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3-数量与质量.ppt
《人口学3-数量与质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学3-数量与质量.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数量与质量Quantity and Quality,一、涵义解说,人口数量(Population Quantity):是关于人口总体的“量”的规定性,相对于人口质量而言的一个人口学范畴,通常亦指“人口规模”。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对人口总体的“质”的概括与体现,相对于人口数量而言的一个人口学范畴,亦可称“人口素质”。,人口数量增减变化的根源,出生(Birth)与死亡(Death)的互动变化,决定着人口的增减变化:变动结果无非三种可能:1)增加:BD B D(或B_ D)B D(或BD_)2)减少:BD B D(或B_ D)B D(或BD_)3)持平:B=
2、D,人口数量增减变化的“封闭”与“开放”条件,注意:人口数量的“时点”与“时期”观察,1)时点指标:瞬间值;静态观察(譬如,年末人口数)2)时期指标:平均值;动态观察(譬如,年均人口数),人口素质的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反映人口的体质状况文化素质:反映人口的受教育状况心理素质: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或思想意识 注:有学者把心理素质归入文化素质中,这并不恰当,我认为它们毕竟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如果说,人口的文化素质具有外显性;那么,人口的心理素质就是内隐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素质往往表现为一种潜意识,无形地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因此,心理素质不象文化素质那样直观,可直接依据一些量
3、化的指标进行评说,而只能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个性气质等来间接地加以评说。有人主张用思想道德素质来代替心理素质,这同样不妥,因为心理素质的包容性显然比思想道德素质大,俗话说“心之官则思”。,二、相互关系,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代和转换。一般讲,控制人口数量客观上有助于提高人口质量(譬如,在家庭资源限定条件下,选择“少生优生”),而人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增减,现实社会中不难看到,低素质人口往往倾向多生(譬如,受教育程度与多胎生育呈负相关变化);而人口素质提高则会促进人口数量的减少(或许可解释为高素质夫妇有更广泛的生活情趣与需求;亦可
4、理解为,高素质夫妇生儿育女的机会成本较高)。,贝克尔关于孩子数量与质量替代理论,商品消费效用的多样性,互补性和替代性。家庭效用函数最大化公式:UU(n,q,Z)在家庭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假设Z不变,n与q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替代关系。孩子数量(n)的需求弹性小于孩子质量(q)的需求弹性。,参阅:加里S 贝克尔著彭松建译家庭经济分析,华夏出版社1987。,q,C,U1,U1,e1,A,B,D,e0,U0,U0,n,n0,q0,n1,q1,e0:n0q0,e1:n1q1,三、统计指标:数量统计,1、净增人口数,三、统计指标:数量统计,2、期末人口数,三、统计指标:数量统计,3、人口增长率(Popu
5、lation Growth Rate),反映总体水平或长期状况的人口增长率,三、统计指标:数量统计,3、人口增长率(Population Growth Rate),反映某一单独或个别年份的人口增长率,三、统计指标:数量统计,3、人口增长率(Population Growth Rate)反映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程度,实例演算:,计算19781995年间的人口增长率,计算1990年的人口增长率,计算19781995年17年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三、统计指标:数量统计,4、人口增长加倍时间(Double time)所谓“人口增长加倍时间”,就是按照某种人口增长速度计算,当人口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时
6、间。亦即人口翻一番的时间。公式表达:式中:Pn为估算期人口数;P0为现有人口数;r 为年均人口增长速度;n为年数。人口加倍,就意味着:即:在年均人口增长速度(r)为已知的条件下,求人口翻一番所需的时间,就是求式中的年数(n)。因此取对数计算:若r=1%,则代入上式计算得 n=70年。,人口倍增时间的简便估算,既然在人口增长率为 1%的情形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是 70年,那么,针对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态势,可以70做为参数值,简便地估算出该人口的倍增时间,公式如下:,21世纪十个人口大国的人口倍增时间估算,三、统计指标:质量统计,反映身体素质的统计指标:1)预期寿命 2)婴儿死亡率;婴幼儿死
7、亡率 3)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 4)发病率;患病率;伤残率反映文化素质的统计指标:1)文盲率2)人均受教育年限3)各级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指同年出生的一批人(cohort),按照现实的年龄别死亡水平度过一生,预期可能存活的平均年岁(即出生平均预期寿命);或这批人活到某一年岁(X)时,平均还能继续存活的年数(即X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或平均剩余寿命)。虽然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只是对人口寿命的一种“预期”,但却可以综合反映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平均预期寿命作为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死亡率高低的指标,它和死亡率是一件事情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死亡率降低,平均预期寿命就提高。,概念理解: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
8、ancy or Expectation of Life),20002005年世界各地人口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资料来源: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0 Revision Vul.I,Table A.30.,世界部分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Sources: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4 Revision Volume I.,1、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一)关于“身体素质”的统计指标:,资料:中国出生人口素质,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46,每年实际发生的出生缺陷儿约为801
9、20万。我国现有6000万残疾人口中,先天残疾占11.96,共计520万人。在当代,一方面农村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高达29.3和14.4;另一方面,城市儿童肥胖症快速凸现。,(一)关于“身体素质”的统计指标:,2、发病率或患病率,相关论域:人口转型与健康转变,1)人口问题的转型 一是人口数量问题转向人口质量问题是人们关注健康的必然结果。以往人口学家和人口发展决策者的主意力集中在降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而如今,改善人口的健康状况,显得日益重要,健康本身就是人口质量的要素之一。二是人口数量问题转向人口结构问题。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现象使得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需求日益突出
