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理论基础.ppt
《信息检索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检索理论基础.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信息检索理论基础,第一节 信息存储与检索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信息存储与检索概念的起源,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含义,信息检索概念的起源,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起源于原文献检索、情报检索,在1998年设置的专业目录中得以改变。,不同的称谓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中叶以前,信息存储传播主要以纸质为载体,信息检索活动也围绕文献的获取和控制展开。因此,信息检索研究关注的是如何检索利用文献中记录的信息,从而导致文献检索成为信息检索的同义词,早期的研究文献中几乎不使用“信息检索”这一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信息传播与存储载体呈现多元化,人们不再拘泥于
2、载体研究信息检索,于是开始使用情报检索一词。由于汉语中“信息”一词较“情报”一词含义更为宽泛,加之英语词汇“Information”具有“情报”、“信息”的含义,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文献检索、情报检索转变为信息检索这一更具兼容性的概念,以便对信息检索实践起到更全面的指导作用。,目前的现状是,上述几个概念同时使用,因为它们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由信息检索改为信息存储与检索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含义,信息存储是指依一定的要求把信息整序编排成文献集合体的过程,即编制检索工具和建设数据库、建立检索系统的过程,也即广义的信息检索。广
3、义的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两个环节。狭义的信息检索是指利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来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目前广义的信息检索和狭义的信息检索概念被同时使用着。,第一节 信息存储与检索基本原理,二、基本原理,信息存储基本原理,信息检索基本原理,信息存储基本原理,书本式文献的传统存储方法是图书馆纸质文献管理法和印刷型检索工具的编制,包括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技术标准、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产品样本、档案十大信息源的分类存储,由这套系统决定的手工检索体系使文献分类等描述文献内容的特征处于核心地位,文献篇名、作者名等描述文献外表特征则是天然的补充要素,加上主题,构成手检时按分类
4、、主题、号码、作者名检索的四大途径。机读信息则以数据库(Database)形式存储。信息被分类、编码、标识且以数据形式存入数据库后,计算机就能按电子数据方式进行处理并检索。,信息检索基本原理,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就是,为了文献信息的充分交流和有效利用,让信息用户能在文献信息的“海洋”中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满足特定需要的信息,通过对广泛、大量、分散、无序的文献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存储,建成各种各样的检索系统,在统一存储过程和检索过程所用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的基础上,将用户表达检索课题的标识与检索系统中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匹配),凡是双方标识一致(完全一致或部分一致
5、)的,就将具有这些标识的文献信息按要求从检索系统中输出。检索系统输出的文献信息既可能是用户需要的最终信息,也可能是用户需要的中介信息(比如文献线索),用户依此中介信息的指引,可进一步获取需要的最终文献和信息。,输出,标引著录,检索过程,文献信息,检索课题,文献信息标识(标引词),检索提问标识(检索词),文献信息特征,检索提问特征,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检索系统(标识匹配),检索结果,分析,分析,选用,形成,形成,检索提问特征,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第一节 信息存储与检索基本原理,三、相关概念,检索系统,检索系统的评价,检索工具,检索系统 检索系统是指拥有特定的存储和检索技术设备,存储有经过加工的信
6、息资源,供用户检索所需信息的工作系统。,检索工具 广义检索工具是指用以报道、存储、查询文献信息的一切工具和设备。它以各类型原始文献为素材,在广泛收集并进行严格筛选后,通过特定的信息工作方法,分析和提示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用选定检索语言进行描述和标引,形成文献信息单元款目,再将这些款目按特定规则组织编排而成。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从此可以看出,广义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的含义是一致的。狭义检索工具主要指手工检索工具,又称印刷型检索工具或书本式检索工具,即印刷装订成册的纸质检索工具及相应的设施。,检索系统的评价 检索系统的质量影响着检索系统的使用效果,根据检索
7、课题选择检索系统时需要考虑检索系统的质量。一般地说,可以从下述几个角度对检索系统进行评价。,1检索效率 检索效率是指检索过程和检索结果具有便、快、全、准、省等特点,即用检索方便性、检索速度、查全率、查准率、检索成本与效益等指标来衡量。,2收录全面性 检索系统的全面性是指它收录的文献信息是否全面。一般用三个指标来衡量。覆盖面:指检索系统收录范围所覆盖的学科面和出版物类型及数量。摘储率:是指检索系统收录的文献信息数量与其覆盖面内全部文献信息数量的比率。报导数:是指一定时间内报导文献信息的数量,如文摘或题录的条数、全文篇数等。,3报导及时性 检索系统的及时性是指它报导新出现文献信息的速度,一般用“时
8、差”来衡量。时差是指文献信息从其发表到检索系统提供给用户的这段时间间隔。在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用户又希望及时获得新的文献信息的今天,检索系统报导的及时性显得非常重要。,第二节 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发展,一、信息存储的发展,二、信息检索的发展,信息存储的发展,一、早期书目检索工具的编制 信息检索活动是以信息检索工具为依托的。信息检索工具是信息资源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中介。公元前26年,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书目检索工具七略问世,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印刷型的书目检索工具。此后,我国先后编制了七志、七录、中经新簿、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名的书目检索工具,为人们查询图书、了解图书流传情况提供了极大方便。,英语“书目
9、”(bibliography)一词是由希腊文“biblion”(书)和graphein(抄写)两个单词融合而成的,其含义是“图书的抄写”(the writing of books)。后来其词义演变成“关于图书的描述”(writing about books)。希腊学者加伦(Galen,129-199)在公元2世纪就编纂了一些专科书目。8世纪盎格鲁撤克逊学者比德(Bede,673-735)的著作宗教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也附有书目。,中世纪印刷术的传播和出版业的兴盛,书目编制工作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不但书目类型增多,在编制方法上也有一些创新。1545年格斯纳(Konr
10、ad Gesner,1516-1565)编制了万国书目:拉丁文、希腊文和西伯莱文全部书籍的目录(Bibliotheca universalis),几乎包括当时全部已故和在世的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作家的著作共15000种,占当时欧洲出版物的2025%,这个数字在当时欧洲交通不发达、藏书分散、学术交流相对困难的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格斯纳因此被称为“书目之父”。,17世纪许多学者都尝试着编制能反映各国出版物的“万国书目”,这一努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虽然最终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万国书目”,却促进了各国国家书目的诞生,在收录范围、分类方法、检索途径、所提供的书目信息以及编目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
11、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图书贸易的兴起,书目的功能从单纯记录图书发展到推广和宣传新版图书,于是营业书目的数量大大增加,其种类、载体形式趋于多样化,定期报道和评价新书的书评刊物也出现了。,二、检索刊物体系的形成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期刊的出现,出现了以文摘和题录为主的检索刊物。国外检索刊物出现于19世纪末,但形成较完整体系并被大量使用则在二战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国外检索刊物有几十种,其中除了俄罗斯、日本有全国统一编写的大型检索刊物以外,其它大多数为专门的出版公司、学术团体编辑出版。根据报道内容的深度、专业范围、文献类型、使用的检索语言,可以将我们常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检索 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