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二篇.ppt
《元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二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二篇.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二【总原则】1、读。认真读懂文章A、了解文章主要内容;B、理清文章层次;C、明确文章叙事侧重点;D、把握文章主旨;E、明确写作意图。2、审。认真读题,找准题干要求,例如:有几问,在哪几段找答案、限制语等3、答尽量用原文词语、短语作为答题依据;分条作答,并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多少;表达简洁,不赘叙描写,没有要求不必细加分析结论得来;尽量避免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作答和口语化答题。,【文章解读示例】(元月卷)想起梁思成一、读题目,思考问题明确:“什么时候想起了梁思成?”“想起来梁思成的什么?”“为什么想起梁思成?”二、读文章,理清层次。划出抒情议论句或表示情感的词语。第一层(12)写京城为
2、了圆一个古都之梦开展了“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1、京城开展了“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2、开展这个活动是为了圆一个逝去已久的古都之梦。第二层(37)我们没有听从梁思成的建议,古老城墙已消失殆尽。3、我们没有听从梁思成的建议,古老的城墙已经消失殆尽。以跟马寅初有关的事类比。(第一个梦)4、北京五十多年来的变化,只能从仅剩的城墙上寻觅梦痕。5、梁思成为保护城墙所做的努力和他认为城墙可负起新的任务的展望。(第二个梦)6、梁思成的建议没得到采纳,他体验到孤独与悲凉。7、梁思成亲眼看着古建筑被毁坏的苦恼。第三层(8)照应开头,反思古建筑遭到破坏,感到困惑和悲凉。,三、思考回答之前的问题1、什么时候
3、想起了梁思成?(12)明确:每当老北京人想起了那逝去已久的古都之梦的时候。2、想起了梁思成的什么?(37)明确:(1)想起了梁思成让我们保护明清古建筑,而我们没有听从,古老的城墙已经消失殆尽。(2)想起了梁思成为了城墙展开的激烈辩论,遭到了反对;(3)想起了梁思成设想古城墙在现代可以担负起新的任务,但只能亲眼看到古都被破坏。3、为什么会想起梁思成?明确:这个问题是关于写作意图的,其实跟上一个问题是紧承着的。基本可以一一对应。(1)为了告诫人们,要听从像梁思成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建议,保留文化遗产;(2)怀念梁思成,因为他为了保护古城墙所做的努力;(3)为了提醒我们,要懂得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四、
4、概括文章内容,明确写作意图。内容:写我们没有听从采纳梁思成的建议,使得古城墙已经消失殆尽,表达了作者对此现象感到的困惑和悲凉。意图:想表达希望人们能够保护古文化,不让它们渐渐消失;也希望能听从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的建议。,(四月卷)历史告诉我们一、读题目,提问题明确:什么历史让我们看见?历史让我们看见什么?二、读文章,理清层次。划出抒情议论句或表示情感的词语。第一层(14)写历史中的大事件(通过第5段的过渡句可知)1、(12)写赵简子考儿子,赵襄子因为狠毒被立为太子。(这是大事件的铺垫)2、(34)写赵襄子用诡计残杀了代国精英,灭了代国,拓展了疆土。(这是大事件)(概括事件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
5、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不是所有的都需要概括,叙述时侧重的内容一定要概括出来。如此段作者着重写了赵襄子杀害代国精英的诡计。)第二层(511)写赵襄子的姐姐不堪忍受仁与义的纠结,选择了自杀。(这是小细节。此事件着重叙述她如何纠结。)第三层(1219)借写司马迁的伟大来评价姐姐的行为,来回答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抒情议论段,点明中心和写作意图),三、回答问题1、什么历史让我们看见?明确:(1)赵襄子用诡计残杀代国精英的大事件;(2)赵襄子的姐姐不堪忍受仁与义的纠结选择自杀的小细节。2、历史让我们看见什么?(与前一个问题是一一对应的)(1)战国时代这种无道德甚至不道德的力量强大到操纵了历史的进程
