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考试重点.ppt
《企业管理考试重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考试重点.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体系内容第一章 管理概论 第二章 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章 预测与决策 第四章 市场营销管理第五章 财务管理第六章 工程经济分析 第七章 价值工程简介第八章 网络规划图第九章 质量管理及质量体系认证,管理的含义可理解为:管理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作用于管理对象,使之适应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计 划 计划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组织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对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方案所做出的择优选择和具体筹划的活动.一般计划活动包括分析目前环境、预测未来、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选择行动方案和对实施效果作出评价等。
2、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2、组织组织是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计划的安排,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整合,以及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制度化安排的活动,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作及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等。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包括有效性原则、管理幅度与层次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责权对等原则、协调原则、分工原则、平衡原则、经济性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弹性结构原理等。,3、领导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确定后,管理者必须运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其他成员以最佳的方式、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为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的活动过程和管理艺术。一般包括指导、沟通和激
3、励等。案例:亚沙克的逆向思维。,4、控制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根据既定计划的要求检查组织活动,预见并发现偏差,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对其发展过程不断调整和施加影响的管理活动,或者根据新的情况对原计划做出必要而恰当的调整,确保计划与实际运行相适应,进而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事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等。,1-3 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一、管理原理与原则 1、管理原理:指在管理领域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是对具体领域管理活动实质内容的科学分析、总结。2、管理原则:是指观察管理对象,解决管理问题的尺度,是从事管理活动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1-4 管理组织及组织结构,一、组织的含义及其作用
4、(一)含义:1、是指作为实体本身的组织,组织作名词用,指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一群人;2、是指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组织,组织作为动词用,指的是组织活动,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对做事的人进行编排而开展活动的过程。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使全体参加者以有序的、富有成效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行动及过程。,(二)作用,1、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各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有机的、最佳的组合 2、协调组织内外的关系3、协调职工的行动,形成组织凝聚力。4、推动实现组织管理现代化,二、组织职能,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指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
5、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内容:1、组织设计,结构设计 2、适度分权,正确授权 3、组织运用 4、组织改善,适应环境,三、组织结构类型,1、组织结构的概念 一般包括一个组织内组织部门的多少、管理跨度、管理规范和集权的程度等内容,阐明组织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和内部的协调机制,是关于组织内权力与职务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组织结构是依据分工和分权的程度来区别的。,2、组织结构设计的基础,(1)工作专门化。20世纪初,福特汽车通过建立汽车流水线而富甲天下、享誉全球。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前50年,管理者把工作专门化看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不竭之源。20
6、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些弊端:表现为员工的厌烦情绪、疲劳感等。案例:卓别林的代表作。,(2)部门化:通过工作专门化将工作分解成各个部分之后,就需要对它们进行组合以使相同的任务可以进行协调。对工作单元进行合并就叫作部门化。常见的部门化类型:,职能部门化: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用户部门化:如微软公司:个体消费者、大型公司、软件开发商和小型企业。产品部门化:如宝洁公司:汰渍洗衣粉、帮宝适婴儿纸尿裤、品客暑片等 地区部门化过程部门化:如美铝公司:铸管部、锻压部、制管部成品部、检验包装运输部(3)命令链:明确指出谁要向谁报告.,2、组织结构的类型,(1)直线制组织结构:,特点和优缺点,特点:信息沟通和传递
7、渠道只有一条,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管理者的领导,不设专门职能机构。优点:结构设置简单,权责分明,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缺点:不适于规模较大的组织,当组织规模扩大、业务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时,个人的知识、能力无法应付。,(2)职能制结构,优点和缺点,优点:可减少行政领导人的指挥工作,职能机构进行专业指挥较熟悉 缺点:容易造成多头领导,命令不统一,协调困难,(3)直线职能制结构,优点和缺点,优点:集中领导,职责清楚,便于人、财、物的调整,提高效率 缺点:部门间沟通少,组织环境适应性较差.,(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优点和缺点,优点: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发挥自身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训练高级管
8、理人才 缺点:管理层增加,机构重叠,协调困难,(5)矩阵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结构又叫矩阵制,是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或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组成的矩阵型结构。,优点和缺点,优点: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联系,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机动性 缺点:多头领导,容易产生矛盾,增加工作难度,二、行为科学的产生过程,(一)霍桑实验(1924-1932)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 电话交换机制造工厂,雇员2.5万,有较完备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仍有许多不满情绪,经常消极怠工。1、实验室研究:主要意图是分析工作环境中的单项要素对员工工作效率的影响。包括:(1)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配:福利研究,2、访谈研
