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度环流系统.ppt
《低纬度环流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纬度环流系统.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低纬度环流系统,要点,低纬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规律及其对我国大气的影响南亚高压的结构和变动特征台风的结构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台风路径和台风暴雨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一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一般指30N-30S以 内地区,其中包括热带、副热带热带地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所包括的地区,即赤道两侧盛行东风的地带,随季节南北变动。副热带地区:盛行东风带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之间的过度区,即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区域。,概述,二、意义:1 低纬度地区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四分之三左右是海洋。该区的辐射收入大于支出,其盈余的热量,可通过大气和海洋输送到中、高纬度地区,因此,热带
2、地区是全球大气运动的能量和水汽的输送的主要源地。热带大气还从地表得到角动量,所以热带地区又是大气角动量的源区之一。,3 低纬地区许多天气系统直接影响中高 纬地区: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除哈得 来环流和信风环流外,还有许多大型 的环流系统,如热带辐合带、副热带 高压和季风环流等。它们的强弱和变 化不但影响着热量和角动量的输送,而且影响着天气系统的产生和活动,这对中、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都有 直接的影响。,一、中、低纬大气运动的重要差别 低纬度:f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9.1 低纬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 具有显
3、著影响。热带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对大尺度 运动系统的水平散度和垂直速度有显 著的影响,1 实际风与地转风比较,实际风(虚线)与地转风随纬度的变化,20N向赤道方向两者偏差急剧增大,不能用准地转近似描述风、压场的关系,二、低纬度地区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2 热带地区风与动力位势(压能)的关系 由于不满足地转平衡关系,引入动力位势(压能),用动力位势来描述风场。,为动力位能为绝对涡度,3 次天气尺度的旋转风特征 无论涡度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即无论流线是气旋性转变还是反气旋性转变,都对应动力位势场低值区。,一、平均气压场和流场 平均气压场:,9.2 低纬度环流的基本特征,流场 1 低层(1)存在季风:冬
4、季 亚洲 东北季风 夏季 亚洲 西南季风 信风又称贸易风。(2)热带辐合带(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ic Zone南北两支信风交汇 地带,随季节南北移动,2 对流层高层的风压场冬季:地中海、日本沿海和美国东南部上空三个副热带急流中心,日本沿海上空的急流最强。南太平洋中部、南大西洋中部以及印度洋上空呈现为洋中槽,或称为热带对流层上部槽(TUTT)。,200hPa平均流场(冬季),地中海急流中心,日本急流中心,美国 东南急流中心,洋中槽,洋中槽,夏季:南压高压、墨西哥高压、西非高压、太平洋和大西洋中部的洋中槽,以及亚洲和赤道非洲上空的热带东风急流,200hPa平均流
5、场(夏季),洋中槽,洋中槽,墨西哥高压,西非高压,南压高压,二、平均温度场和湿度场 温度场特点:温度水平分布均匀,年 较差小,湿度场特点:潮湿,相对湿度百分之七十以上。逆温层以上干,以下湿。冬季:有三个比湿大值区 夏季:两个比湿大值区,北纬(度)南纬(度)西太平洋冬季经圈环流,三、铅直环流的纬向不对称特性 1 经圈铅直环流的纬向不对称性,9.3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出现于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按惯例称为副热带高压。高原高压(大陆高压):出现在对流层上层,位于高原大陆上的暖高压称为高原高压或大陆高压。,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概况与结构,概况常年存在,稳定而少动暖性深厚系统
6、夏季:强大,范围广;冬季:减弱,范围缩小多呈东西扁长形,中心有时一个,有时数个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 1 温度场及湿度场温度:暖区、暖中心与高压中心不完全重 合。低层有逆温存在。湿度:脊中比较干燥,南北两侧有湿区,逆温层底部湿度大,上部湿度比 较小。,2.副高脊线 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500百帕以下各层都较一致,纬度位置随高度有很大变化:冬季,从地面向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向南倾斜,到300百帕以后,转为向北倾斜;夏季,对流层中部以下多向北倾斜,向上则垂直,较高层后又向南倾斜。,3.风场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气压梯度较小,水平风速也较小;而其南北
