-H3在肺癌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作为血清学肿瘤标志物,sB7-H3在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肺癌患者外周异常高表达sPD-L1 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A.肺癌患者外周异常高表达sPD-L1。B.sPD-L1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小 结,1.共刺激分子构成调节网络
15、,参与免疫应答的启发,抗原信息传递,免疫应答类型及效应;2.共刺激分子在免疫细胞表达呈多样化,与其调节功能相关,一系列共信号分子可以形成免疫突触形式,达到整个信号更加精确调节;3.共刺激以膜型分子和可溶性分子两种形式存在,构成调节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启动,抗原信息传递,免疫应答类型及效应;,一个世纪的观念:肿瘤是局部组织/器官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的疾病 肿瘤是个系统性疾病 肿瘤是一种组织(间质、血管、微环境),不是一堆肿瘤细胞 免疫功能失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是简单的低下:保护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功能增强 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功能低下,肿瘤发生和发展三种起因基因突变10-16 微环境刺激(炎
16、症等)机体免疫抑制10-8,二、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逃逸及肿瘤微环境 肿瘤研究肿瘤细胞研究,研究背景:肿瘤免疫应答,肿瘤微环境,正常细胞与其周围的组织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细胞表面相关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在肿瘤发生恶变的过程中,这一平衡遭到破坏。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就需要不停地建立适于自己生长的外部组织环境,此即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正性和负性免疫成分,包括巨噬细胞M、粒细胞、效应T细胞(Tc)、调节性T细胞(Tregs)、失能状态T细胞(Anergic T cell)等。,研究背景: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几乎囊括了宿主免疫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刺激 分子 免疫调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