10、。2)健康性质的转变第一次健康转变旨在降低死亡率,使大多数人都能存活到老年期。因此,这时候主要解决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导致的传染病和一些急性病,解决的办法一般是通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改善人们的卫生习惯和饮水条件,加强预防免疫工作即可奏效。第二次健康转变要求解决已存活到老年的庞大人口的保健问题,这就对预防和治疗那些与增龄和衰老相关的慢性病,延缓衰老,对受损的器官功能的康复治疗等。显然,实现第二次健康转变要比第一次健康转变更困难,任务更艰巨。3)医学模式的转轨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医学模式,即强调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综合作用,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Omran的流行病转变理论(
11、The theory of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流行病转变的三个主要阶段:传染病大流行和饥荒期(The age of pestilence and famine)传染病大流行衰退期(The age of receding pestilences)退行性和人为疾病期(The age of degenerative and man-made diseases)流行病转变模式与人口变化:西方模式:转变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同步,并深受其影响。医学进步的作用非常有限。加速模式:起始时间晚,转变速度快,主要得益于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如疫苗、抗生素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
12、参阅宋新明“流行病学转变人口变化的流行病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研究03/6,(一)关于“身体素质”的统计指标,3、残疾率,残疾致因分类,先天致残与后天致残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二)关于“文化素质”的统计指标:,1、文盲率(Illiteracy Rate),(二)关于“文化素质”的统计指标:,2、人均受教育年限 根据不同档次受教育人口计算的平均值。公式表达:,相关资料:19902004年全国人口受教育状况,注2: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是按6岁及以上人口统计。,资料来源:转引自段成荣“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载人口研究2006年第一期。,(二)关于“文化素质”的统计指标:,3、各类受教育程度人口
13、,相关资料:1990年以来全国各类受教育人口所占比重,资料来源:转引自段成荣“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载人口研究2006年第一期。,相关资料:2004年中国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数,资料来源:转引自段成荣“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载人口研究2006年第一期。,相关论域:人力资本与人口投资(Human capital and Population investing),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1902?)开始关注穷国的农业问题及穷人的福利问题,他相信:“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繁荣和提高穷人的福利”。在随后十多年的深入
14、研究中,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改善穷人福利时,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空间,能量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被公认为是“人力资本研究的一位先驱。”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性著述如下:1963年教育的经济价值(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1964年改造传统农业(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1971年人力资本投资:论教育和科研的作用(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1972年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1
15、981年出版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Investing in People: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Quality)。,1、人力资本问题的提出,以往的西方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增长动因的解释依旧承袭“李嘉图式”的经济思想,过分高估土地、自然资源、机器设备等实物资本的贡献。舒尔茨认为这种观点无法解开“现代富裕之迷”。而要解释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那些被忽略、无视或“遗漏”掉的动因,就不能不关注“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相对于物力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表现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2、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认识条件与时代背
16、景,人口研究从只重数量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对资本形态及其分类的认识从同质性转向异质性;注重人的时间价值;视人口质量为一种需要付出成本才可获得的稀缺资源;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成功,给美国上下极大震动。,3、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见,把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看成是一种资本形态,进而把教学、科研及相关活动看成是产生新型资本的“行业”;认为人力资本的获得主要依靠后天的投资;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支出而非简单的消费支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资资本投资;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方面(五点);该理论对人类前景持乐观态度。,4、人力资本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人力资本理论为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
17、兴起的“知识经济”做了最好的理论预见;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实质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差距;人力资本的提出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相呼应正在改变着人们关于权力和财富的观念及游戏规则;科研向生产的转换将越来越快。,论题探讨:中国、如何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人口资源总量巨大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人才资源严重匮乏,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中国人力资源的国际对比(按2564岁劳动力人口统计),资料来源: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国家财力与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国家教育投入:200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7,而90年代末,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学 数量 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40011.html