7、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水平风速也较大。南北两侧有急流。,4 涡度场与散度场 在各高度上,相对涡度的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区内基本上都是负值,而且涡度场相对于高压表现得很匀称。负涡度区的范围和强度均随高度而增大。,高压内部的散度场分布要比涡度场复杂。低层以辐散占优势,但主要位于高压南部,而北部尤其而北侧多为辐合区。高层内,北部为辐散,南部为辐合,并扩展到中心部分,辐合辐散强度均很大。,5.垂直速度 副高南部,辐散下沉,潮湿。中心附近下沉逆温存在。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压脊轴南侧存在着广大的下沉运动,北侧及脊轴附近有上升运动,再北侧又有下沉运动,因之在高压脊轴附近有一反(经圈)环流,而其两侧各有一正(经圈)
8、环流。,1959年8月21日08时沿117.5E南北剖面图(点划线为高压脊轴线),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与 我国天气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 1.副高的表示(1)副高脊线:副高内东西风分界线,在副高脊线上,东西风速为零,我国常用120E上副高脊线所在纬度变化来表示副高的南北移动。,(2)副高西伸脊点:500hPa月平均图上,588线最西端所在的经度表示副高西伸 脊点的位置。(3)面积指数:取500hPa 月平均图上10N 以北,110-180E 范围内588线所包含 的范围,用来表示副高的强度。2 副高脊线季节性变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多年平均),3.中-短期变动:东-西进退:西伸
9、北进,东撤南退 形态变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 周围天气系统的关系 1 与西风带短波槽脊的关系 当东移的是发展强大的槽、脊时,它们就会造成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当深槽移近它时,它就东撤、南退;当强脊移近它时,它便西伸、北进。与槽脊的强度有关,2与大陆高压的关系 和青藏高原的关系 夏季,500百帕图上,在西藏高原地区有 分裂的暖高压中心出现(简称青藏高压)当其东移入海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引起 后者明显的西进。,和华北暖高压的关系 当华北暖高压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可 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形状发生较 大的变化,脊线可从原来的东西向转为 南北向,甚至可在较北地区出现闭合高 压中心。,和大陆冷
10、高压的关系 初夏或秋季,从我国大陆东移入海,刚一入海的阶段有冷平流,可使西太 平洋副高脊减弱东撤;而当冷高渐渐 变性增暖并入西太平洋副高后,西太 平洋高压脊往往加强西伸。,3和台风的关系 一般台风沿高压外围移动,受其外围气流“操纵”。当西太平洋副高呈东西状,副热带高压脊较弱时,台风可穿过其脊,使脊断裂。4.和赤道反气旋的关系 夏季,当赤道反气旋随着赤道辐合带向北推进,进入到我国华南地区时,可与西伸的副热带高压打通合并使副高加强。,副热带高压和转向台风的关系,台风移动使太平洋高压脊断裂,5.与副热带长波流型调整的关系 盛夏,在北半球副热带范围内流型表现为6-7个波,其平均波长约为50-60个经度
11、。预报我国东部地区副热带高压建立与否,特别要注意80E的长波槽是否将建立,当该区有槽产生时,则我国东部地区将有一次副热带高压的建立过程。,9.4 南亚高压,定义: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南亚高压的结构特征 形成:高原热力作用 结构特点:1.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2.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3.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4.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二.南亚高压的活动特征 1、季节性变化 2、短中期变化:准双周东西振荡,南亚高压在夏季期间变动可分为三个基本的天气型过程:东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N 以东,长江流域少雨西部
12、型过程:中心位于90N 以西,长江流域多雨带状型过程:过度型,三.南亚高压对我国和亚洲天气的影响 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和变动与我国主要 雨带位置和季节性变化有密切关系。南亚高压主要中心的位置和东西振荡与 我国主要雨带中的中期变化也有密切的 关系。,南亚高压进入高原到退出高原之间的 时期,刚好是高原的雨季。南亚高压与日本夏季的天气也有密切 关系。南亚高压和印度季风槽的活动也有密 切关系。,概况1 定义:赤道辐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赤道槽,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9.5 赤道辐合带,2 分类:(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纬度 环流 系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