6、,对这种力量的赞美和崇拜,鼓噪到淹没了人们的良知。(2)小细节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悄悄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改变着历史的成色,决定着历史的性质,创造着历史的正面价值。(3)读历史,不能总是关注那些所谓的宏大叙事,要关注小细节,小细节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仁义才是民族之魂。,四、概括文章中心,明确写作意图。内容:通过拿历史大事件与小细节对比,体现了小细节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决定着历史的性质,创造着历史的正面价值,是民族之魂。意图:告诉我们读历史不要只是关注大事件,更要关注小细节,关注小细节中所体现出的道德仁义对历史对民族的正面价值。,(五月卷)邂逅温暖的陌生人一、读题,思考问题明确:谁邂逅了温暖的陌生人?发生了
7、些什么事?为什么他们给人“温暖”的感觉?作者想借叙事表达什么中心?二、读文章,理清文章层次。划出抒情议论句。第一层:(1)总起,说邂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际遇之一。第二层:(217)记叙我与的士司机邂逅的经历。1:(213)记叙我与的士司机的邂逅经历。2:(1416)借留言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邂逅司机的感触。3:(17)议论:感受和付出善意是生而为人的一个额外收获。第三层:(1837)记叙我与阿富汗小伙子邂逅的经历。1:(1831)记叙与阿富汗小伙子邂逅的经历。2:(3237)借留言生发感触,表达心怀善意的人应该被善待,世界才会更美好。,三、回答问题1、谁邂逅了谁?明确:(1)“我”在一个深夜邂逅了的
8、士司机;(2)“我”在德国邂逅了一个阿富汗小伙子。2、发生什么了些什么事?(紧承上一题分两方面概括)明确:(一)(1)司机空着肚子答应送我回家;(2)司机放心地接受我的蛋糕;(3)司机一路上和我聊天谈心;(4)司机在远未到达目的地的地方停了计价器;(5)司机停车时还担心我未到目的地。(这是第一次邂逅的经历。每一个经过都紧扣“邂逅”紧扣作者重点交代的来概括。)(二)(6)经历了重大命运打击的阿富汗小伙子主动帮助我提行李。3、为什么他们给人温暖的感觉?(紧承上面问题对应回答)明确(1)因为陌生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充满善意。(2)因为这么一个命运如此遭遇的小伙子的善良4、中心明确:通过记叙两次邂逅的经
9、历,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和充满善意的愿望,希望善良的人们能够被善待的愿望。,第十三题要点概括【考查点】1、指的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考查形式。2、“要点概括”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如元月卷和五月卷)“整体概括”指的是针对全文内容或观点进行概括。(如四月卷)【答题要点】1、审题:明确概括的范围:首先审题应明确是进行局部概括还是整体概括;2、抓住概括的重点(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3、确定答题内容,理清层次;抓住中心句;提炼关键词;4、表述力求简洁;注意字数的限制;应分条加以表述;
10、5、如果题目有示例,一定要仿照示例的形式作答。,【例题再现】13、从本文看,梁思成的梦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元月卷【解析】1、审题:审限制语(“本文”、“梦”),根据分值(4分)判断答题要点多少(2点),并分条作答。2、明确答题范围,根据文章层次,可判断出来答题范围在37段,主要是第3段和第5段。3、表达简洁,要素要清晰:涉及对象、希冀结果(关注核心词)答案:希望能保留北京的明清古城墙,留住古都的风貌。希望能让古城墙成为现代城市的有机的组成部分。,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四月卷审题:审限制语(“大叙事”“小细节”“具体”),根据分值
11、(4分)判断答题要点多少(2点),并分条作答。明确答题范围,根据层次可得,“大事件”集中在14段,小细节集中在511段概括事件,注意需要表述时间、地点(这两个方面根据具体情况看,文章有具体点明,就概括)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方面根据文章着重描写内容定。)通过阅读,可知文章在表述事件的时候着重写了赵襄子杀害代国精英的方式,其姐姐自杀的原因,因此概括事件的时候这两点要突出体现。语言简明,不赘述描写。答案:大叙事:赵襄子用诡计残杀了代国精英,灭了代国,拓展了疆土。小细节:赵襄子的姐姐代国夫人在丧父亡国后,不堪忍受仁与义的纠结而自尽。,13.第一个故事中,作者从陌生的司机的哪些行为语言上