9、究阶段 1927年5月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带领一批专家来到霍桑工厂,开始第二阶段的实验。在两年多时间里访问了两万多职工,了解工人对工作、工作环境、监工和公司当局的看法、意见,并研究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得出了重要结论(1)工人绝不愿意超额完工而成为“快手”,也绝不因完不成定额而成为“慢手”;(2)工人中还存在“非正式团体”,2-2 个体激励理论,激励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人的动机,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理论是西方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一、需要层次理论,其基本要点是,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本源,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要
10、想激发人们的行为,就必须研究人们的需要,调动人们行为的动机,以实现组织预定的行为目标。,(一)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生存、饥饿、干渴、,安全需要:人身和工作安全,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最原始的基本需要,高级需要,低级需要,自我尊重受人尊重,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感情、友谊、归属,人的需要是先天的、内在的、下意识的,低级需要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高级需要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低级需要比较客观,容易发觉,是从外界的物质方面获得满足;高级需要难以辨别,不易发觉,是从内在的精神方面寻求满足。低级需要是有限度的,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动力,高级需要往往不易满足,它对激
11、发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作用。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二、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赫茨伯格曾对11个商业机构中200多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调查发现:人们对工作不满意多在工作环境方面;对工作满意多在工作本身方面。通过调查启示,他把激发动机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就像卫生条件能保证人们不生病那样,起着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作用;另一类称为激励因素,它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这种因素就像人们锻炼身体一样,可以改变身体素质,增进人们的健康,这是影响
12、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2-3 群体行为理论二、人性假设理论,对于团体中的被领导者,如何看待他们,如何估价他们的人性,这是西方行为科学的基石。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说。这四种假说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一)经济人假说“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或“唯利人”,是古典管理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获取经济报酬。,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大多数人都是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
13、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不必负责任。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拼命干活。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
14、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二)社会人假说“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来的。其理论观点是: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起决定作用,因而在管理措施上应重视以下几点: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还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还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培养集体精神
15、。提倡“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是由马斯洛提出来的。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实现自我,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的创造性。,根据这些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降低实现自我的障碍。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分享权力。,(4)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是由沙因提出的,指出人的需求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知识、地位、环境
16、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有可能得到实现。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树立起来了。,根据这些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根据企业情况采用弹性、权变的领导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对员工应视动机、能力等差异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和奖励方式。,二、决策概述,1、决策:通俗地讲,决策就是“做出决定”。严谨地说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以上的
17、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或满意的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2、经验决策:凭借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决定。(农民种地,煮饺子)3、经验决策上升到科学决策:严格实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择-实验实证-普遍实施)依靠专家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领导者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作出决断。,4、决策的分类,按思维方式分:逻辑型与推测型按科学性分: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按内容分: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按确定性分: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按效果分: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5、决策的原则,决策时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与行为准则,它是科学决策思想的反应,也是决策经验的概括。方向性是
18、决策的根本,信息性是决策的基础,预测性是决策的前提,科学性是决策的保证,民主性是决策的保障,系统性是决策的全局,行动性是决策的归宿。,二、时间序列预测法,将收集到的预测对象过去、现在的数据资料,整理后按时间顺序排列,考虑到季节、随机等因素的影响,来推测事物的未来发展。(一)平均预测法 1、算术平均法 设X1,X2,Xn为变量n个时期的样本值,求出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测值。,预测的误差用标准差Sx来反映:当样本服从正态分布N(m,s2)时有:PX-ms0.683PX-m2s0.954PX-m3s0.997,例1:某商店在过去24个月的商品销售额为237,255,244,216,246,221,
19、271,219,244,288,269,269,240,267,289,266,225,238,272,236,279,227,243,(百元),试预测今年的月销售额。,解:X(平均)=1/24(237+255+243)=250 SX=22 X(平均)-2Sx=250-222=206 X(平均)+2Sx=250+222=294 所以预计今年的月平均销售额250,月销售额介于206与294间的概率为95.4%,算术平均法只能说明一般情况,看不出时间序列变动的高点和低点。2、移动平均法 使用此方法要合理选择步长。移动平均法适用于近期预测和短期预测。例:某商店在过去12月销售情况见下表中第二列。试预
20、测今后两个月的销售额。,当n较大时,灵敏度差,有较显著的滞后现象;当n较小时,能灵敏反映变化趋势,但消除随机变动与周期变动性较差。一般采用不同的n值,对预测对象进行检验,从中选满意者。,3、加权移动平均法,用不同的权重区分各期资料影响的程度。例三:某市房地产管理局对该市1997年至2004年与地产市场有关的数据建立了数据库,下表为该数据的一部分,就该表提供的数据用加权移动平均法(n=4,权重自近至远为4,3,2,1)对2005年该市房地产交易额做出预测.,解:Y2005=(4Y2004+3Y2003+2Y2002+1Y2001)(4+3+2+1)=(264+243+192+191)10=23.
