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串讲.ppt
《企业管理概论串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串讲.ppt(2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管理概论串讲,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本章内容1.企业的概念和内容2.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3.市场化的企业化企业经营方式考情分析本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历届考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和论述题。分值达40分左右。,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类型,一、企业的概念: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企业概念的理解: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类型,二、企业的类型(一)一
2、般类型划分:1.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1)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2)按企业所属行业划分(3)按企业使用经营资源划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4)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5)按企业规模划分(6)按市场类型划分 考题类型以单选、多选为主,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类型,二、企业的类型(二)其他类型企业介绍1.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3.高新技术企业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第四方物流商特点、满足条件 P10(考题类型:名词解释、单选题),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类型,三、企业系统结构及特征
3、1.企业系统结构:(1)产品(2)人(3)财(4)物(5)信息2.企业流程(1)物流(2)资金流(3)人事流(4)信息流 考题类型:多选、简答,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类型,三、企业系统结构及特征3.企业系统特征(1)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3)生产过程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4)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的、密切的联系考题类型:简答题,第二节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类型1.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2.类型:按
4、财产类型划分:(1)个人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法人、有限责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优越性,适应性。(公司制企业是重点,简答题),第二节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类型2.类型:按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划分(1)单厂型企业(2)总厂型企业(3)专业公司按企业外部社会联系方式划分(1)联合公司(2)企业联合体(3)战略联盟(4)虚拟企业以上四种方式是重点(要求掌握概念、含义),第二节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二、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1.必要性(弊端)(1)产权关系模糊(2)投资主体单一(3)企业资产呆滞
5、(4)政企职责不分(5)经济效益不佳2.公司制企业优越性(1)产权明晰(2)股权结构多元化(3)实现产权流动(4)增加管理透明度(多选题、简答题)3.现代企业制度概念:以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内容,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第二节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三、企业集团1.概念: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合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联合体2.特征:(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
6、)(3)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简答题),第二节 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三、企业集团3.类型(1)产品辐射型(2)多元复合型(3)项目配套型(4)经营服务型(5)出口导向型(多选题、名词解释或简答题)4.意义(简答题)(1)大规模合理组织生产力,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成员单位灵活性和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2)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发展最快的一种组织形式。(3)对于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市场化的企业经营方式,一、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原因1.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复杂化2.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
7、散化二、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1.股份经营形式(1)国家独资经营(2)国家控股经营(3)国家参股经营2.承包经营方式。适应于小型国有企业。3.租赁经营方式:适应于微利或亏损小企业(要求掌握适应性,单选题),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主要内容:企业管理的二重性企业管理的职能、任务和方法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考情分析本章以企业管理基本概念为主,根据0206考题分析,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名词解释题。分值不超过10分。,第一节企业管理的二重性,一、企业管理的产生:是由共同劳动即协作劳动产生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二、企业管理的二重性1.含义:一
8、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第一节企业管理的二重性,二、企业管理的二重性2.企业管理的二重性产生原因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所以产生,因生产过程本身就具有二重性。生产过程要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执行两方面职能: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一是维护生产关系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就使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3.学习企业管理二重性意义(1)学习国外先进经验(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第二节企业管理的职能、任务和内容,一、企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是人