12、感受到了温暖?品读文章细节后简要概括,并根据提示填写在下面横线上。(6分)五月卷(1)司机空着肚子仍然答应送我回家。(2)(3)司机一路上和我聊天谈心。(4)(5)【解析】审题:审题限制(“行为语言”“细节”),分条回答。根据层次,判断答题范围为217段。根据题目要求,找出主要细节,注意紧扣“温暖”。按照提示的格式(司机+语言行为+我)答题,提炼文章相关内容。答案:(2)司机放心地接受了我的蛋糕;(4)司机在远未到达目的地的地方停了计价器;(5)司机停车时仍担心我还未到达目的地。,【错误示例】一、审题时不能抓住关键词,明确概括的范围和表述的重点。【示例1】: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
13、“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四月卷)【错误答案】大叙事:指的是历史上那些大人物为权为利斗得你死我活;小细节:指的是历史上的小人物的悲欢。【解析】该答案得了0分,因为没有审准确题目,题目要求回答“具体指什么”。【示例2】13、第一个故事中,作者从陌生的司机的哪些行为语言上感受到了温暖?品读文章细节后简要概括,并根据提示填写在下面横线上。【错误答案】司机吃了我的蛋糕。【解析】该答案虽然概括了一点,但是没有紧扣“温暖”概括。,二、没有提炼,以复述或照搬原文代替概括;【示例】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四月卷)【错误答案】赵襄子请来代王及其僚属,
14、招待他们宴席时,厨师们用硕大的铜勺子为他们斟酒,当挥起铜勺子,猛击代王和僚属们的脑袋。【解析】只是照搬了原文,把整个过程抄了下来,没有简要概括。三、铺得太开,企图以多取胜,答题超过规定字数;喜欢写上自己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示例】13、作者在此文中所说的“大叙事”和“小细节”具体指的什么?请简要概括。(四月卷)【错误答案】这里的小细节具体指的是“姐姐在夫死国灭之后,一方面如果为夫报仇,就对弟弟不义,不为夫报仇,就是对丈夫不仁,面对感情与道德上的两难,也就是仁与义的纠结,最后选择了自尽。【解析】此答案将自己对小细节的概括答案”在仁与义之间纠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写上了自己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四、
15、没有按照示例作答。【示例】13、第一个故事中,作者从陌生的司机的哪些行为语言上感受到了温暖?品读文章细节后简要概括,并根据提示填写在下面横线上。(1)司机空着肚子仍然答应送我回家。(3)司机一路上和我聊天谈心。【错误答案】接受作者的好意吃了蛋糕。【解析】题目如果有示例,一定要认真分析示例所提供的答题内容和答题形式,在内容上要与示例相关,在形式上要与示例一样。,第十四题词句理解【考查点】对语段的理解和赏析【答题要点】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落脚点,确定答题的句子表达形式。2、基本准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先把语句放到文章中去读明白,此句是表达某种情感、观点还是对某人某事的态度。3、明确
16、对句子表达形式进行分析的基本入手点:A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通感B句式特点:排比、反复、设问、反问C人物形象: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D环境景物描写E表现手法:对比、类比、渲染、烘托F词语:形容词、副词、动词、叠词、关联词、拟声词(一定是最明显的最能体现此段写作意图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句式),【例题再现】14下面语句表明作者对梁思成持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4分)(元月卷)当如此诗意和苦口婆心的表白碰上现实冷冰冰的硬壳被反弹回来的时候,一颗崇高无私的心灵所体验到的是怎样的孤独与悲凉啊!14.下面语句有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品析。(4分)(四月卷)透过历史天空中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