21、3(亿元),其中权重1,2,,n 为正数且满足,(二)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对短期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市场预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Xt+1(估计值)=Xt(实际值)+(1-)Xt(估计值),其中为平滑指数,满足条件0 1.当时间序列波动较大时,可取0.3 0.5,Xt+1(估计值)=Xt(实际值)+(1-)Xt(估计值)=Xt(实际值)+Xt(估计值)-Xt(估计值)=Xt(估计值)+Xt(实际值)-Xt(估计值)例4:某地1986年至1992年的棉花产量资料如下表的第二列,试用指数平滑法预测1993年的产量.解:为确定取何值为宜,可计算实际值与估计值离差平方和的
22、均值为 TST2=1/T Xt(实际值)-Xt(估计值)2 t=1取ST2小者对应的值为最佳,(三)季节系数法,实际生活中,许多产品的产量、销量等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反映在时间序列资料上,统计数据呈现明显的、有规律的季节变动。季节系数法就是根据这一规律进行预测的方法。其预测步骤为:1、收集历年各月(或各季度)的时间序列资料(三年以上)2、求出月或季的算术平均值;,3、求出同月(或同季)的算术平均值;4、用3求出的同月算术平均值除以2求出的总平均值,得出相应月(或季)的季节系数。5、以消除了季节影响的数据资料与预测月份(或季)的季节系数相乘,求得该月份(或季度)的预测值。通常,以表格形式进行计算,
23、举例如下:例5:某商店按照季度统计的从1991年至1993年的12个季度的销售资料如下表:,总的季度平均值=16312=13.5833第一季度的平均值=193=6.3333第一季度的季节系数=6.333313.5833=0.4633其它类推。若已知1994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7万元,则可利用它预测第三、第四季度销售额预测值为:第三季度销售额=170.73621.2025=27.7676万元第四季度销售额=170.73621.5951=36.8333万元如果1995年的总销售额预测值为100万元时,则各季度销售额预测值为:一季度销售额=10040.4663=11.6575(万元)二季度销售额=
24、10040.7362=18.4050(万元)三季度销售额=10041.2025=30.0625(万元)四季度销售额=10041.5951=39.8775(万元),三、回归分析法,事物间的关系有两类:其一是存在确定性关系,可用函数微分方程等来表示,由此能精确算出结果;其二是存在非确定性关系,须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寻求其统计规律性。回归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统计规律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可判断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的密切程度,并确定出相应的数学估计式,用于预测。,因果关系回归分析,首先要确定有哪些可能的相关因素,然后收集这些相关因素的统计资料,并作出足够数量数据的散点图来分析预测变量和相关因素之间
25、的关系,确定采取线性模型还是非线性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方程系数。因果关系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为预测变量,为影响变化的因素,a、b为方程系数,b=xy-1/n x y/(x2)-1/n(x)2a=1/n y-b/n x,例6:某电视机厂19881993年销售量依次为0.89、4.40、8.45、10.89、13.53、16.00(万台),试作回归分析并预测1994年和1995年销售量。解:(1)作散点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数据点联线近似于一条直线设yi=a+bxi(Xi=1,2,3,6)(2)回归方程的计算n=6,yi=54.16,xi=21,xi2=91,xiyi=2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管理 考试 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