9、们认识比较一致的职能。1.计划(首要职能,单选或多选题)2.组织3.用人4.指挥5.控制二、企业管理的任务(简答题)1.把经济上取得成就放在首位2.使各项工作富有活力,使员工取得成就3.履行社会责任,第二节企业管理的职能、任务和内容,三、企业管理的内容1.不同层次的管理分工(1)企业高层管理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统帅地位。其核心内容是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这是关系企业前途与命运的头等大事。(2)企业中层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3)企业基层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层(简答题或单选题)2.各项专业管理:技术开发、生产、物资供应、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第三节企业管
10、理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一、企业管理的方法论1.系统论观点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综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体特征如下:(1)整体性“1+1”大于2(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的适应性(单选题)2.信息论观点3.控制论观点,第三节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二、企业管理一般方法(多选题)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经济方法4.教育方法,第四节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多选题、简答题)1.人本化(掌握以下概念)(1)文化人(2)网络人(3)学习人2.整体化3.战略化4.网络化,第四节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二、企业管理前沿理论的整合见教材P5
11、4 图21,第三章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本章内容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企业组织变革考情分析本章重点考察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概念、组成、各部分相互关系与职责;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与形式,各种组织形式的适用性;企业组织变革的方向。题型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与案例分析题。是考察的重点章节之一。最大分值达25分左右。,第一节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法人治理结构含义1.概念: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分开、制约又相互连接、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利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12、关系的一种领导制度。2.组成(1)股东大会(2)董事会(3)高层领导班子(4)监事会及相互关系3.各自职责二、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激励机制(论述题)1.为何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利益不同、信息不对称)2.怎样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报酬机制、约束机制),第二节企业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基本形式,一、企业组织设计的原则(简答题、论述题)1.任务目标原则(组织设计的出发点)2.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3.指挥统一原则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6.责权利相结合原则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8.机构精简原则二、组织设计的依据(简答题、多选题)1.经营战略2.企业规模3.技术特点4.外部环境
13、,第二节企业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基本形式,三、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1.直线结构2.直线职能结构3.事业部结构4.模拟分权结构5.矩阵洁构要求掌握各种结构特点、优缺点、适用性。出题类型:单选、多选、简答题、名词解释及案例分析题四、新型的组织结构1.网络组织(概念、基本类型)2.学习型组织(概念)3.发展型组织,第三节企业组织变革,一、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因:1.外部动因(1)知识经济(2)信息技术革命(3)经济全球化2.内部动因(1)企业战略变化(2)企业规模扩大(3)组织结构本身缺陷组织变革的方向:(要求掌握下述三点概念)1.扁平化2.网络化3.柔性化,第三节企业组织变革,二、企业流程再造1.
14、提出背景:哈默和钱皮的市场特征:顾客、竞争、变化,要求企业有一个反映灵敏的高效运作流程。2.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1)分析原有流程(2)分析当前市场需求(3)采取综合措施,第四章企业文化建设,本章内容企业文化及其特点与功能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考察企业文化概念及其特点与功能的理解,企业文化形成机制主要环节,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本章主要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类型。最高分值达12分。,第一节企业文化及其特点与功能,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
15、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二、企业文化结构和内容1.深层企业文化(1)企业最高目标(2)企业精神(3)经营管理风格(以上内容要能够区别,并掌握具体内容,题型单选)2.中层企业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制度层或制度文化。包括:(1)一般制度(2)特殊制度(3)企业风俗(以上内容要能够区别,并掌握具体内容,题型单选),第一节企业文化及其特点与功能,二、企业文化结构和内容3.表层的企业文化(1)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2)厂容厂貌。(3)产品的特点、造型、包装、品牌设计。(4)厂服、厂歌、厂徽、厂旗。(5)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6)企业的公关礼品和纪念品。(7)企业的
16、宣传媒体和沟通。,第一节企业文化及其特点与功能,三、企业文化的特点1.隐形性2.潜移性3.可塑性4.继承性5.稳定性和发展性6.普遍性和差异性(多选、简答题)四、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2.约束3.激励4.凝聚5.辐射(多选题、简答题),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一、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1.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2.发端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倡导3.要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范4.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二、企业文化建设(论述题)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塑造企业文化2.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营养塑造企业文化3.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塑造独特风格的企业
17、文化 4.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关键作用(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倡导者(2)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诠释者和宣传者(3)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5.共同参与和知识共享(企业文化的核心认同,认同的关键是参与)6.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巩固企业文化,第三节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简答题)1.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点(1)指导思想相同,都重视重视人的因素,从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入手,调动人的积极性。(2)目的相似(3)工作方法相似(4)工作主体相同2.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点(1)两者范畴不同。(2)适用范围不同。(3)两者
18、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不同。,第三节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二.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1)党的基本教育(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集体主义思想教育(4)社会主义思想教育(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第三节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2.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1)国内和国际形势教育(2)党和国家的方针、政治教育(3)厂规厂纪教育(4)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对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岗位变动。分配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加以正确引导(5)先进模范人物
19、事迹教育(6)根据每个员工的具体思想情况而进行的个别教育,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本章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内容与特点人员招聘与使用人员培训与开发工资分配制度考情分析本章是05新教材中,新内容较多的一个章节。更新部分占到原有教材80以上。由于缺乏可比性,更应当引起注意。根据历年考题涉及到单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最多占39分。,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内容与特点,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人力资源的概念:广义的人力资源的概念:社会中体力和智利正常的人的总和。狭义的人力资源的概念: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和。2.人力资源的特点(多选题、简答题)(1)能动性 区别于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特
20、征(可出单选题)(2)可激励性(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及激励机制)(3)时效性(不同寿命周期阶段不同)(4)再生性(5)差异性(6)社会性(劳动者与社会的广泛联系),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内容与特点,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其同人事管理的区别1.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的区别(1)管理视角不同(2)工作性质不同(3)管理重点不同(4)对管理人员要求不同,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
21、及其内容与特点,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程序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使用、考核、激励、调整、培训等环节。职务分析是开展上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主要程序是(简答题)(1)职务分析(2)人力资源规划:通过科学的预测、分析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方面)并使组织或个体得到长期利益的过程。包括:员工数量和结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3)招聘与使用(4)考核(5)激励(6)培训,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内容与特点,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与职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经营特点(生产型企业
22、、技术密集型企业)。职责:(讲义P123)五、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在(简答题)(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2)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3)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增值服务。,第二节 人员招聘与使用,一、人员招聘(多选、简答)1.制定招聘计划:包括确定招聘时间、招聘岗位、招聘人数、任职资格、招聘途径、招聘方式和招聘预算。确定招聘途径:(1)内部招聘(2)外部招聘 两种途径优劣(见教材P125图52)(单选题)各类招聘方式比较(见教材P125图53)(单选题)2.招募 3.选拔 4.录用 5.评价,第二节 人员招聘与使用,二、人员使用人员使用是指员工与工作相结合的安排。包括职务安置与职
23、务调整等内容。1.人员使用的原则:(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这是人员使用最根本的目标。(单选题)(2)有利于人尽其材。(3)有利于提高组织士气。2.职务安置与职务调整 职务安置的基本依据,就是员工个人条件与职务的耦合。职务调整就是根据企业的需要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对员工工作进行调整。,第二节 人员招聘与使用,二、人员使用3.职务扩大化和职务轮换职务扩大化是一种职务设计方法,其特点是增加单个职务的任务数量,以克服分工过细而导致的工作枯燥问题。职务轮换是职务扩大化的一种变形,让员工在长期内接触多种专项任务。4.岗位职务轮换5.双渠道晋升 在企业内部设置两种晋升渠道:行政型的晋升渠道和技术型的晋升渠
24、道。在设计两种晋升渠道时,两种渠道待遇应当是对等的。不同类型的员工可以选择相应的渠道。,第三节 人员培训与开发,一、培训的意义(简答题)1.是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手段2.培训是最大的福利3.是高收益的投资项目4.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二、培训的类型(单选题)1.新员工培训(1)一般性培训(2)专业性培训2.在职员工培训(1)能力培训(2)专业知识培训3.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自学,第三节 人员培训与开发,三、培训的组织过程1.确定培训的需求和目的(1)培训需求分析A.企业分析B.任务分析C.人员分析(2)确定培训目标A.工作效率提高B.工作质量提高C.优等品比率提高D.工作质量提高E.工作及时性改
25、善2.制定培训计划,第三节 人员培训与开发,三、培训的组织过程3.培训效果评价4.人员开发:指给员工增添超过他们现有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承担各种任务的能力。与一般培训不同,人员开发着眼于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第四节 工资分配制度,一、工资分配制度的原则与要求1.工资分配制度的原则(简答题)(1)物质利益原则: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利用物质利益动因,调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积极性,即在兼顾三者利益基础上,使企业经济收益同其经营业绩、使员工的劳动报酬同其创造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促使企业及员工个人从物质激励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心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2)按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管理 概论 串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